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李云龙政委,祁同伟他爷 > 第270章 全国震惊!大佬点名:此子有经天纬地之才

第270章 全国震惊!大佬点名:此子有经天纬地之才

    胡萝卜喂完就上锁!祁同伟亮出天网,绿藤官场集体失声!

    在祁同伟的铁腕与秦若兰的资本双重驱动下。

    绿藤市这台生锈停摆了二十年的老旧机器,被强行注入了最顶级的润滑油和最澎湃的动力。

    它开始以一种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速度,疯狂运转起来。

    汉东省的官方媒体上,一个新词汇悄然诞生,并迅速火遍全省。

    “绿藤速度”。

    “凤凰计划”正式启动仅一个月,就有超过二十家来自京州、深城、沪市的高新科技企业。

    完成了所有签约流程,正式入驻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新科技园。

    这些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百亿级别的投资,还有数千名顶尖的工程师和研发人员。

    三个月后,由祁氏资本全资投建的国际智慧物流港项目,在伊河入海口正式破土动工。

    数千台工程机械日夜轰鸣,光是这个项目本身,就为绿藤市直接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

    无数下岗多年的工人,重新穿上了工作服,走进了热火朝天的工地。

    与此同时,那张名为“数字政府”的天网,也开始展现它冰冷而恐怖的效率。

    绿藤市行政服务大厅。

    一个戴着眼镜、行色匆匆的中年男人,将一沓厚厚的材料递进窗口。

    “同志,我想办个食品生产许可证,听说现在很快?”

    窗口里的年轻办事员头也不抬,接过材料,熟练地扫描、录入。

    “所有材料齐全,符合规定。您坐那边等一下,法人需要现场进行一次电子签名。”

    中年男人将信将疑地坐到等候区,刚喝了一口水,大厅的广播就响了。

    “请037号,李卫国先生,到发证窗口领取您的许可证。”

    李卫国一口水差点喷出来。

    他看了看手表,从递交材料到现在,总共过去四十分钟。

    四十分钟!

    要知道,在过去,办下这么一个证,不跑个十趟八趟,不请客送礼打点关系,没有半年时间根本想都不要想!

    他恍惚地走到发证窗口,拿到了那张还带着打印机温度的许可证,感觉自己像在做梦。

    汉东卫视的记者恰好在此采访,将话筒递到了他的面前。

    “先生,能谈谈您对绿藤现在办事效率的感受吗?”

    李卫国激动得满脸通红,对着镜头,语无伦次。

    “快!太快了!我……我做生意十几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快的!这……这简直不是在办事,这是在给我们送钱啊!”

    这段采访,当天晚上就在汉东新闻播出。

    画面里,祁同伟恰好在服务大厅视察工作。

    记者顺势将他也拉入了镜头。

    一位前来考察投资环境的外地企业家,看到祁同伟,立刻激动地冲了上来,紧紧握住他的手。

    “祁顾问!我跟您握个手!我叫王海,在全国投资了半辈子,跑过几十个城市,我敢说,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有绿藤现在这么好的营商环境!”

    王海指着窗明几净的大厅,指着那些精神饱满的办事人员。

    “在这里,我们这些做企业的,才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是真正的效率!我们不用再琢磨怎么跟官员搞关系,只需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经营上!谢谢您!真的谢谢您!”

    祁同伟只是平静地与他握了握手。

    “王总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绿藤欢迎所有真心实意来投资兴业的企业家。”

    这段画面,让无数守在电视机前的汉东百姓,第一次将祁同伟的形象。

    从那个雷霆扫黑、杀伐果断的“活阎王”,与一个锐意进取、眼光卓绝的“改革先锋”联系了起来。

    如果说经济腾飞是看得见的政绩,那么官场风气的扭转,则是在无声处听惊雷。

    “廉政AI监督”系统上线第一周。

    一份预警报告,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祁同伟的办公桌上。

    报告锁定了三名基层干部。

    一名交通局下属收费站的站长,利用职权,私设小金库,将部分过路费截留。

    一名环保局的科员,在审批企业排污许可时,暗示对方购买其亲戚公司高价出售的“环保设备”。

    一名街道办的主任,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物料采购中,与供应商勾结,虚报价格,侵吞差价。

    金额都不算巨大,最大的也不过十几万。

    但在过去,这种事情根本没人管,甚至都算不上“事”。

    祁同伟看完报告,只在文件末尾批了两个字。

    “严办。”

    第二天,汉东省纪委督导组、绿藤市检察院、公安局联合行动,在同一时间,将三名还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的干部直接带走。

    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

    一周后,处理结果通过红头文件,下发至绿藤市的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公职人员手中。

    开除公职,移交司法。

    全市通报批评。

    杀鸡儆猴。

    这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醒了那些还抱着侥幸心理的官场老油条。

    曾经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夜之间,彻底成为了历史。

    再也没有人敢在审批流程上故意拖延,再也没有人敢暗示企业“意思意思”。

    那套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天网”系统,让所有不轨之念,都在萌芽阶段就被彻底掐死。

    半年后。

    一份经济数据报告,震惊了整个汉东省委。

    绿藤市,这个曾经全省GDP增长率常年垫底的“老大难”。

    在过去两个季度,其增长率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跃成为全省第一!

    财政收入,同比翻了一番!

    整个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曾经破败的旧城区被改造成了时尚的商业街,高耸入云的写字楼拔地而起,取代了低矮的棚户区。

    街道变得整洁繁华,公园里随处可见带着孩子散步的市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久违的、名为“希望”的笑容。

    “绿藤模式”的成功,已经无法被掩盖。

    它的光芒,甚至刺痛了国内最顶尖的一批经济学家的眼睛。

    在一个国家级的高端经济论坛内部交流区,关于“绿藤模式”的讨论,已经刷了屏。

    “疯了!绿藤市的数据我看过了,这个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它完美证明了强力高效的政府与无上限的资本结合起来,能爆发出多么恐怖的威力!”

    “祁同伟是谁?查了一下履历,不到三十岁,从京海到绿藤,扫黑起家,现在又搞出这么个东西……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建议国家层面立刻重视!”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全国都推广‘绿藤模式’……”

    “楼上的别做梦了,这种模式,根本无法复制!”

    争论虽然激烈,但一个名字,却通过这些顶级精英的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了京城最高层那些大佬的视野。

    祁同伟。

    他的报告,他亲手设计的“数字政府”构架方案,他关于产业升级的施政纲领,被整理成一本厚厚的册子,悄悄地摆在了京城许多间办公室的案头。

    绿藤市,CBD中心,新建成的“长藤之星”大厦顶层。

    这里是秦若兰为祁氏资本在绿藤打造的总部,也是整座城市的最高点。

    祁同伟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

    整座被他亲手重塑的城市,在他脚下,如同一张壮丽的画卷,铺陈开来。

    万家灯火,璀璨如星河。

    他的心中,并无太多成功的波澜,只有一种棋局尽在掌握的绝对平静。

    这绿藤,不过是他宏大蓝图上的一块小小的试验田。

    这汉东,也不过是他走向更高舞台的一级台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