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阳关驻军十年的军田积欠问题,在许阳雷霆手段下,短短几日便是解决,阳关县的这些大户根本不敢拖欠。
而眼下手握充足粮饷,许阳并未耽于享乐,反而立刻着眼于提升军事实力。
鸳鸯阵虽然精妙,但是本质乃是面对沿海的倭寇所设计,擅守城与复杂地形作战。
但若在开阔地带遭遇大规模骑兵冲击,尤其是以弓马见长的满鞑,蒙鞑骑兵,其灵活性与冲击力仍是巨大威胁。
所以眼下许阳需要一支能正面抗衡,乃至于反冲击骑兵的强大力量。
军营校场之上,许阳目光扫视而过。
阳关县的团练都司虽然经过许阳的整顿之后焕然一新,但是其中不少人都已经是老兵油子,缺少了那一股锐利进取之意,靠这些人若是上了战场,恐怕用不到满鞑一个冲锋就要散了。
于是许阳将贾旭唤来。
“文奇。”
贾旭拱手道。
“大人有何吩咐?”
许阳望着校场之上正在训练的士卒而后道。
“鸳鸯阵乃是守御利器,然进攻不足,尤惧骑兵奔袭。”
“欲定边关,光能守不够,还需能攻。”
“大人的意思是?”
许阳开口道。
“打算择团练中精锐,再从阳关县内选拔青壮,另组一营,号为背嵬军。”
“营中士卒,需身长八尺以上,膂力过人,能开强弓、举石锁者!一经入选,饷银加倍,家眷优先安置!”
贾旭闻言面露难色,许阳这要求实在是太高。
光是身长八尺以上这一条,就足以隔绝百分之九十五的青壮了。
要知道身长八尺按照后世换算那就是得一米八以上的大高个,而且还要膂力过人,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时代,此等人才无异于是百里挑一。
这难度不亚于许阳要创建一支由武松,鲁智深,林冲这样的猛人组成的队伍。
虽然很难完成,但是贾旭还是硬着头皮接下。
当天下午,贾旭就亲自写好了告示张贴在阳关县各处。
因为条件苛刻,所以许阳开出的待遇也是相当的丰厚,比起折冲营士卒的待遇还要高了一倍。
如此一来,阳关县乃至于周围的村镇都沸腾了起来。
而今许阳本就是名声在外,加之又短短几日又歼灭马帮这样的祸害,在百姓心中许阳无异于青天大老爷,所以在听闻许阳要组建新营之后,各地青壮都是争先恐后前来报名。
贾旭本想着按照许阳的要求应该是很难能招募到人。
然而当第二天,贾旭看到军营之外人山人海的样子,贾诩心中一惊还是低估了许阳的影响力。
阳关县本就是地处边疆之地,民风彪悍,多有习武的习惯,故而前来应征的壮汉也是不在少数。
背嵬军乃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亲军,曾以五百精兵破十余万金军于朱仙镇,打破“拐子马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正因如此,所以许阳对于背嵬军的选拔尤其严格,绝对不能丢了背嵬这二字的脸面。
为了表示公平此番选拔,折冲营的士卒也可以参与进来,但是选拔的条件一律相同,没有任何的优待。
身高不足八尺者直接淘汰,臂力需能轻松举起百斤石锁,开得动一石五斗的强弓。
光是这三条,即便是折冲营的士卒都足以刷去八成。
正因如此,背嵬军的选拔结果并不理想。
第一日能入选者不到百人,其中多数还是折冲营的精锐士卒。
饶是如此,许阳依旧不愿意降低标准。
背嵬军乃是精锐之中的精锐,战场之上需要身披重甲,手持扎麻刀或者大斧硬抗骑兵冲锋的,所以绝对不容半点马虎。
折冲营的几个百长,也是只有王大茂一人勉强入选。
人数虽少但也是给许阳喘口气的机会,毕竟按照目前戊字堡的锻造能力,还不足以大规模的生产重甲。
而背嵬军的训练,从第一天开始就是绝对的高强度。
负重行军,举锁练力,刀劈斧砍,每一天都是冲着力竭去的。
此等训练的强度,即便是折冲营的人看了都是胆战心惊的。
当然训练强度高,营养也是必须跟上,一日三餐顿顿有肉,待遇比折冲营更高。
此等待遇水平引得其他人都是羡慕嫉妒。
而这一批的背嵬军中,有两个人比较吸引许阳的注意。
一个名叫王虎乃是猎户出身,整个人犹如黑塔一般,虎背熊腰,声若洪钟,百斤重的石锁他轻松举起舞动如风,两石的强弓,也是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着实是一员猛将的好苗子。
而领完一个名叫李青乃是镖人出身,身材看似精瘦,但筋骨强健,举重若轻,开弓平稳,眼神锐利如鹰。
第一日训练结束之后,只有他二人和王大茂尚且还算是有些人样。
于是许阳直接下令将他二人担任卒长之位,而百长则是由王大茂担任。
而就在校场之上训练如火如荼的时候,阳关县李府之外,挂起白绫,魂幡。
挂在城墙之上的李如光首级也被取下。
许久未曾见客的阳关县县令张明远更是出现在李府之内。
此刻张明远慌张不已,盛夏的时节,但是他却感觉如坠冰窟一般。
而此刻满是缟素的李府大堂之上,坐着一个满脸阴鸷的中年男人,他的目光扫过如同鹌鹑一般站在大堂中央的张明远道。
“张县令!吾儿之死!你今日必须要给我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