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时间就到了5月29日。
这期间,恩尼顺利从约翰·坎贝尔那里拿到了剩下的552.20美元的稿费。
同时,为了完成和普佐、阿西莫夫之间的挑战所开的新坑,也差不多算是完成了。
这天清晨。
恩尼早早起床吃早餐、刷完牙,便坐在客厅的餐桌上精修写完的稿子。
至于为什么不在卧室……因为他的妹妹米希并非一位淑女。
打鼾声实在是太响了!
客厅中,乔治也坐在一旁看着报纸,今天他也是难得休息。
本来他是想要听收音机的,但在知道恩尼写小说赚了600美元后,他也不敢在家里听收音机打扰恩尼。
他作为一个父亲,眼看儿子出息了本事了,自然不能当绊脚石。
不过,精修稿子并不需要高度集中精神。
而且恩尼也想获悉最新的欧洲战争态势。
他昂首看向乔治:“爸,开收音机吧,我也想知道英法联军目前的情况如何。”
就在三天前的5月26日,被德军包围在海滩上的英国远征军、法国第一集团军和比利时军队的主力,总共约40万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要知道,在敦刻尔克港口上聚集的是同盟国的支柱力量,要是那总共40多个师的军队被德军围堵、轰炸、消灭,那么这场席卷欧洲的战役就基本可以宣告失败了。
所以,这一周以来,不仅是美国民众,几乎全世界的人都时刻关注着敦刻尔克的态势。
同时也祈祷着英法联军能够顺利撤退……否则德军一旦占领西欧,那么再也没人能阻拦极权的扩张。
收音机打开,《今日欧洲》的通讯员正在播报过去24小时敦刻尔克的情况。
昨日可以说是英法联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以来最惨烈的一天。
转晴的天气让德军空军倾巢而出,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和容克-88水平轰炸机如同驱之不散的梦魇般盘桓在空中,对敦刻尔克港口、海滩及海上撤离船队发动了密集轰炸。
为了应对德军轰炸,掩护友军撤退。
英国皇家空军从英国本土派出了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全天持续升空拦截德军轰炸机。尽管兵力不足,但仍击落了多架德军战机,算是遏制住了德军的空袭火力。
而在海面上,除了全速前来撤离军队的军用船只以外,在丘吉尔的号召下,近千艘民用船只也加入了撤离。这些民用船只吃水浅、灵活,可以直接靠近海滩,弥补了军用船只的不足,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再加上昨日的敦刻尔克大雾弥漫,阻碍了德国空军的视线,也让英军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机会加速撤离。
所以,在过去的24个小时从敦刻尔克撤退的盟军总共有一万七千多人,造就了这几日撤离人数的高峰。
在《今日欧洲》夹杂着炮弹轰炸和海浪声的背景音中,一连串的战况播报被通讯员以低沉、庄严的嗓音播出,让人隔着收音机都能感受到大撤退的惨烈。
“希望那些英国人和法国人能够顺利撤退!”
乔治蹙着眉,心中充满担忧,由衷地说。
虽然他认为美国不该派兵援助英国和法国,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希望英法联军能够转危为安,也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
恩尼点了点头,表现出相同的担忧。
但他知道在5月24日元首下达“停顿令”,停止了约60个小时的德军行动后,让盟军已经完全借助这个时机做好了调度和运输体系……等于是在可以拆水晶的时候错误的苟了一波,让对面奶了一口。
也就是这波错误的决定,注定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会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最大的奇迹。
[……这里是《今日欧洲》,愿上帝保佑被困的勇士们。詹姆斯·卡尔顿在伦敦为您报道。]
结语落下,《今日欧洲》播报结束。
乔治调换着收音机频道,继续收听别的一些战场时讯。
也就是播报的时间,恩尼顺利精修完了稿件。
跟乔治打了声招呼后,他推着自行车下楼,直奔曼哈顿西区的“地狱厨房”。
……
曼哈顿,克林顿区。
正如“地狱厨房”这个别称一般,这里的街道比地狱还混乱,仿佛是魔鬼们的厨房。
整个混乱的街道,散发出的气味如同屎的坟场,两侧挤着密密麻麻的哑铃公寓,红砖外墙上爬满黑黢黢的霉斑,窗户被油烟熏成了灰黄色,晾晒的床单像是补丁一般在风中摇晃。
到处都充斥着叫嚷声、哭泣声、咳嗽声,送货员的自行车叮叮当当地碾过坑洼的路面,后架上的牛奶箱磕出玻璃碰撞声。积水、烟蒂、苍蝇、烂菜叶……在滚过的漏气车轮中飞腾。
“女士,您的贝果面包和牛奶。”
“总共是11美分。”
马里奥·普佐将自行车后架上的一袋面包和牛奶拿起来,递给眼前的爱尔兰老妇人。
为克林顿区的一家面包屋送货是他的另一个兼职。
而这个年代的送货员不是按单提成的,是固定工资,这份工作能让他赚到每个小时30美分的薪水。
虽然报酬没有在电影院当引座员高,但胜在自由,空闲时间也会相对多一些。
爱尔兰老妇人接过纸袋,嘴里嘟囔着“又涨价了”、“让不让人活了”、“该死的战争”之类的话。
当然了,作为一个送货员,普佐对物价飞涨同样抱怨,但也没有办法。
他只是默默接过妇人递来的硬币,便蹬车返回面包店。
正是正午的时段,面包店送货的工作清闲下来。
马里奥·普佐倚靠着自行车,从怀中掏出了铅笔和他的小说稿件。
他已经完成了用来投稿给《黑面具》杂志的小说,小说名字沿袭了他之前废稿的名字《君子》,故事内容却是已经与之前截然不同。
虽然同样是聚焦纽约底层的社区生活……但内核已经由纯粹的叙述苦难,变成了情节爽利的“城市黑暗写实”的风格。
本来长篇大论的对话被普佐修改得简洁有力,主角的性格也变得刚毅冷硬,不再像之前那篇废稿的主角一样拧巴。
最关键的是,按照恩尼所说,他在小说中加入了不少艳情的情节描写。
此时。
普佐握着那支长度已不足一根手指的铅笔,像在拈着针线缝针一般,专注在稿纸上缝缝补补。他已经不知道是修改多少次了,却总感觉有能够再完善的地方。
想到这部小说是他尽心尽力修改后要用来投稿的,心中就焦虑个不停,害怕会再一次被拒稿。
“普佐!”
忽然一辆自行车驶来,蹬车的人一边把着车头,一边挥手喊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