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器那头,智者的声音里充满了不解。
“林先生,你要那台‘细胞序列打印机’的图纸做什么?”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劝诫的意味。
“那台设备的设计理念,已经超出了当下的认知范畴,更别提制造了。”
“在废土上,它就是个理论上的奇迹,一个无法复刻的幻想。”
林墨没有去解释。
他无法告诉智者,在另一个世界,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正严阵以待。
“我自有我的用处。”林墨的语气平静,却不容置喙,“把你手头的资料都发给我。”
智者沉默了。
林墨的强势和神秘,他已经领教过不止一次。
他或许无法理解林墨的行为,但他知道,服从是最好的选择。
“我明白了。”智者语气放软,“所有资料,包括两种药物的完整数据和‘细胞序列打印机’的全部设计档案,我会收录进加密硬盘,明天随软件工程师一起送到新城。”
如今废土上网络瘫痪,数据无法线上传输,只能采用最原始的线下转移。
好在林墨也不差这几个小时的时间,索性耐心等待。
随着时间推移,皓月凌空,新城的喧嚣也逐渐归于平静。
……
一夜无话。
清晨的阳光,给新城的钢筋铁骨镀上了一层暖色。
扩音喇叭里播放着晨间广播,内容是新城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昨晚巡逻队抓到的几个小偷小摸的处理通告。
工地上,塔吊开始运转,发出沉闷的轰鸣。
训练场上,卫队士兵的操练口号,整齐划一。
整个新城,就像一台刚刚加满润滑油的精密机器,从沉睡中苏醒,充满了活力。
林墨坐在小卖部里,通讯器里响起了方舟的联络请求。
“林先生,第二批人员一百五十人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
“好。”林墨言简意赅。
“我让铁山带人去接应你们。注意安全。”
挂断通讯,林墨又拨通了卫队的内部频道。
“铁山,来我这里一趟。”
不到一分钟,铁山魁梧的身影就出现在小卖部门口,他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
“老板,有什么任务?”
“带卫队一队和二队,去方舟据点,接第二批人过来。”林墨吩咐道。
“好嘞!保证完成任务!”铁山拍着胸脯,转身大步离去。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林墨拿起了桌上另一个独立的通讯器,按下了夜刃小队的呼叫键。
一道黑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门口,正是夜莺。
“老板。”
“有三个重要的接应任务。”林墨的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灯塔、磐石、蜂巢,这三家答应送一批技术人员过来。”
“这些人,不是难民,是新城未来的基石。一个都不能少,一根头发都不能掉。”
夜莺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她站立的姿态,比之前更加专注。
“明白。”
“你需要分派人手,同时去三个地方接人。这三个地方转移的人不多,灯塔六个,磐石三个,蜂巢四个。”
夜莺立刻做出了安排,“我这就从夜刃小队抽调人手。”
林墨点了下头,对她的安排表示认可。
“灯塔那边,除了人,还有一份很重要的资料。”林墨的语气加重了几分,“智者已经收录进加密硬盘了。”
“明白,我亲自带队去接灯塔的人。”
……
上午十点,新城的主干道上,几辆越野车平稳驶来,停在了科学院大楼前。
十三个穿着各式各样旧衣服的男男女女,从车上走了下来。
他们普遍面色蜡黄,身材消瘦,带着久居室内不见阳光的苍白。
这些人就是从灯塔、磐石、蜂巢三大势力交换来的人才。
他们站在科学院崭新的大楼前,神情拘谨,甚至有些畏缩。
周围的一切,都和他们之前待的地方格格不入。
宽敞整洁的道路,远处正在施工的塔吊,还有空气中那股若有若无的食物香气。
这一切,都与他们记忆中废土的模样,格格不入。
“这里……就是新城?”一个来自磐石,身材消瘦的男人喃喃自语。
他在磐石据点,因为体能太差,一直被当成累赘。
可在这里,他看到巡逻的卫兵虽然装备精良,气势慑人,但看向平民的表情却很平和,没有丝毫磐石战兵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都跟上。”夜莺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思绪。
一行人最终来到了小卖部门口。
林墨正坐在门口位置,张远和赵立在旁边翘首以待
“老板,灯塔六人,磐石三人,蜂巢四人,共计十三人,全部安全带回。”夜莺将一个金属硬盘盒递了过来,“这是智者托付的硬盘。”
林墨接过硬盘盒收好,视线扫过门口那十三个神情紧张的技术人员。
“欢迎来到新城。”
他的声音很平淡,没有多余的客套话。
“这里不看过去,只看能力。食堂在那边,先去吃饭,吃饱了再谈工作。”
一句“吃饱了再谈工作”,让这些在末世里挣扎求生的知识分子,眼眶瞬间就红了。
一个小时后,十三名技术人员捧着搪瓷碗,吃得满嘴流油。
红烧肉,白米饭,骨头汤。
最简单的饭菜,却是他们奢求了无数个日夜的美味。
张远和赵立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各位。”
等所有人都吃完,张远清了清嗓子,将一份文件投影到墙壁的幕布上。
“欢迎大家加入新城,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团队了。”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即将进行的第一个项目。”
幕布上,出现了无人机的三维模型,旁边罗列着一行行复杂的技术参数。
当张远说到“母机”、“子机”、“蜂群战术”这些概念时,整个实验室彻底安静了下来。
那十三个刚刚还沉浸在美食满足感中的程序员,此刻全都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幕布。
震惊,怀疑,然后是无法抑制的狂热。
“用算法控制上百台无人机进行饱和攻击?”一个来自灯塔,戴着厚厚眼镜片的老教授,声音都在发颤,“这思路不错,用来集火点杀变异体很合适。”
“数据链的带宽能跟上吗?母机的算力要求太恐怖了,我们上哪找这么高规格的芯片?现在可不是灾变之前了。”一个来自蜂巢的女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
赵立推了推眼镜,脸上带着一抹自豪。
“芯片的问题,林先生会解决。”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套构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