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511章 推广榨油农作物好处多

第511章 推广榨油农作物好处多

    李四璟这番详细又带着具体操作方法和收益估算的讲解,让原本质疑的村民们渐渐安静下来,脸上露出了思索和兴奋的神情。

    就连前排的谢里正都忍不住笑着点头,对旁边的谢长河低声道:

    “这个法子……听起来,好像真能试一试!”

    李四璟看到大家的反应,心里更有底了,他总结道:

    “所以,一句话,稻草全身都是宝:能暖炕、能肥田、能喂牲畜、能种草菇、能变成银子!只要咱们肯动动手,花点心思,七月里金黄的稻草,就是八月锅里鲜、九月兜里钱,来年三月还能化作地力,护着新秧苗再发新芽!”

    “说得好!”

    “四璟娃子懂得真多!”

    “这稻草还真成了宝贝疙瘩了!”

    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再次响彻阅览室,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李四璟站在台上,感受着乡亲们的认可和热情,心里暖暖的,充满了成就感。

    他悄悄握了握拳,给自己打气,心想:‘这才刚刚开始呢,接下来关于夏末播种和果园养护的规划,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他清了清嗓子,将话题引向更深远的规划:

    “乡亲们,咱们的‘百日收’是大丰收了,谷子进了仓,稻草也有了新出路。

    可接下来这几个月,直到入冬前,咱们的田地里,难道就让它闲着,长杂草吗?”

    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洪亮地发问。

    “不想!”

    “那肯定不能闲着!”

    “地闲久了就没肥力了!”

    “四璟小先生,你快说说,种点啥好?最好能赶在冬天前就有收成!”

    台下的村民们大声回应着,情绪高涨。

    李四璟点头,展开了手中资料的核心部分:“好!那接下来,就是咱们这次农业公开课的重点——夏播秋收,不让田地闲!”

    “现在这七月,正是全年最热、光照最长、雨水也最多的时候,这是老天爷给咱们的机会,是把‘夏播’变成‘秋收’最好的时机!”

    “接下来,我就把七月能播种、并且收获期能赶在十月上冻前的几类作物,跟大家好好讲讲。”

    他顿了顿,决定先从与村里新产业相关联的讲起:

    “首先,说说和咱们村‘月兰磨坊’能挂上钩的作物——那就是各种油作物!”

    “油作物?”底下有村民不解地大声问:“四璟小子……啊不,四璟小先生,啥是油作物?听着可新鲜。”

    李四璟笑着解释:“油作物,就是它们的籽实里面含油多,能榨出油来的作物。种类很多,现在这个时节,适合咱们种植的有油葵、秋芝麻、红花、还有蓖麻等等。这些都是七月就能播种,九月底十月初就能收获的油作物。”

    他怕大家纠结于复杂的出油率,直接给出了最实在的承诺:

    “具体一斤籽实能出多少油,咱们今天不细算那个账。我在这里给大家打个包票,只要大家种出来的油葵、秋芝麻、红花、蓖麻这些果实,晒干了,都可以卖到咱们村的‘月兰磨坊’!有多少,收多少!价格绝对公道!”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李月兰的磨坊收这老些?那敢情好!”

    “这不就跟‘百日收’一样,种出来不愁卖了?”

    “油葵我听说过,花盘老大,籽也多!”

    “芝麻香油香啊!红花是不是就是那种能做胭脂也能入药的?”

    “蓖麻……那个好像有点毒吧?也能榨油?”

    “月兰磨坊收,肯定有他们的用处,咱们种就是了!”

    村民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大多洋溢着兴奋和跃跃欲试的神情。

    多一条稳定的销路,就意味着多一份收入,谁能不高兴?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颤巍巍地举起了手。

    李四璟看到了,连忙恭敬地说:“老伯,您有什么问题,请讲。”

    老汉在旁人的搀扶下站起来,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问出了关键:

    “四璟小先生,你说了这么多种油……油作物,都挺好。可咱们种菜拿到县里卖 ,不也能挣银子么?”

    李四璟闻言,脸上露出了赞许和早有准备的笑容:“老伯问得特别好,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啊,我建议大家考虑这些油作物,不只是因为它们可以卖给磨坊榨油。”

    他提高了音量,抛出了一个更吸引人的概念:“大家想一想,现在隔壁桃溪村的荷塘,为什么每天都能吸引县里的老爷夫人去游玩赏景?因为荷花好看!咱们桃源村,现在有砖瓦厂,有石灰木炭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好!但咱们为什么不能也搞一搞,既能有实实在在的收成,开花时又特别好看,能吸引人来游玩的作物呢?”

    “大家想啊,这油葵,开起花来金灿灿一片,一个个大花盘朝着太阳,壮观不壮观?这红花,开花时红艳艳的,采下来还能做染料、药材,不好看吗?这就是我提倡大家夏种秋收油料作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并不只是为了‘月兰磨坊’能榨油,还为了过两三个月,这些油料作物开花的时候,咱们桃源村也能变成一片花海!咱们也办他个‘葵花节’、‘红花节’!到时候,来赏花的人多了,咱们村里的土鸡蛋、新米、编织的筐篓、甚至各家做的酱菜小吃,都不用去县里卖,就摆在村头大榕树下,不都能顺便卖出去吗?”

    这个描绘出的前景,让村民们眼睛都亮了。

    种地还能种出风景来?

    还能靠风景招揽客人赚钱?

    这想法太新鲜了!

    李四璟趁热打铁:“而且,我也不是建议大家把所有地都拿来种油作物。咱们还得种点自家吃的菜呢!在猫冬之前,咱们还能抓紧种一茬家里吃的菜,种多了吃不完,同样可以挑到县城里去卖钱!所以,今天这堂课,主要是想让大家知道,咱们的田地不能闲着,可以种的东西很多,路子很广!大家可以根据自家的情况,比如离村道近的地,可以考虑种些开花好看的油作物,既卖籽又能吸引游客,田地偏一点的,就种些好伺候、产量高的蔬菜,自家吃或者卖钱都行。”

    这时,一位姓陈的大娘也学着刚才老汉的样子举起了手。

    李四璟笑着示意她起来问话。

    陈大娘嗓门洪亮,直接问出了最实际的问题:

    “四璟小先生!你说得天花乱坠,那些油作物和蔬菜,我们倒是想种,但是……种子去哪里买啊?别是些稀罕玩意儿,咱们没处寻种子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