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开局捡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 第122章 不按套路出牌

第122章 不按套路出牌

    在程处辉边境立下大功,即将封赏的节骨眼上。

    任何一点小小的过错,都会被他们无限放大,成为阻止程处辉获取军功赏赐的武器。

    御妇无方?

    好一个御妇无方!

    这顶帽子扣下来,不大不小,却恶心至极。

    想通了这一层,李世民心中的怒气已经不是对着女儿女婿,而是转向了那帮跪在外面的臣子。

    他看了一眼还在这里的长孙皇后和李丽质,眉头微皱。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朝堂上的交锋了,后宫不宜参与。

    “观音婢,你先带丽质回去。”

    李世民的语气缓和下来。

    “这丫头无法无天,你回去之后,好好教教她什么是‘女子之德’。”

    长孙皇后何等聪慧,一听这话,便知皇帝这是不打算追究了。

    这句“教教她”,实际上就是“这件事到此为止”的信号。

    她心中松了口气,连忙应下,同时给了李丽质一个安心的眼神。

    “是,陛下。”

    她拉起李丽质的手,示意她该走了。

    李丽质却有些不情愿,她担忧地看着程处辉,一步三回头。

    “父皇……”

    “嗯?”

    李世民的眼睛一瞪。

    李丽质吓得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多言,只能跟着长孙皇后一步步往外走。

    眼看母女俩就要走出大殿,李世民似乎觉得刚才的话还不够重。

    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再斥责女儿几句,给她长长记性。

    可他刚要开口,却发现程处辉不知何时,已经悄无声息地挪了一步。

    那一步不大,却正好挡在了他和李丽质离去的方向之间。

    程处辉脸上依旧挂着那副玩世不恭的笑容,眼神却异常坚定。

    那意思很明显。

    我老婆,我自己护着,用不着您老人家再多费口舌。

    李世民一口气顿时憋在了胸口。

    这臭小子!

    真是越来越不着调了!

    “你……”

    他指着程处辉,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程处辉却嘿嘿一笑,凑上前去。

    “父皇息怒。”

    “区区一个魏征,还有外面那帮乌合之众,哪需要您亲自出马?”

    “儿臣相信,父皇您心中自有定计,对付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记马屁拍得恰到好处。

    李世民心里的那点不快,瞬间被这番话抚平了。

    他自得地捋了捋胡须,脸上重新浮现出掌控一切的帝王之威。

    没错。

    魏征那老头,不过是个直臣罢了。

    朕,还能怕了他不成?

    ……

    离开了御书房,李丽质心中的担忧却半分未减。

    她紧紧抓着长孙皇后的手,小声地问道。

    “母后,父皇他……真的不会罚处辉吧?”

    “那些大臣好可恶,明明是侯家的人嘴碎,他们却颠倒黑白,反过来告处辉的状!”

    长孙皇后脚步未停,只是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背。

    “丽质,你要记住。”

    “这朝堂之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黑与白。”

    “有的,只是立场。”

    她的声音温柔。

    “今天他们弹劾处辉,不是因为你砸了一扇门,而是因为处辉挡了他们的路。”

    “你今天做的这件事,在母后看来,是护夫心切,是好事。”

    “但在他们眼中,这就是一个可以用来攻击处辉的把柄。”

    长孙皇后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女儿的眼睛。

    “你以后,万不可再如此冲动。”

    “你不仅是程处辉的妻子,你还是大唐的公主。”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盯着,被人拿来大做文章。”

    “母后不希望你,成为别人攻击你夫君的软肋,你明白吗?”

    为了让女儿真正明白其中的凶险,长孙皇后的语气沉重了几分。

    “你只看到了朝臣的攻讦,却不知真正的凶险,远不止于此。”

    “想当年,你父皇还是秦王的时候,面对的。”

    “可是来自亲兄弟的明枪暗箭,那才是真正的九死一生。”

    玄武门之变,是李丽质心中一个模糊又禁忌的话题。

    此刻从母亲口中说出,那段血腥的历史仿佛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她的小脸刷地一下白了。

    是啊。

    连亲兄弟都会为了那个位子自相残杀,更何况是这些朝堂上的臣子。

    处辉如今身在局中,该是何等的艰难。

    一股强烈的念头,忽然从李丽质的心底涌了上来。

    她想离开这压抑的皇宫。

    带着程处辉,回到他们的公主府,过自己的小日子去。

    ……

    一炷香后。

    御书房的门再次被推开。

    以潞国公侯君集为首,身后跟着七八个面色严肃的言官,鱼贯而入。

    他们一进来,就看到了好整以暇,正站在李世民书案旁,研究一方砚台的程处辉。

    侯君集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程处辉!”

    他怒喝一声。

    “此处乃陛下御书房,商议的是朝廷大事,你一个驸马都尉,凭什么还留在这里!”

    他身后的一个言官也立刻跟上,义正言辞。

    “驸马都尉御家不严,纵妻行凶,本就该闭门思过,岂能与闻国事!”

    “请陛下将其逐出殿外,以正视听!”

    一时间,御书房内充满了对程处辉的口诛笔伐。

    程处辉却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他拿起那方沉重的端砚,放在手里掂了掂,仿佛在估量这玩意儿砸人头上,能不能开瓢。

    他的处变不惊,与言官们的唾沫横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冷眼旁观,一言不发。

    这番争吵足足持续了一炷香的功夫。

    直到那些言官们说得口干舌燥,声音渐渐平息下去,御书房内才重新恢复了安静。

    李世民的目光缓缓扫过下面跪着的一众人,声音冰冷。

    “说完了?”

    众人心中一凛,齐齐低下头。

    “是谁,主使尔等前来弹劾的?”

    皇帝的声音带着千钧之威,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

    谁敢承认自己是主使?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们比谁都懂。

    一时间,所有人都成了缩头乌龟,恨不得把脑袋埋进地砖里。

    李世民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的目光,精准地落在了为首的侯君集身上。

    “潞国公,你先说。”

    侯君集身体一颤,在皇帝的注视下,只能硬着头皮,将额头重重叩在地上。

    他用一种无比沉痛又无比憋屈的语气,吐出三个字。

    “臣,愚钝。”

    李世民却像是没听见一般,只是端起手边的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

    他甚至没有看地上的侯君集。

    目光越过众人,直直地落在了程处辉的身上。

    “处辉。”

    皇帝的声音平静无波。

    “朕且问你,朕的女儿,长乐公主,半个时辰之前,可是去砸了潞国公的府门?”

    程处辉终于舍得将视线从那方砚台上移开。

    他放下砚台,拍了拍手上的灰,姿态闲适得仿佛在自家后花园。

    “回岳父大人的话,确有其事。”

    他答得干脆利落,没有丝毫隐瞒。

    侯君集的心猛地一沉。

    这小子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他不该狡辩,不该推脱,不该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公主身上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