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猎狮虎,宰狼熊,你说是普通书生? > 第七百一十七章 惹来整窝黄蜂

第七百一十七章 惹来整窝黄蜂

    他们引以为傲的哥萨克骑兵,在冲锋的路上,就被大晋军队的机关枪和远程火炮打得人仰马翻,尸横遍野。

    他们坚固的堡垒,在大晋军队的新式炮弹面前,脆弱得像纸糊的一样,几轮炮击下来就被夷为平地。

    他们引以为傲的人海战术,在大晋军队的立体化火力网面前,更是成了一个笑话。

    无论他们投入多少兵力,都无法突破那道由钢铁和火焰组成的死亡防线。

    短短一个月时间,沙俄军队就在边境线上丢下了十几万具尸体,却连大晋军队的边境哨所都没能摸到一个。

    反观大晋这边,在孙虎的指挥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先是用绝对的火力优势,将沙俄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

    然后利用铁路的机动性,快速穿插,分割包围。

    沙俄的五十万大军,很快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消息传回沙俄国内,举国震惊。

    谁也没想到,被他们寄予厚望的无敌大军,竟然会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沙皇尼古拉一世更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把自己关在宫殿里,好几天都不见人。

    而朝中的贵族们,则开始互相指责,推卸责任,整个沙俄的统治阶层陷入了一片混乱。

    与此同时,苏诗的经济制裁也开始发威。

    在她的运作下,中亚各国纷纷宣布与沙俄断交,并且禁止沙俄的商队过境。

    泰西的银行家们,也在苏诗的“劝说”下,停止了对沙俄的贷款。

    内忧外患之下,沙俄的经济迅速崩溃。

    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整个国家都处在内战的边缘。

    就在这时,刘启又下了一道更狠的命令。

    他宣布,所有愿意脱离沙俄统治的民族,只要向大晋称臣,就可以得到大晋的武器和金钱援助。

    这道命令,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沙俄境内被压迫了数百年的各个少数民族,纷纷揭竿而起,宣布独立。

    整个沙俄帝国,瞬间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

    尼古拉一世终于撑不住了,他派人给刘启送来求和信,表示愿意接受之前刘启提出的所有条件。

    但刘启的回信只有四个字,“朕,不接受。”

    他要的,已经不是割地赔款那么简单了。

    他要的是,让沙俄这个国家,从地图上彻底消失。

    孙虎率领的大军,在解决了边境上的沙俄主力之后,开始长驱直入,势如破竹。

    沿途的沙俄军队,要么望风而逃,要么直接投降。

    不到半年时间,大晋的龙旗,就插上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顶端。

    尼古拉一世在城破之前,选择了自杀,他的死,也宣告了一个庞大帝国的终结。

    消息传回大晋,整个国家都沸腾了,灭国之战,这是何等辉煌的功绩。

    刘启的威望,也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他不仅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更是一个战无不胜的战神。

    在所有大晋百姓的心中,他就是天命所归的千古一帝。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

    刘启却在御书房里,看着一份来自泰西的密报,眉头紧锁,密报是乔治送来的。

    上面说,泰西各国在看到沙俄被大晋如此轻易地灭掉之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他们终于意识到,大晋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如果再不联合起来,他们就会成为下一个沙俄。

    于是,在约翰牛国首相帕默斯顿的牵头下,一个史无前例的“反晋同盟”正在秘密组建之中。

    几乎所有的泰西国家,都加入了这个同盟。

    刘启看完密报,神色毫无变化,只把那张纸扔进了面前的炭盆。

    纸刚遇到火,就化成了飞灰,连同那份叙述整个泰西阴谋的字句都灰飞烟灭。

    在刘启看来,所谓的反晋同盟,也不过是随手就能处理的小事。

    赵高在一旁,连气息都收敛了些,他能察觉到皇帝平静中隐藏的狠劲。

    这种冷静,比大声斥责更危险,说明接下来有人要倒血霉了。

    “把这份密件,照样复印一百份,发给军机处和六部九卿,三品以上的大员都要拿到一份。”

    刘启的话不带任何情绪,却让赵高顿时感到一阵压力。

    这是要掀桌子了,而且是要把整个牌局都掀了。

    “记住,要让他们在今天晚饭之前,都看到这份东西。”

    赵高没有任何迟疑,立刻俯身领命,转身快步离开。

    他明白,前所未有的大风暴马上要席卷京城,甚至整个朝堂。

    密报的消息在高层间飞快扩散,不久就传遍了权贵圈子。

    那些看到密报的大臣,神色凝重,仿佛天大的烦恼压了过来。

    金銮殿里的气氛陡然紧张下来,清冷得像腊月时节。

    刚才还在庆功的大臣们,喜色还没从脸上散去,神情已经变了。

    “灭了沙俄,却引来了整个泰西西方势力,这一仗,大晋很难占便宜。”

    那些老一辈的文臣表现得更为沉重,坐在那里,脸色发白,心头发紧。

    他们心里明白,大晋好不容易赢下灭国之战,可国力也伤了元气,现在本该是休养生息的阶段。

    现在摆在面前的,是整个泰西世界联手围攻,大晋几乎没有反击的余地。

    压抑和低迷像阴云一样在人群中逐渐扩散。

    第二天的大朝会上,金銮殿静得连呼吸都显得沉重。

    众臣大多低头沉默,很少有人敢去看龙椅上那个神色淡然的年轻皇帝。

    大家担心,从他脸上看到不安或退缩的迹象。

    毕竟如今,刘启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如果他都失了准头,这江山基本守不住了。

    刘启缓慢环视下方,看着噤声不语的大臣,唇边泛起一丝淡淡的讽笑。

    “怎么,没人打算开口了?”

    “昨天送去你们手里的东西,都视而不见了吗?”

    “还是心里害怕得太过,连说话的劲都提不上来?”

    虽不高声,却句句压下去,让众人心头发紧。

    朝中群臣把头埋得更低了,也有人不由自主地微微发颤。

    李斯知晓此时无人敢先言,他只好走出队列,神色凝重。

    “陛下,这事非同小可。泰西各国联手,力量远胜沙俄。”

    “臣以为,最要紧的是守住现有防线,权宜避其锋,不宜主动出击。”

    这话说得分外谨慎,基本上也反映出大多数人的立场。

    眼下打不赢,只能设法守住,已是全局中为稳妥的选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