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那货带去的景区能修仙考古! > 第287章 目标锁定

第287章 目标锁定

    李林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周延儒的脸上。

    虽然这位首辅大人极力维持着镇定自若的表情,但李林还是从他微微收缩的瞳孔、以及嘴角那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僵硬中,捕捉到了他内心的担忧和紧张。

    她适时出声,声音温和:“周大人,请深呼吸,尽量放松身体。紧张的情绪会影响仪器的准确度,届时明明是真话,却成了假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周延儒闻言,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呵呵,老夫只是惊叹后世竟有如此神物,能窥探人心真伪。能得此机缘率先一试,倒是老夫的荣幸了。”

    他这话说得漂亮,既恭维了后世科技,又试图表现出自己的坦荡。

    一旁的江叶虽然看不出周延儒脸上那些细微的变化,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朝堂上的都是千年狐狸,谁心里没点不能说的秘密?

    在这未知的、号称能测谎的仪器面前,想要真正做到全然坦然、问心无愧,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这些在官场泥潭里打滚了大半辈子的老臣而言。

    江叶笑了笑,开口给周延儒吃了一颗定心丸,“周阁老放心,陛下今日召诸位前来,只是想厘清一些关于后金之事。问话也主要围绕此事,不会涉及其他。”

    果然,一听到问题范围仅限于“后金之事”,周延儒紧绷的神经肉眼可见地松弛了下来,心底更是长长舒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问别的就好。

    他这瞬间的情绪放松,虽然极其细微,却丝毫未能逃过李林的眼睛。

    同时,连接在他身上的测谎仪传感器,也早已将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事实上,从周延儒戴上传感器的那一刻起,测试就已经开始了,李林之前所有的对话,都是在建立基线并观察他的应激反应。

    随后,由江叶主导,开始正式提问。

    “周阁老,你是否曾与关外后金势力,有任何形式的私下联系或勾结?”江叶问得直接。

    周延儒立刻挺直腰板,义正词严地回答道:“绝无此事!老夫深受皇恩,官居首辅,岂会行此通敌卖国、猪狗不如之举?!臣对陛下、对大明的忠心,天地可鉴!”

    他语气激动,情绪饱满。

    测谎仪的曲线有波动,但属于被质疑时正常的情绪激动范围,并未出现典型的说谎特征。

    江叶点点头,继续问第二个问题:“周阁老,你是否真心愿意竭尽全力,辅佐陛下,革除弊政,共同将我大明推向中兴之治?”

    周延儒闻言,脸上立刻浮现出慷慨激昂之色,“此乃臣毕生所愿!自上次得蒙江先生教诲,知晓后世之变局,臣更是寝食难安,日夜思虑如何富国强兵!”

    “臣岂敢不愿尽心辅佐陛下?臣恨不得即刻扫除积弊,重振朝纲,使我大明国泰民安,让后世子孙再不必遭受战乱之苦!”

    他说得情真意切,几乎要老泪纵横。

    然而,在他这番慷慨陈词之下,测谎仪上的某些指标却出现了细微但持续的异常波动。

    李林的目光微微眯起。

    问题问完,江叶和崇祯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当场给出任何结论,只是客气地对周延儒说道:“有劳周阁老了。陛下问话已毕,阁老可先回偏殿歇息等候。”

    周延儒心中忐忑,但也不敢多问,行礼之后,退出了御书房。

    他人刚一离开,崇祯便略带急切地看向李林:“李女士,结果如何?”

    李林冷静地分析道:“回陛下,关于通敌后金一事,周大人的生理反应在正常范围内,大概率在此事上是清白的。”

    崇祯闻言,面色稍霁,但随即又问:“那……第二个问题呢?”

    李林顿了顿,语气平缓却肯定:“第二个关于是否尽心辅佐、共图中兴的问题,他的反应就不那么‘真’了。言辞虽然恳切,但生理指标显示,其内心深处的投入度和决心,远不如他话语中所表达的那么坚定和纯粹。有较为明显的掩饰和夸大成分。”

    崇祯的眉头微微蹙起,但很快又释然了。

    这结果,其实并未出乎他的意料。

    周延儒的为人,他多少是知道的。

    江叶出声道:“陛下,人心复杂,为官者更是如此。要求他们毫无私心杂念,全然公忠体国,本就不现实。只要在大节上无亏,在关键事务上能保持一致,有几分真心的干劲,便可以先用着。水至清则无鱼。”

    崇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点了点头:“先生所言极是。”

    另一边,周延儒回到偏殿,立刻迎来了所有大臣探究、审视的目光。

    有人想开口询问,但看到如门神般站在一旁的王承恩,又都把话咽了回去。

    王承恩面无表情,再次拿出名单,尖声道:“陛下有旨,宣次辅温体仁,御书房见驾!”

    温体仁深吸一口气,跟着王承恩走了。

    他刚一离开,立刻有与周延儒相熟的官员忍不住凑近,压低声音旁敲侧击:“元辅(注:对首辅的尊称),陛下突然召见,可是那位江先生又弄出了什么新奇事物?”

    周延儒只是面色凝重地摇摇头,紧闭着嘴,一个字也不肯多说。

    众人见他这副讳莫如深的模样,再瞧见他额间未干的冷汗,心下俱是一沉。

    自知问不出结果,也无人敢上前探问。

    一种无声的、令人窒息的紧张和不安,在偏殿的所有大臣之间蔓延开来。

    这一次针对朝中重臣的“特殊审问”,一直持续到了日头西斜,整整耗费了一天的时间。

    当最后一位大臣地从御书房走出时,无论是负责提问的江叶、负责监控分析的李林,还是全程紧绷着神经的崇祯皇帝,都感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极度疲惫。

    然而,效果也是显著的。

    王承恩走到偏殿,对着那群等候了整整一日、早已心力交瘁的大臣们,脸上带着程式化的笑容,尖声道:“陛下口谕:今日问话已毕,有劳诸位大人。诸位大人辛苦了,请回府歇息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