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坎贝尔那边的背景中,恩尼能听到编辑部中的欢呼声,显然是在庆祝。
这一期的《惊奇故事》首批发行10万册,在短短一天内就即将告罄,而编辑部中堆满的读者来信,都证明了《惊奇故事》6月号的畅销都要归功于《朝闻道》。
实际上约翰·坎贝尔到现在饭都还没吃,傍晚的时候他去了趟印刷厂洽谈加印《惊奇故事》的业务,晚上回来后又在编辑部处理别的事情。
的确是很忙,但绝对是乐在其中。
听到销量爆炸这个好消息。
恩尼嘴角也不由勾起来,读者对作品的肯定,向来是最让一个作者开心的事。
他也祝贺了约翰·坎贝尔一番,然后话锋一转:“关于稿费的事,我想再涨一涨。”
听筒那边,约翰·坎贝尔夹烟的手一滞。
好嘛,开始敲竹杠了~
但他也不是那种抠门编辑,眼看《朝闻道》大爆,先前商定好的2.5美分/词的稿费的确就不太适用了。
不过,提稿费之前。
约翰·坎贝尔也不忘先提出要求:“提稿费的事简单,但我这边会挑选出50封读者来信,明天你到编辑部来一趟,把这些来信带回去,回复下读者,也是增强下《惊奇故事》和你本人的亲和度。”
让他回读者来信——这倒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甚至说是一种荣耀,毕竟能给这么多读者回信,也是小说写得好的一种证明。
何况回信的确也能增强作者本人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就跟明星开粉丝见面会一样。
只可惜……恩尼不是什么勤奋的人。
50封读者来信,每封回复200个词,都要1w多词了!
“这未免太为难我了,我只会写小说,可不擅长跟人交流。”恩尼几乎没有犹豫,开口就是否决三连。
“我宣布,你不擅长跟人交流这件事……才是本年度最科幻的小说!”约翰·坎贝尔都气笑了,“你跟我谈稿费的时候可没半点‘不擅交流’的样子!”
“那是为了养家糊口,必须拉下面子提钱啊,”恩尼理直气壮。
“行了,就把‘给读者回信’这件事当成你发售单行本的预热吧,”约翰·坎贝尔直接摊牌了,“事实上,经过编辑部和出版社会议讨论,决定将发售《朝闻道》单行本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朝闻道》要出单行本了?”
恩尼愣了下,有些惊喜。
没想到他出道的第一本小说就能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除了能够再拿到一笔稿费,并且还会有后续的版税以外,出版单行本对一个作者而言,更是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
“这件事还在筹划中,没那么快,但基本可以确认了,”约翰·坎贝尔说。
得知这个好消息后,恩尼表示,回复50封读者来信狗都不——干!干的就是回复读者来信!
见恩尼答应下来,约翰·坎贝尔才将话题重新转到稿费上:“至于稿费的事,我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给你多加1美分/词的稿费。”
《朝闻道》当初签合同时的稿费是2.5美分/词,提高1美分后,就是3.5美分/词,这在类型化纸浆杂志中绝对算得上高稿酬,尤其是对一个新人作者来说。
而《朝闻道》的总词数在2.4w左右,也就是这次涨价能让恩尼多拿到240美元的稿费。
不过,这是自己辛苦写的小说换来的酬劳,恩尼自然不满足于此,想再多赚点。
挣钱嘛,不寒碜~
何况,他也不是空口白话就让约翰·坎贝尔给他提价。
想着,恩尼用上了与爱德华·威克斯商谈稿费时的相同理由:“我的另一篇稿子下个月要刊登在《大西洋月刊》上,也会进一步提升《惊奇故事》的销量,所以……得加钱!”
约翰·坎贝尔诧异了下:“《大西洋月刊》是主流文学杂志,在这方面你也有涉猎?”
恩尼笑了笑:“无论是科幻小说,还是主流文学,本质上都是创作,底层逻辑都是共通的嘛。”
“这话说的倒是很有道理,”约翰·坎贝尔在听筒那边点了点头,“而且你写的科幻小说在文学性上也不差。”
他顿了下,食指和中指夹着香烟,弹了弹烟灰:“再加0.5美分/词吧,再多我也没有了。”
最后一句话约翰·坎贝尔带上了几分耍赖的语气,要是恩尼再说要加钱,他就得骂娘了!
本来嘛,科幻杂志就不如主流文学期刊赚钱,他倒也希望能给恩尼开出高价啊,就证明科幻文学也是走起来了,但目前也是没办法啊。
好在恩尼见好就收:“成交!”
这一波,他直接又多赚了一共360美元,加上初次收到的600美元稿费,总共就是960美元!
因为这篇小说字数多、加上畅销的缘故,目前带来的收益甚至比《大西洋月刊》那边还多10美元。
……还不算上正在筹备的单行本出版!
通话结束,恩尼心情相当不错,一想到下个月《布朗克斯的故事》就要刊登了,到时候读者知道这两篇小说都是他写的后,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化学反应,也让他颇为期待。
……
翌日,清晨。
恩尼早早出门,去了一趟《惊奇故事》编辑部,签署了新的稿费合同,约翰·坎贝尔也将他挑选出的50封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一并交给了恩尼。
这让恩尼有种幸福的苦恼,没想到有这么多读者来信,50封竟连其中一半都不到。
当然,这绝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只不过,回信也同样辛苦啊。
毕竟他不是那种会图省事去敷衍读者的作者,既然要回信,每封回信就都得好好思考内容。
看来……他需要购买一台打字机了!
好在他现在也不差钱。
签完合同、拿到读者来信后,约翰·坎贝尔并没有轻易放恩尼离开。
眼看恩尼竟然在《大西洋月刊》都过稿了,为了避免恩尼“误入歧途”去搞什么主流文学,约翰·坎贝尔把他拉到办公室好好畅谈了一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赶快将恩尼答应他的下一篇科幻小说催出来。
如果能用后世一句歌词来形容约翰·坎贝尔的心情,一定是:催更不断催催催~催到厌倦~
没办法,恩尼为了逃离约翰·坎贝尔的囚禁,只能透露出他的想法:“下一篇科幻故事具体细节还没想好,但大致情节是已经想好了,名字暂定为……《鲸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