调度会开的时间很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逐一汇报后,副县长张海洋做了点评,最后是县长石勇做重要讲话,石勇对各部门单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大家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求大家向县招商局学习,切实发扬“四千四万”精神,继续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将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据说,这种“四千四万”精神,是南方发达地区总结形成的招商引资成功经验,具体地说就是,招商引资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付出真情,使出笨办法,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才能最后修炼成佛,取得真经。
大家听完石勇和张海洋的讲话,看看林玉飞的项目,再看看自己汇报的项目,简直就是大西瓜遇到了小芝麻。
散会后,王旭走出会议室,见县政府大门口的上访人群还没有散去。稍近了发现,县信访局长夏云和飞龙乡党委副书记王振兴正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旁边停着一辆黑色依维柯警车,几名特警站在一边,在维持秩序。
王旭看着正在和夏云对话的几个村民眼熟,仔细辨认,这不是上次回老家时在支书王建设家里见到的几位同宗老乡吗?联想到高阳,王旭一下子明白了。他不再往前走,赶忙转回身,又上了政府办公楼。想起好长时间没有去见欧阳东升副县长了。
敲了县政府三楼东升副县长办公室的门,见开门的是邻海镇党委书记于海东。于海东说:“你老家来人看你,怎么不过去见个面,反倒来县长这里躲着。”
“人家不是来看我,是来看县领导的。我过去不抵用的。”王旭说。
欧阳东升知道上访群众跟他这个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县长没有关系,便说:“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本来就是很难平衡的,何况动作这么大的改革试点,前期群众思想工作做不好,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启动了,再难也要推下去,否则,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干。”
“尤其是在这个关键时期,更是没有退路。”欧阳东升接着说。
“尹书记这次的去向明确了吗?”于海东问道。
“传言省委组织部准备近期来我县考察尹书记。从历史上看,上任金刚书记直接提拔任副市长,现在已经是市委常委。尹书记是省厅成长起来的干部,自然优势也很明显。在这个节点上,县里不仅在工作上要有亮点,最关键的还是要稳定,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党风廉政等方面都不能出任何问题。”欧阳东升是组织部门出身的干部,在关于干部调整方面的话题上,一贯是比较慎重的,但因为今天屋里没有外人,所以说话也就随意些。
三个人聊天中,于海东说起了今天的会议,便自然提到了林玉飞引进的50亿元大项目。
“林玉飞好大喜功,这你们都是清楚的。这种项目,考察团队只有两个人,还都是酒鬼,投资50个亿的项目,几天的考察,就由两个人拍板落在一个欠发达县偏远的乡镇。你们相信吗?其实,书记、县长和海洋副县长也都不会相信。”欧阳说。
王旭突然就想起了自己关于皇帝新装的比喻。他想,高阳也不会相信。
这时,透过窗玻璃,王旭见上访的人群跟着信访局长夏云向信访局接访大厅方向走去。几名特警也陆续上了警车,车子启动离开了。大门口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经济发展局离县政府仅有1000多米的距离,中间有一条步行街,所以王旭平时去县政府都是喜欢步行。双向两车道的宽度,街两头都摆了一溜大理石球墩,防止机动车进入。但时间久了,有些球墩便被人移开,间或有汽车驶过。不过,总体来说,小路还算是安静,路两旁是多年的银杏树,枝叶茂盛,树枝向路中间围拢过来,几乎将路上方完全罩住,整条道路像装了一个长长的拱形门,夏天,则如同巨大的遮阳伞。
现在已是深秋时节,秋风吹过,金黄的银杏树叶便扑苏苏地飘落下来。树叶踩在脚下,沙沙的响,让人联想到一幅名画——黄金满地。不远处的路边,一对情侣正在拍摄婚纱照,虽然外面气温已经很低,女孩依然露出双肩,在镜头前频频变幻着姿势。两个年轻人欢呼雀跃,动作亲昵,让人突然又相信爱情了。
王旭很喜欢这种闲庭信步的意境美,走在这条路上,可以不去想单位的事情,也可以不去想县里安排的任务,多少的工作压力曾在这段小路上得以释放。
人真的需要适时放空身心,就像手机,长期不清理,运行速度就会变慢、变卡。所以,隔一段时间,王旭就要将手机里面的文件、照片导出到电脑里,清理完成后,心情也会跟手机一样,浑身变得轻松起来。
1000多米的小路,王旭想了很多。人为什么会有欲望,而且是永无休止的欲望。为什么不能和这条小街一样,在纷繁的尘世喧嚣中独守着一份属于自己的静谧,像这一棵棵银杏树一样,静静地简单重复着叶绿、叶黄、叶落。他突然想起了著名作家三毛曾写过的一首诗,名字叫《来生做一棵树》,原文是这样的:“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人为什么不能像一棵树一样,简单、纯粹地活着。不去争取什么大项目、不去争什么副县长、副市长、副省长,县长、市长、省长,不会为了名利而上演皇帝的新装,不会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让王旭回到现实中来。抬头看,已经到了经济发展局大门口。
电话是老家村支书王建设打来的:“王旭啊,我上午去你单位,办公室的同志说你到县里开会了。咱村几个代表瞒着我上午去县政府了,现在在信访局,乡里让我来,抓紧把人领回去,我也没有办法啊。好好的二三百年的村庄,说拆就要拆,大家舍不得。就算是非要拆,等过了年,开了春,天气暖和了也行,现在眼瞧着就冬至了,大家不愿意搬啊。”
王旭也想不出好的办法,只能胡乱应付着。他甚至宁愿王建设带领村民们继续闹下去。
这时,手机显示,高阳的电话打进来,王旭任由刺耳的铃声响了近一分钟。等了一会儿,给高阳发了微信:不方便接电话,有事请发信息。
很快,高阳发了微信过来:在办公室吗?关于村民上访的事,我现在过去和你见个面。
王旭撒了个谎:我马上去市局开会,有事明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