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剑来:开局陈平安送我龙王篓 > 第一卷 第72章 开幕

第一卷 第72章 开幕

    剑瓮先生走入门中的同时,一道灰衣身影与他擦肩而过。

    灰衣人没有侧目看那离去的老人一眼,交错而过,仿佛只是两个在拥挤人群中偶然擦身的陌路人,不疾不徐地向着船头方向踱步而去。

    他的步伐很轻,身形在渐浓的暮色中显得有几分模糊。

    灰衣人来到船头最前沿,方才老儒生凭栏远眺的位置。

    他微微俯身,垂眸落下夜幕。

    下方是翻涌不息的云海,更深处是朱荧王朝轮廓模糊的苍茫大地。

    星光稀疏,月色未明,只有鲲船自身散发的灵光,在黑暗中勾勒出巨大的阴影。

    灰衣人眼眸平静无波,如深不见底的古井,映不出半点星光,也看不出丝毫情绪。

    他扶着冰凉的栏杆,夜风拂动额前的发丝,思绪却飘回了不久前的风雪庙神仙台。

    那时他正欲下山,却被人拦了下来。

    ......

    “师兄英明。”

    听着小师弟极其敷衍的夸赞,他嘴角不由地微微一勾,随即却又化作一丝无奈的苦笑。

    仰头灌了一口辛辣的烧酒,火辣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神仙台高处的一丝寒意,忍不住在心里嘀咕:

    ‘当初代师收徒,把这小子弄进风雪庙,本是指望有人能分担些宗门俗务,自己好落个清闲,怎么感觉自打这小师弟来了之后,自己反而比过去二十年加起来还要忙活?’

    不过,这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

    终究是自己认下的小师弟,该帮的忙也还是要帮的。

    反正剑气长城依然在哪里,又不会跑。

    他挑了挑眉,带着几分酒意问道:

    “说吧,又有什么事情?别绕弯子,直说。”

    小师弟却是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沉默片刻,缓声问道:

    “师兄,如果有一天,牺牲数百人而能救千万人,救万人而杀一人...师兄...你怎么看这种事情?”

    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失笑出声,带着几分酒意,斜睨着小师弟:

    “呵,你小子,这是在考校我?”

    他盘起腿,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自家这个小师弟。

    “让我猜猜,你说的那被牺牲的数百人,还有那要救的万人……他们自己,怕是都不知道自己会被牺牲、会被救吧?”

    小师弟点了点头,没有否认。

    他脸上的笑意淡去了几分,伸手拍了拍林照的肩膀:

    “那我应该是看不太顺眼。”

    没有高谈阔论什么舍生取义,也没有剖析什么利弊得失,更没搬出什么天下苍生的大道理。

    仅仅是三个字——“不顺眼”。

    小师弟显然没料到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怔了一下。

    这让他便笑意更多了几分,仰头喝了一大口酒,长长地吐出一口带着浓烈酒气的浊息,眼神却愈发清亮起来。

    “我辈练气士踏上修行路,有了移山倒海的神通,寿命远超凡人,说是千万倍强于凡人也不为过,有了这身本事,行善难,作恶易,可功过……安能相抵?”

    “死了的人,终究是死了,他们又何其无辜?便如同那牵线的傀儡,生死都不能由自己掌控,无非是力不如人。”

    小师弟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笑笑:

    “师兄,那如果有一件因为不无辜的事情,会死很多很多无辜的人,几百,甚至上千,而你恰好知道了,也有那么一点点能力……你愿不愿意,为这些可能与你素不相识的无辜之人,出几剑呢?”

    他揉了揉小师弟的脑袋,淡淡一笑:

    “当然。”

    ......

    一道墨色线条,在暮色渐浓的天际中穿梭,如同画家笔锋在宣纸上留下的极淡痕迹,融于流云,隐于暮霭,毫不起眼。

    墨线之中,正是御剑【衔烛】而来的林照。

    他来了。

    他并未靠近那艘宛如移动城池的庞大鲲船,而是远远悬停在一片浓厚积云后,气息收敛得近乎虚无。

    林照目光扫过鲲船,看见鲲船内的灯火通明。

    记忆中,这是一场注定的悲剧,根源盘根错节,牵扯之广,令人心惊。

    宝瓶洲北方,正野心勃勃吞并卢氏王朝的大骊,是此事的核心推动者之一,其国师绣虎崔瀺同样知道此事。

    大骊需要一场“意外”,一个合理的借口,让俱卢洲天君谢实,能够名正言顺地介入宝瓶洲南部事务,坐镇朱荧王朝,威慑南方势力,为大骊消化战果、稳固北方争取时间和空间。

    同时,正是因为如此良机,大骊王朝渐渐变得强大,未来才可能以一洲之力反击蛮荒,力挽天倾!

    是一个大棋局里的一小步落子。

    而谢实,身为北俱卢洲道主,其道统渊源,又与道家三掌教陆沉有着直接的联系,鲲船事件前后时间里,谢实更是面见过陆沉。

    而在鲲船坠毁后,随新鲲船而来进行调查的几位北俱卢洲大人物,亦是这件事的背后参与者。

    谋事周密至极,堪称毫无漏洞。

    至于那位与他和陈平安都颇不对付的曹曦,会千里迢迢从南婆沙洲跑来宝瓶洲,来到这“不吉利”的骊珠洞天,背后也是有醇儒陈氏的影子,似乎察觉到了一些事情,让曹曦盯紧谢实的动向。

    这盘棋,对弈的皆是站在一洲乃至数洲顶点的人物,棋局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林照如今的身份和实力,若想正面插手,无异于螳臂当车,风雪庙也很难允许他轻易卷入如此巨大的漩涡之中。

    他能动用的人不算太多,而魏晋的态度,却让完成这件事的难度降低很多。

    一位玉璞境剑仙的“不顺眼”和“愿意出剑”,其分量,重逾山岳。

    在林照看来,对魏晋的决定,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他想起来在,在原来的时间线中,鲲船坠落后,刚突破不久的魏晋便从去往剑气长城的路上折返,问剑谢实。

    最终不敌,剑败离开。

    而在鲲船一事过去很久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忘了,曾有数百人因为这场人为灾祸而死,唯剩一个名叫“春水”的二境练气士侥幸活了下来,揭露这件事情的真相。

    成功突破仙人境的魏晋,重提此事,再次问剑谢实。

    两次问剑,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宝瓶洲的练气士,皆难以忍受俱卢洲的道主长时间坐镇本洲,便有了魏晋的剑。

    可以魏晋的性格,连风雪庙都不怎么在乎,若非真的在意,怎么可能连续问剑两次?

    他是真的记得这件事。

    正如陈平安在山水画卷看见春水后,沉默不语的几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