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离长公子府并不算很远,坐马车不用一个时辰就到。
见到儿子回来,姚氏果然担心地迎了出来,老爹却不见人,一问才知他生气去了。
“果然,老爹都知道了。”
“自然,这事怎会瞒得过你阿父,你赶紧去向阿父请罪,请求他的宽恕。”姚氏知道儿子要说什么,提醒道。
子婴点头,便走向老爹常在的书房。
此刻,扶苏正和淳于越在书房中也不知是授课还是议事,淳于越讲得头头是道,扶苏虚心受教。
“公子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熟读圣人书,明事理,既然你知道子婴昨夜之事,可不能由着他胡来。”
“老师教训的是,扶苏必定严厉教训逆子,让其禁足一月,方解坊间愤怒。”
淳于越摇头,一副疾恶如仇的作态。
“古有商汤桑林自焚,以身谢罪,昔日有秦穆公罪己赦众,他们都知错能改,可谓明君,如今子婴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禁足过于轻。”
扶苏叹气:“哎!都是学生的错,都怪最近纵容了他,才犯下如此大错,那老师说该当如何?”
“自是鞭策以儆效尤。”
子婴匆匆赶来,刚好听到二人之言,气得五脏出血。
他算是听明白二人所说的事儿,分明淳于越这老混蛋想公报私仇,要老爹惩罚自己,以此来恶心自己,老爹也真是的,竟帮外人来对付他。
也难怪秦始皇说他迂腐。
鞭策以儆效尤?他错了吗?那是赵成该死,至于其他人的死,他也不想的呀!怎就是他的错?
“老混蛋休要胡说,你一日就会瞎哼哼,却不干人事,该鞭策以儆效尤的是你。”
子婴一进来也不打招呼,更没有行礼之意,一点也不客气地怼向淳于越。
他现在越看此人越不顺眼,即使此獠已经一把年纪了。
“竖子无礼。”
淳于越一看子婴来了,还一点面子也不给就骂人,脸面挂不住。
“逆子闭嘴!”见老师气得不轻,扶苏连忙打圆场,骂了子婴一把。
子婴还算孝顺,并没有忤逆老爹,却是大眼瞪着淳于越,十分不善。
扶苏为了给老师台阶下,连忙扯了扯子婴,对着淳于越拱手谢罪:“老师莫要见怪,子婴还年轻,不明事理也正常,我这就罚他闭门思过,什么时候知错了才出来。”
淳于越只是‘哼’的一声没有应答,但谁都看得出他不满意。
扶苏连忙让子婴到里屋去:“逆子,赶紧到里屋去反省。”
子婴却来气了,不忿道:“我何错之有?赵成欲害我,我自杀之,天经地义。”
“逆子,还不快滚。”扶苏大喝,亲自将子婴推进里屋,并且说,“今日你就给我好好地在里面呆着,罚书二百,以此忏悔。”
他既不想忤逆老师,又不太想惩罚子婴,这样做法才是最好的。
其实,昨夜的事发生后,便有人第一时间告诉了他,他马上命人调查,竟发现赵成要对儿子不利,立时赞成儿子的做法。
赵成该死。
可今日老师揪着这事不放,他又不好得罪,只得应付,而且他发现,似乎老师的教诲也有些不妥了。
难道被人暗算了还要忍气吞声吗?老师的行为过了。
嘿嘿!虽然要儿子罚书,却只是二百,难不倒儿子的,权当应付应付老师。
子婴好不忿气,老爹也真是的,明明是那老混蛋挑事,却将自己关起来,这样为人父的吗?
“不行,我好生气。”子婴气鼓鼓的,暗忖,“逆父迂腐,得给他点下马威,罚书二百是吗?行,我就写二百字给他,哼。”
写什么呢?思索一番,很快一个念头触动,二百字在脑海生成。
磨墨,奋笔疾书。
“夫为父之行,静以修身,明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理,非宁静无以致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悲守富庐,将复何及。”
然后落款:子婴诫。
命名:诫父书。
这是诸葛良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不,不全算,他改了一些字,虽然说理方面逊色了一些,但恶心恶心一下老爹足够了,谁叫他帮外人来对付自己。
认真看了一遍,子婴有些想笑,诸葛良以长辈的身份告诫儿子,他却以儿子的身份告诫老子,似乎倒反天罡了。
理他呢?恶心老子成功就行,最好也恶心一下那老混蛋。
欣赏了杰作之后,子婴顿感刚才的怒气消失了,迎来的却是滑稽,脸上堆着邪笑。
“老爹我写好了。”
两刻钟后,子婴从里屋走了出来,手中捧着竹简,态度非常恭敬,连步履都没有发出声音,就似一个刚刚犯了错已经改正的孩子。
“哦!那么快就写好了。”扶苏有些意外,不过想想只是二百字而已,乱写一通也可以做得到。
是的,他就认为子婴是乱写一通,否则真正忏悔没那么快的,当然,他还是了解这个儿子的水平的,书文资质只能用平庸来形容。
罢了,能应付老师就行,至于写什么,他不在乎,反正儿子不受委屈就好。
“来来来,给为父看看,看我儿是怎么知错能改的。”
似乎一切都朝着好的方面发展,扶苏很满意,至于什么鞭策之类,已经被他抛之脑后了。
子婴憋着脸,极力地让自己很恭顺,受罚姿态做得非常足,轻轻地将竹简捧了过去。
可,扶苏正想接过竹简时,淳于越眼疾手快,一下子便抢了过去,并说道:“容老朽来看看,如胡乱而为,不可放纵呐!”
他还是不想放过子婴。
甚至,当捧着竹简时,还大声地念了出来:“诫父书。”
什么?
淳于看之胡子都翘了起来,一双凶眼盯着子婴好几息,但他没有说话,气鼓鼓地继续看。
“为父之行,静以修身,明以养德。”
这逆......皇孙竟然说他父不够静,无法修养身心,胡诌,儒家讲究修身养性,扶苏是儒家典范,怎会不修身养性,气死人了。
继续看。
明以养德,这是暗地里说扶苏不明理,德行不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