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过去。
终于到天明时分。
秦川的身上突然扩散出来一股极其强大的气机,其中不仅带着凌厉,同时其中还蕴含着一股属于草木的源源生机。
练气第三层,化光为气!
伴随着秦川伸出手指,赫然可见一道与那日霍老一般无二的青色真气,盘旋于指尖之上。
这正是达到了练气三层,便可自然施展出来的——乙木青天决!
“练气三层之后,神识也同时增长了不少。”
他感受到自己的神识更加敏锐不少。
突然,心中一动。
起身,出门,看着门外的何星辰,坐在院子里,似是在等他。
感受到秦川出门。
何星辰缓缓睁开眼睛,见着秦川身上的气息,已经自然匀称,宛若体内有一道气河,正是进入练气三层的标志。
他惊叹不已:
“秦兄当真是我所见过修行最快之奇才!”
“这几日多亏求到了风雨司降下的灵雨,我沾光吐纳了些余韵,侥幸积攒够灵机,这才突破。”
面对何星辰惊叹的目光,秦川语气谦和。
何星辰岂会听不出这是谦辞?
入职不足两月便修至练气三层,这般进境,放眼整个九川县也找不出几人。
他心下暗忖:若非秦兄卷进了灵橙这桩麻烦事……
转念一想,若秦川真能安然渡过此劫,日后前途必不可限量。
如此一想,他更觉能与秦川相识,实属有幸。
“何兄该不会一直在门外为我护法?”秦川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道:“这怎么敢当?”
“不过是起早了些。知你昨夜闭关破境,怕院里人早起嘈杂,惊扰了你,便顺道看顾一二。”何星辰不以为意地笑笑。
练气期的突破虽不至于动辄走火入魔,但若受严重惊扰,落下内伤病根也是常事。
院里众人皆需早起上工,难免喧哗,他便特意提前半个时辰起身,悄声嘱咐了各家。
邻居们知情后也都分外小心,轻手轻脚出门,唯恐惊扰了这位秦道友。
秦川心生感动,郑重道谢。
“秦兄不必客气。你既住在这院里,你我交情也不浅,这都是应当的。”
何星辰摆摆手,转而道:
“还记得昨日同你说的事么?今日诵经会小聚,已同那位龙须兰抱恙的林霄衡道友约好,戌时在春来茶馆见面。到时我来为你引见几位会中同道——皆在县内各公门任职。”
秦川心中一动。
皆是同道?还都在公门任职?
如此说来,这“诵经会”岂不正是公门内部年轻修士的小圈子?若能结识其中几人,对修行乃至日后发展,必然大有裨益。
他深吸一口气,颔首道:“好,下工后我定准时赶到。”
…………
“听说了吗?秦川申请授度,被长生会驳回了。”
“啊?他才来多久,就敢申请授度?”
“据说是霍老替他递的申请书,还愿做介绍人,结果被几位长生位一口否决,说他年纪太轻,未立寸功,还不够格。”
……
刚踏入观察田,远超同境的神识便让秦川捕捉到了这几句闲言碎语。
目光扫去,闲谈者中正有几位相熟的火工。
众人见正主来了,顿时噤声,低头佯装忙碌。
秦川正自沉吟此事影响,便被霍老唤至木屋。
“长生会的会议记录不涉密,反要宣达学习,载入寺内邸报。你授度被驳之事,自然也就传开了。”霍老背对着他,深吸一口旱烟,“你现在也该知道了。”
秦川沉默片刻,问道:“是因我资历尚浅么?”
“有此原因,却非主因。”霍老转过身,深深看了秦川一眼,似有深意。
秦川接收到这眼神中的讯息,心下了然,不由苦笑。
霍老正要再言,忽地一怔,面露惊喜:“练气三层了?”
秦川点头:“借灵雨之助,昨夜刚突破。”
霍老闻言,沉吟良久,忽道:“你总是让老夫惊喜。原本你授度被否,老夫也已无计可施。但你既有如此天资,这本身便是资本。寺中确有规矩:若一年内能修至练气四层,便有转正之机。只是……”
“只是什么?”秦川不由追问。
霍老缓缓道:“若非此次递申请打草惊蛇,本还有几分把握。但经此一会,长生位上多数人对你看法已定。再者,‘编制’一事,从来有定数。能否为你破例转正,既要看有无空缺,也要看……”
他未尽之言,秦川已然明白——更要看有没有长生位愿意将这珍贵编制给一个年轻火工,尤其是一个已被视作弃子的火工。
毕竟,一个正式天庭道人的职位,意味着铁饭碗,能吃铁杆庄稼,年月节庆,有礼品赐下,同时还有各种特殊奖励。
可以说,成了正式道人,只要不犯天怒人怨的大罪,便可以在这一位子上待到退休,退休后还有天庭奉养,既有荣耀,又有待遇。
可见一个‘编制’,有多金贵。
因而,所谓行业里说的一年转正,事实却是,大多火工需要苦熬三四载,被几番顺延之后,方能等到一个名额。
秦川想要,寺里的一些大人物一些沾亲带故的老小也想要。
凭什么给一个被定为弃子的火工?
秦川的心直沉下去。
虽有前世经验,知转正不易,却未料艰难至此。
“如今看来,你唯一的机会,恐怕真只有在灵橙一事上做出成绩,方能搏一线生机。”霍老叹道,“老夫固然惜才,但规矩便是规矩。长生会代表道门天律,便是我有心助你,也难改众意。这便是道法。”
他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少年虽只入寺两月,但其耀眼的修行天赋,已让他生出传承之念。可他一介副观级老人,纵有声望,却难撼道门内部决议。
“弟子明白,必当尽心履职。”秦川深吸一口气,竟很快恢复冷静。
或许早有心理准备,此刻反而异常清醒。
不就是让灵橙成活挂果么?
若无天蕴炉,或真无望;
但既有天助,又何言没希望?
既得机缘踏入仙途,即便最终失败,也要知道自己倒在了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此时,霍老又含蓄提点道:
“走上这条路,你需记住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一言点醒,秦川心中豁然开朗,顿时明其深意。
“弟子受教。”
见秦川已然领悟,霍老不再多言。
回到田中等候安排之际,秦川心中方向渐明。
霍老这句“得道多助”,与入仕前三叔秦礼所言“道侣法地”,说到底都是一个意思——
修行路上,需人相助,需道友相携,需关系扶持……需有靠山!
仅凭霍老一人,或可护他在观察田内安稳无虞;但若想更进一步,便需寻更高枝桠,攀更稳背景。
若能有足够分量之人肯为他说话,转正、授度之事,又岂会不成?
一念既通,天地顿宽。
仿佛寻得了前行新方向。
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耳闻千遍,不如亲历一事。纵将三叔教诲谨记于心,却直至此刻,方知具体该如何行之。
“何道友说的那诵经会,岂不正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广结人脉,且先去见识见识。”
傍晚下班,戌时。
秦川按时来到了春来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