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的哀嚎声,仿佛还未在成果展大厅的空气中彻底消散。
网络直播间里,数千万观众的情绪依旧沉浸在先前那场“极限压力测试”所带来的震撼与余波之中。
屏幕上滚动的弹幕,依然在疯狂讨论着那台“地狱三头犬”的恐怖性能。
“下一个是谁?我感觉我的心脏已经受不了了,龙河大学这是不把我们观众当人看啊!”
“预告上写的是……艺术学院?画风突变啊。”
“艺术学院?总算能歇口气了。估计就是些画作、雕塑之类的吧,用全息投影搞个艺术展?虽然也很牛,但跟刚才的硬核科技比,应该算是甜点时间了。”
“没错,总不能艺术学院也给你掏出个什么反物质雕塑吧?哈哈哈!”
在绝大多数人的预想中,这的确应该是一个画风相对柔和的环节。
然而,他们很快就会明白,在龙河大学的字典里,“跨界”与“融合”这两个词,究竟被玩到了何等匪夷所思的地步。
灯光再次聚焦于舞台中央。
一位身着龙河大学校服的女生缓缓走上台。她身形高挑,气质沉静,脸上没有信息学院学生那种技术宅式的狂热,反而带着一种艺术家特有的、与周遭环境略显疏离的宁静感。
她没有携带任何实体作品,两手空空。
面对着台下无数道好奇、审视,甚至略带一丝轻视的目光,她只是平静地环视了一圈,然后微微鞠躬。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她的声音清澈而稳定,通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大厅。
“在所有人的预想中,艺术学院的展示,大概率会是一些充满想象力的画作、雕塑,或是利用全息技术制作的虚拟艺术品。”
她坦然地陈述着观众们的心声,引起了一阵善意的低笑。
“但是,我们认为,未来的艺术,不应再是静态的、被束缚在画框或展台上的孤立存在。”
“它,应该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成为,与人交互的一部分。”
女生的语气依旧平淡,但话语中的分量,却让现场的嘈杂声,不自觉地低了下去。
她抬起手,轻轻打了一个响指。
“我们的期末作品,名为——【‘梵高’动态星空穹顶】。”
话音落下的瞬间。
整个成果展大厅所有的照明系统,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过渡,在一刹那间,全数熄灭!
极致的黑暗,如同深海的海水,瞬间吞没了整个空间。
观众席上传来一阵压抑的、小小的惊呼。
直播间的画面也陷入了一片纯粹的漆黑,只有无数条白色的弹幕在黑暗中疯狂滚动,询问着是不是设备出了故障。
这份黑暗,仅仅持续了不到三秒。
下一秒。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抬起了头。
然后,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大厅那由无数块【“烛龙”玻璃】拼接而成的、无比宏伟的巨大穹顶,此刻,变成了一片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深邃而璀璨的星空。
那不是简单的星象图,也不是冰冷的天文照片。
那是梵高的《星空》。
那标志性的、巨大而扭曲的柏树,如同一团黑色的火焰,从大厅的一角冲天而起,直指天穹。
深蓝色的夜空中,星星化作了一团团燃烧的、旋转的、拥有着狂热生命力的光球。月亮不再是清冷的银盘,而是一轮金色的、仿佛随时会融化滴落的漩涡。
整个星空,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极其缓慢的速度,流动着,呼吸着。
光影在变幻,色彩在流淌。
那不是一幅画。
那是一个活着的、充满了无尽能量与狂野想象的宇宙,被整个地、搬到了所有人的头顶之上!
“……”
“……”
现场,落针可闻。
直播间,弹幕停滞了整整五秒。
五秒之后,是火山爆发般的、彻底失控的刷屏!
“卧槽!!!”
“我人傻了……这是什么神仙特效?!不!这他妈的根本不是特效!!”
“我的天……我感觉我的灵魂都被吸进去了!这是把整个美术馆,不,是把梵高的整个灵魂都搬到天花板上去了吗?!”
“疯了!龙河大学真的疯了!他们连艺术学院都这么不当人吗?!”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直播……”
震撼。
极致的、纯粹的、源于视觉与精神双重冲击的震撼。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舞台上,那个身处穹顶星空之下的女生,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梦境中的呓语,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我们的作品,并非一个简单的全息投影。”
“它,是一个会‘呼吸’的、活的艺术品。”
她话音刚落,一个谁也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发生了。
现场的中央空调系统,无声无息地,将整个大厅的温度,悄然调高了几度。
一股微不可查的暖意,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紧接着,穹顶之上,那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神奇一幕,发生了!
那片原本以深邃、忧郁的蓝色为主色调的星空,其色彩,竟然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极其柔和的转变。
那深邃的普鲁士蓝,仿佛被注入了一丝温暖的颜料,开始缓缓地、向着一种带着温度的、略显橙黄的色调过渡。
星辰旋转的速度似乎也放缓了,那狂野的笔触变得柔和,整个星空的氛围,从原本那种带着一丝神经质的狂热与不安,逐渐变得温暖、宁静。
仿佛,从梵高精神世界中那个躁动的、风起云涌的夜晚,一下子,过渡到了一个宁静的、适合仰望星空的夏夜。
“我们的系统,利用了‘烛龙’玻璃的全息显示特性,并结合了遍布全场的环境传感器,以及一套由我们自己编写的AI情感色彩算法。”
女生的声音不疾不徐,为这神迹一般的景象,做出了冷静而克制的注解。
“它不仅能实时地根据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等物理参数,变幻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
她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抛出了一个更具颠覆性的概念。
“甚至……”
“……它还能通过捕捉观众的平均心率、声浪分贝等数据,来判断现场的整体情绪,从而展现出或宁宁、或热烈的动态效果。”
这句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
如果说,之前的环境交互,还只是技术层面的炫技。
那么,情感交互,则彻底触及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最核心的灵魂!
这意味着,这片星空,不仅仅是在“呼吸”。
它在“感受”。
它在感受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跳,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惊叹,并用自己的光与色,对这份集体的情绪,做出最直接的回应!
这个“活的”艺术品,让在场所有人都看到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后,所能带来的无限可能。
艺术,将不再是艺术家单方面的表达。
而将成为,艺术家、作品、与观众之间,一场三位一体的、共同完成的、独一无二的创作!
评委席上,几位来自国家美术馆和顶尖艺术院校的老教授,已经激动得浑身颤抖,他们看着头顶的星空,眼神中充满了泪光,仿佛看到了艺术史上一个全新纪元的开启。
而就在他们身边,一位始终沉默不语的、肩上扛着将星的老者,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他没有为那绚丽的艺术效果而动容。
他的目光,锐利得如同***术刀,穿透了那层艺术的外壳,直抵其最深层的技术内核。
这位来自军方、负责心理战研究与战场环境塑造的老教授,双眼之中,迸射出骇人的光芒。
他没有看那片星空。
他的视线,死死地锁定着穹顶色彩变幻时,观众席上人们脸上那下意识浮现出的、被安抚的、宁静的表情。
他的手指,在扶手上无意识地、极有节奏地敲击着。
大脑,在以一种恐怖的速度飞快运转。
如果……
如果将这套系统,应用在战前的动员会场上呢?用最激昂的色调与光影,点燃所有战士的热血与勇气。
如果,将它应用在战地医院里呢?用最宁静、最温暖的色彩,安抚伤员们痛苦、焦虑的情绪,加速他们的心理康复。
甚至……
如果将这套系统,反向应用在敌方的阵地上呢?
通过无人机投射,制造出最压抑、最混乱、最能引发负面情绪的光影环境,在兵不血刃之间,瓦解敌人的士气与斗志!
一个全新的、过去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战争形态,在这位老教授的脑海中,轰然成型。
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整个人仿佛与周围的世界彻底隔绝,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