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报用一个“癫”字,精准概括了“狱BA”揭幕战带给所有人的观感,也成为了这个新生联赛最耀眼的标签。
全美民众,无论爱它还是恨它,都不得不承认:他们活了这么大,从未见过这样的“体育比赛”。
什么样的比赛,能看到裁判不再是吹哨的仲裁者,而是化身暴力执行官,一拳一个,用堪比职业格斗家的身手KO闹事球员?
什么样的比赛,能看到成千的观众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对球员进行集体心理“处决”?
又是什么样的比赛,能在最后时刻,仿佛上帝附体,投出一记惊艳绝伦的神仙球?
这些元素,在任何一项传统体育赛事中,哪怕只出现一项,都足以让观众和媒体津津乐道上好几天,被视为足以载入史册的经典场面或重大争议。
但在“狱BA”,这些似乎只是开胃小菜,是构成其独特体验的“常规”组成部分。
它提供的是一种多重感官的、持续不断的“意外惊喜”轰炸,让观众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兴奋和期待之中。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裁判会再次展现什么另类的“终极执法”,是观众会发明出什么更抽象的干扰方式,还是某个囚犯球星会突然“天神下凡”……
这种前所未有的观赛体验,像一种烈性瘾品,迅速俘获了大量寻求刺激的观众。
即便是那些自诩高雅、对这种“粗鄙不堪”的比赛嗤之以鼻的人,也对“裁判究竟能一个人打几个”、“观众还能怎样干预比赛”这样的讨论很感兴趣。
这种无处不在的话题性,让自由之音第二天推出的、专门回顾分析揭幕战的专题节目,收听率竟然比直播揭幕战本身还要高!
人们迫切地需要回味、解读和消化那场比赛中蕴含的过量信息。
大家不仅想看(听)热闹,更想弄明白这热闹背后的门道,以及……预测下一个热闹会是什么。
“狱BA”,毫无疑问地一炮而红了!
市场的表现是最能证明这一点的。
广告商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围拢过来,争夺自由之音在“狱BA”比赛直播期间的广告时段。
原本这些时段的报价就不菲,如今更是水涨船高,一席难求。
一些原本与传统体育联盟绑定的赞助商,也开始悄悄派人接触狐狸河公司,询问合作的可能性。
这下子,当前以棒球、美式橄榄球和拳击为代表的美利坚传统体育界坐不住了。
如果说,之前他们出于争夺“美利坚精神振兴计划”资源的目的,对“狱BA”进行抨击,那还属于争夺增量蛋糕。
在“狱BA”被正式列为示范项目,并且得到柯立芝总统的公开站台后,他们大多识趣地偃旗息鼓,毕竟没必要跟联邦政策和总统唱反调。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他们必须为守住自己盘子里的存量蛋糕而战了!
要知道,在自由之音首次直播“擂台赛”后,就有球队有样学样,使用无线电广播对赛况进行现场直播。
起初还有老板怕有了无线电直播之后,大家就不来现场看球了,从而拒绝直播。
但事实证明,广播非但没有挤占市场,反而极大地扩展了赛事的影响力,吸引了一批无法亲临现场的新听众,并带来了可观的广告分成和品牌曝光。
现如今,利用广播将聚光灯聚集在自己身上,已经成为美利坚体育界的常规操作。
可现在,突然从监狱高墙内蹦出来一个“狱BA”!
它天生就带着猎奇、争议和打破规则的“癫狂”光环,在吸引眼球方面拥有传统体育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
天知道有多少原本属于棒球、橄榄球赛事的广播听众,此刻正津津有味地守着自由之音,听着那些关于监狱、暴力、药物和死亡威胁的刺激故事?
天知道有多少原本投向传统体育的广告预算,正在悄悄转向这个更“炸裂”的新渠道?
不仅是球队老板们感到焦虑,那些靠着传统体育赛事吃饭的联盟官员、资深评论员和退役名宿们,同样焦虑。
他们赖以生存的,是一套建立在“公平竞赛”、“体育精神”、“战术纪律”和“历史传承”之上的话语体系。
然而,当他们试图用这套体系去审视和评价“狱BA”时,却惊恐地发现——完犊子!
你跟他们谈“公平竞赛”?人家“穷人派”光明正大靠着医药公司的“科技”强行提升。
你跟他们谈“体育精神”?人家观众玩的是“模拟枪决”心理战。
你跟他们谈“战术纪律”?人家裁判直接下场用拳头维护“秩序”。
你跟他们谈“历史”?人家只会摊手,我每一天不都在创造历史?
他们赖以生存的评价标准,在“狱BA”的“癫”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仿佛一个满腹经纶的古典文学教授,被强行塞了一本充斥着街头黑话和黄暴情节的通俗,看得目瞪口呆,却不知从何下嘴。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更何况是动摇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到了这个地步,总统来了都不好使。
于是,一场由传统体育界主导的、声势浩大的舆论围剿开始了。
棒球大联盟的总裁,首先在《纽约时报》上痛心疾首地开炮:“狱BA是对体育精神的亵渎!这是美利坚体育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是体育之耻!”
“体育应该是强身健体、培养品格、追求卓越的崇高事业,而不是在监狱里纵容暴力、恐吓和……天知道还有什么违禁药物!这根本不是体育,这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满足人类最低级窥私欲和暴力倾向的畸形秀!”
职业橄榄球联盟的发言人立刻跟上:“我们橄榄球虽然也充满身体对抗,但那是在严格规则框架下的、可控的对抗!我们致力于展现的是人类体能的巅峰、复杂的战术纪律和永不放弃的体育家精神。”
“而所谓的‘狱BA’,纵容斗殴,默许观众用死亡威胁球员,这是披着体育外衣的精神污染!真正的体育爱好者,应该远离这种精神毒药。”
就连一向以血腥和暴力著称的职业拳击界,也站出来义正词严地批判:“即使在拳击这样最直接的身体对抗运动中,我们也有明确的规则保护运动员,尊重基本的体育道德。”
“‘狱BA’裁判那种下场打人的行为,在任何正规体育赛事中都是不可想象的丑闻!这完全是对‘竞技’二字的侮辱!”
这些批评通过报纸、广播评论节目迅速传播开来——那些未能从“狱BA”热潮中分得一杯羹的媒体乐坏了,快,你们快掐起来,这也算是变相蹭热度了!
总之,传统体育界紧紧抓住太阳报自己总结的“癫”字作为攻击的支点,将“狱BA”及其拥趸描绘成“危险”、“反社会”、“道德沦丧”甚至“精神变态”的代名词。
他们高声疾呼:“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会喜欢这种癫狂的比赛!”
一些激进的评论员甚至喊出了“狱BA太癫,救救美利坚体育界!”的口号,仿佛这个新生联赛是什么足以毁灭国家体育根基的致命病毒。
那么,面对传统体育界这铺天盖地的汹汹攻势,“狱BA”的组织方和核心推动者们,此刻在干什么呢?
他们在……总结经验,优化产品。
虽说揭幕战的表现让人满意,但“狱BA”毕竟是个全新的联赛,在不削弱对抗性的前提下如何让比赛节奏更流畅;现场观众的疏导和管理流程应该怎么细化;广播解说如何让无法到场的听众能更好地想象比赛画面……这些都需要加以总结并改善。
至于外界那沸反盈天的舆论攻击?
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干!
关门,放太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