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里正听着这一连串数字,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光顾着高兴青砖烧出来了,却没细算过这笔产能账。
一年!按广福的算法,那一口馒头窑烧一次也才够一户人家的建房用量啊,五口馒头窑火力全开,这一个月也才够五六户人家,村里那么多户都翘首以盼呢。
这期间万一有点什么事耽搁,或者砖被别的村买去了一些,那时间就更长了,一年时间直接拉长到一年半,谁家也等不起啊。
“那……那你的意思是?”谢里正意识到问题没那么简单。
“建砖厂!”谢广福语气果断,“咱们桃源村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砖厂,扩大规模,集中生产!不能再小打小闹了!而且就算以后咱们村的人都起了青砖房,咱们的砖厂生产出来的砖还能运出去卖掉。”
他继续阐述自己的计划:“这次烧砖,挑水洇窑差点把大家累垮,那一桶一桶的水,也太费力气了。新砖厂必须靠近水源,最好能挖沟引水,或者制作水车,减少挑水的辛苦活计。地址我已经想好了,就在青川河下游那片缓坡地,离黏土矿近,取水也方便。初步计划,先起十口标准馒头窑!标准的馒头窑一窑至少出两万五的砖,这样二十天就能出二十五万砖!产能直接翻倍!当然,现在这五口老馒头窑也要继续烧砖,先把咱们村的青砖房建起来,之后的话,这五口老馒头窑就只适合烧木炭和石灰了,毕竟离水源还是有点距离。”
谢里正听得目瞪口呆,十口窑!那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他下意识地捂紧了怀里装着卖地银子和县衙拨款的钱袋子,脸上露出肉疼的表情。
谢广福看出他的犹豫,恳切道:“里正叔,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现在投入,是为了以后更快地见到效益!只要砖厂运转起来,不仅能快速解决咱们村的青砖房问题,多余的砖还可以卖给周边村落,甚至卖到县城去!到时候,这砖厂就是咱们桃源村最大的进项!现在修路、挖渠的投入,很快就能赚回来!”
谢里正纠结了半天,看着谢广福充满信心的眼神,又想想村里人那期盼的目光,最终一咬牙一跺脚:“好!广福!叔信你!就按你说的办!建砖厂!这钱,该花!”
事情敲定,谢广福长长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像购买材料、协调更多的人力等这些繁琐的准备工作,谢里正这个细致的小老头肯定会处理得井井有条,前期的筹备工作基本不用他再事事操心。
他只需要等材料人力到位,开始建砖厂时再去现场指导就行。
谢广福关于建立砖厂、扩大生产的宏大计划让谢里正既兴奋又倍感压力。
兴奋的是桃源村未来可期,压力的是眼前的现实问题——京畿道的寒冬即将来临。
谢里正搓着手,脸上满是愁容:“广福啊,你刚才说的这砖厂是好,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就算现在立刻动手,新窑建起来、出砖,那也是年后的事了。眼下最要紧的是,今年冬天,村里这一百多户等着砖的人家,可咋办?难道真让大家挤在窝棚里硬扛过去?”
他又叹了口气,语气更加沉重:“本来吧,大家一起住窝棚,苦是苦点,也没啥怨言。可如今谢彪和他那几家亲戚,还有一些自己攒钱起了土坯房的,下个月就能搬进自家的房子了。这一对比,那些还守着窝棚、眼巴巴等着青砖的人,心里能不急?能不怨?到时候要是遇到个大寒冬,村里怕是要生出不少事端啊!”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人性的落差和比较,往往比单纯的艰苦更能摧垮人心。
谢广福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灵光,开口道:“里正叔,我倒有个临时过度的法子,既能让大家今年冬天不住窝棚挨冻,又不浪费咱们辛辛苦苦烧出来的青砖。”
“哦?快说说什么法子?”谢里正急忙追问。
“咱们可以让大家先搭个‘冬天大被窝’!”谢广福形象地比喻道,“不用上大梁,全靠砖块自己‘叠罗汉’垒起来。等开春的时候天暖和了,一推就拆,砖块一块都不会损坏,拆下来的砖照样能用来盖正经房子!”
谢里正听得云里雾里,完全想象不出那是什么样子:“叠罗汉?大被窝?广福,你说清楚点,叔这脑子转不过弯来。”
谢广福笑了笑,用更直白的话解释道:“简单说,就是让各家各户先在自家宅基地上,用砖头砌一个方盒子一样的临时暖房,这是现在最最省事的做法,先砌两层墙,两道砖墙中间留出一尺宽的空腔,这个空腔用来走烟火和热气,就像给屋子穿了一件厚棉袄。屋顶先用木杆搭个简易架子,然后盖上厚厚的草帘子,冬天能挡风保暖,春天要拆的时候,把草帘子一掀就完事。夹墙中间的空腔就当‘烟道’用,把灶口留在屋子外面,平时烧火做饭的烟火不进屋,而是让它顺着夹墙的空腔走一圈,把墙烤热了,最后再从烟囱出去。这样屋里既暖和,又一点烟都没有!谁家条件好点的,地面可以先铺一层碎砖头垫底,再铺一层厚厚的干草帘子,能隔绝地下的冷气,脚踩上去也不冻得慌。盒子顶上的草帘子,白天可以掀开通风透气,晚上再放下来保温。墙上预留个小窗口,用厚实的麻纸糊上,留一条手指头宽的缝儿,既能让空气流通,又不会跑掉太多热气。等将来谁家的砖攒够了,要起正式房子了,就把这临时暖房顶上的草帘、木杆拆掉,从最上面开始,一层一层地把砖抽下来。把砖上的灰土清理干净,盖正房的时候照样能用!”
谢广福一口气说完,看着谢里正:“您说,这法子省事不省事?既解决了冬天保暖,又不糟蹋砖头。”
谢里正这回总算听明白了,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但随即又想到一个问题:“这法子好是好!可……可起这么一个方盒子‘暖房’,得用多少砖啊?咱们现在哪有那么多砖?”
谢广福刚才在说话的时候脑子里已经算过这笔账:“看这暖房盖多大。如果只是解决一家三五口人过冬,不需要太大,但至少也得两千块砖左右。”
他继续算道:“如果要想在十月底入冬前,让全村需要的人家都起上这种夹墙暖房,那咱们现有的五口窑同时开火,也至少得全力烧制两轮才行,烧砖的时间非常紧,但是等砖烧出来之后啊,暖房只要花三四天时间就能盖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