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第 204 章 确定秘书人选

第 204 章 确定秘书人选

    晨光微熹,李毅飞早已起身,简陋的临时住处并未影响他的作息。

    他用自带的白色保温杯喝了口温水,杯身上“求真务实”四个字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

    李毅飞动作利落地整理好床铺,将几份带来的资料重新归拢进公文包——那是他昨晚临睡前翻阅过的,关于白水县更详尽的农业数据和一些信访材料的摘要。

    此时县委大楼里还略显冷清,只有早到的保洁员在轻声打扫。

    李毅飞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他享受着这份短暂的宁静。

    推开办公室的门,屋内窗明几净,红木办公桌擦得一尘不染。

    他刚把公文包和笔记本放在桌上,手指还没碰到抽屉拉手,门口就传来了三下克制而清晰的敲门声。

    “进来。”李毅飞应道,声音平稳。

    门被轻轻推开,县委办主任牛正明侧身进来,脸上带着笑容,手里捧着一个蓝色文件夹。

    “书记,您这么早就过来了?休息得还好吗?”他寒暄着,脚步加快走到办公桌前,双手将文件夹递上,“按您昨天的指示,这是初步筛选的秘书人选资料,一共十一位,都是近三年考核称职以上的优秀干部,请您过目。”

    李毅飞接过文件夹。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县委办综合科科长陈志远的简历,照片上的男子穿着深色西装,笑容标准,眼神透着精明与熟稔。

    “志远同志是办公室的老人了,”牛正明在一旁适时介绍,声音不高不低,“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前后服务过两任领导,县里大型会议的材料、会务,他都牵头抓总,从没出过纰漏。”

    李毅飞目光扫过“擅长会务安排与材料撰写”的字样,未置可否,只是轻轻翻页。

    后面几位,有政府办的笔杆子,文章华丽;有组织部的年轻干事,履历光鲜,看起来都很有培养潜力;还有两位是其他局办推荐的,据说在协调关系方面颇有一套。

    牛正明观察着李毅飞的表情,见他神色平静,便又补充了几句每个人的优点。

    然而,李毅飞的指尖在纸页上滑动,速度却并未减慢。

    李毅飞脑中浮现的是白水县那占八成以上的农业人口、是资料上显示的薄弱工业基础、是亟待振兴的乡村。

    他需要的不是一个仅仅善于揣摩上意、撰写官样文章或精通接待礼仪的秘书,而是一个能真正理解脚下这片土地、能与田间地头的农民说上话、能辨别庄稼果树病虫害、能看懂农村真实需求的助手。

    一个无法沉下去的秘书,如何能帮他这座新来的“浮桥”真正连接到白水的土壤深处?

    翻到倒数第二页,他的动作停顿了。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浅蓝色的确良短袖衬衫,领口扣得整齐,头发短而精神,眼神清澈明亮,带着一种未经官场浸染的坦诚与专注。

    简历清晰写着:“赵明杰,农业局产业发展股科员,2010年于省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考入,连续两年全程参与全县春耕督导及秋收调研工作。

    独立撰写《关于白水县灌溉设备老化问题的调查与建议》、《东山镇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报告》等,其中后者获市农业局‘优秀基层调研奖’。”

    最下方还有一行牛正明手写的小字备注:“该同志于去年汛期主动请缨驻守清水镇一周,协助转移受灾农户12户,无任何违纪记录,基层干部群众评价其‘踏实、肯干、不说空话’。”

    李毅飞的指尖在那行手写字上轻轻敲击了两下,心中已有决断。

    “就他吧。”李毅飞抬起头,目光明确地看向牛正明,手指点在了赵明杰的名字上。

    牛正明明显愣了一下,身体下意识地前倾,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或看错了。

    不是八面玲珑的陈志远,也不是组织部重点推荐、背景不错的李干事,竟然是农业局那个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只知道埋头跑田坎的赵明杰?

    他脑海里瞬间闪过去年底随队去农业局调研时的场景:会议室里大家争相汇报,唯独不见赵明杰,后来发现他正蹲在院子角落,对着几株生了病的果树样本和小本子较劲,问他话,他回答得条理清楚,数据准确,但多一句寒暄客套都没有。

    心里的惊诧像是沸水里的气泡,咕嘟咕嘟往上冒。

    牛正明迅速压下情绪,脸上恢复恭敬:“好的,李书记。我立刻安排通知赵明杰同志,让他尽快办理工作交接,前来报到。”

    “不必催得太紧。”李毅飞合上文件夹,递还给牛正明,“让他把手头负责的工作,特别是涉及田间正在进行的农事,妥善收尾交接,不要给原单位留下麻烦。

    基层工作,首尾连贯很重要。”

    “明白。”牛正明接过文件夹,又谨慎地问了一句,“是否需要我先与农业局的王局长沟通一下?

    也好让王局长有所准备,及时调整他们股室的工作安排。”他考虑的是程序上的顺畅以及對王局长的尊重。

    “不必。”李毅飞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楼下院子里那棵苍劲的老树,“让赵明杰自己去向他们局长汇报。

    如何与原领导沟通、完成工作交接,也是年轻干部需要学习和具备的能力。

    这话语气平和,却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意味,让牛正明心里微微一凛——这位新书记,看似随和,实则每一步都有深意,注重细节,而且……似乎有意在磨砺人。

    牛正明连忙应承,正要告辞,目光扫过空荡的桌面,又停步小心问道:“书记,您这边缺不缺水杯?我让后勤科送一套新的茶具过来?”

    “不用麻烦。”李毅飞走回办公桌,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个略显旧但干净的白色保温杯,“我自带了。”杯盖边缘那处细微的磕碰,在阳光下隐约可见。

    牛正明眼尖,瞥见杯底似乎还印着“党校2013”的字样,心里那点疑惑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这位书记是从实实在在的基层干上来的,看重实践,或许对同样务实肯干的年轻人自然多一分青睐。

    他不再多言,恭敬地退后两步,轻轻带上门离开。

    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牛正明立刻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农业局办公室的号码。

    接电话的是办公室主任周福全,声音带着尊重:“牛主任,您好”

    牛正明没寒暄,直接道:“老周,让你你们产业股的赵明杰现在来县委办一趟。”

    电话那头愣了一下:“明杰?他这会儿好像在档案室整理秋收调研的资料呢……什么事这么急?我让他忙完马上过去?”

    “现在就来吧。”牛正明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不是急事,但需要当面谈,别耽误了。”他故意说得有点模糊,留出空间让对方琢磨。

    挂了电话,周主任拿着听筒琢磨了好几秒。县委办直接点名找一个边缘股室的小科员,还强调“当面谈”,这规格不寻常。他放下电话,快步走向档案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