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你我生来高贵 > 若馨执灯 烟火巷陌藏温柔

若馨执灯 烟火巷陌藏温柔

    京南市的冬末,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刚过,巷口的老槐树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芽。安若馨推着一辆漆成米白色的小推车,停在巷尾的老位置——车上铺着格子布,摆着她亲手做的手工花灯,有兔子灯、莲花灯,还有缀着小铃铛的走马灯,风一吹,铃铛“叮铃”响,惹得路过的孩子围着推车打转。而她的公文包就放在推车侧面的储物格里,里面装着紫凌阁本月的运营报表,刚从门店赶来的路上,她还在手机上回复了公益项目组的消息。

    “若馨姐姐,我要那个兔子灯!”穿粉色棉袄的小姑娘仰着小脸,手里攥着妈妈给的零钱。安若馨笑着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兔子灯递过去,还帮她调整了灯绳的长度:“小心点拿,别碰着灯穗哦。”小姑娘接过灯蹦蹦跳跳地跑远后,她掏出手机快速扫了眼消息,确认紫凌阁的春季新品陈列已按计划完成,才放心地把手机揣回兜里——自从雪怡生下双胞胎后,她便主动接过紫凌阁的日常管理工作,从货品采购到门店运营,每一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让雪怡能安心照顾孩子。

    说起与紫凌阁的缘分,还要追溯到三年前。那时安若馨刚经历家族产业的低谷,是雪怡拉着她加入团队,教她了解服饰行业的门道。如今她不仅能独立操盘紫凌阁的大小事务,还牵头推出了“非遗刺绣系列”,把外婆教她的花灯纹样融入服饰设计,去年冬天推出的“灯影旗袍”一上线就售罄,连带着让更多人关注到传统手工艺。

    正整理花灯时,巷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慕容雪怡抱着珩珩走过来,邬童跟在旁边,手里提着个纸袋子和一份文件。“若馨,这是紫凌阁新合作工厂的样品清单,你看看没问题就签字。”雪怡把文件递过来,笑着指了指推车上的走马灯,“你也真是,管理着这么大的店,还不忘来摆摊做花灯。”

    “两不误嘛,”安若馨接过文件快速浏览,指尖划过“环保面料”的条款时特意停顿确认,“紫凌阁现在稳定了,我想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也让传统手艺多些曝光。对了,下周公益课堂的刺绣材料我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去郊区的留守儿童学校。”她拿起一盏走马灯,轻轻转动灯柄,里面“嫦娥奔月”的图案跟着转起来,“这灯上的纹样,到时候也教孩子们绣在布包上,让他们给自己做个小礼物。”

    珩珩伸手想去碰走马灯,安若馨便把灯递到他面前,小家伙眼睛一下子亮了,小手轻轻碰了碰灯壁,小声说:“好看。”邬童把纸袋子递给安若馨:“雪怡早上做了蔓越莓饼干,让你饿了垫肚子。对了,上次你提的‘家族产业帮扶计划’,我这边联系了几个企业家,下周可以一起聊聊。”

    安若馨接过袋子,心里暖暖的。当初她接手家族部分产业时,一度因经验不足碰壁,是邬童帮她对接资源,雪怡陪她分析市场,才慢慢让产业重回正轨。如今她不仅让自家产业扭亏为盈,还联合紫凌阁发起了“女性创业帮扶项目”,资助了十几个像她当初一样陷入困境的女性创业者。

    正聊着,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刚满周岁的宝宝过来,想给孩子买盏小灯。“推荐您选这款绣着小老虎的软布灯,”安若馨拿起灯递过去,“布料是紫凌阁定制的纯棉料,里面装的是低耗LED灯,不怕摔也不烫手。而且这老虎纹样是非遗刺绣手法,孩子用着也能接触到传统工艺。”年轻妈妈试了试开关,暖黄的灯光透过布面洒出来,温柔又好看。“多少钱啊?”“二十块就好,”安若馨笑着说,“要是您对传统服饰感兴趣,也可以去紫凌阁看看,最近正好有非遗系列的展陈。”

    等客人走了,雪怡忍不住说:“你这还顺便给紫凌阁拉客源呢。不过说真的,你把公益和事业结合得这么好,当初那个连报表都看不懂的安若馨,现在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安若馨摇摇头,眼底满是坚定:“以前总觉得‘高贵’是家族赋予的光环,现在才明白,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好,能帮到更多人,才是真正的高贵。”

    太阳渐渐西斜,推车上的花灯卖得差不多了。安若馨刚把公文包拿出来,就看见班小松抱着承安,雨沫抱着承乐走过来。“若馨,刚从紫凌阁过来,店员说你在这儿摆摊,我们就过来了。”雨沫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刺绣手帕,“你教我的‘盘金绣’,我给宝宝绣了块小方巾,你看看怎么样?”

    “进步真快!”安若馨接过手帕,指着上面的纹路夸赞,“线拉得匀,针脚也齐,以后可以教宝宝学刺绣了。”她从推车里拿出两盏迷你老虎灯,递给承安和承乐:“这是特意做的小尺寸,宝宝们拿着玩正好。”承安攥着灯柄,盯着灯上的老虎图案“啊啊”叫着,班小松笑着说:“你现在真是事业、公益、兴趣样样不落,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上次去你家,看见你先生帮你整理花灯材料,那画面真温馨。”

    提到家人,安若馨的嘴角弯得更厉害。当初她专注事业时,先生不仅没抱怨,还主动承担家务,陪她一起去公益课堂做义工。如今两人不仅把小家庭经营得和和美美,还一起资助了两个山区孩子,逢年过节都会收到孩子们寄来的成绩单。

    聊了一会儿,安若馨要去公益项目组开会,便收拾好小推车。班小松想帮忙,她却婉拒了:“不用啦,我开车过来的,正好顺路。你们也早点回去,别让宝宝们着凉了。”

    坐进车里,安若馨打开导航,目的地是公益项目组的办公室。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她想起三年前那个迷茫的自己,曾以为人生会一直陷在低谷,却没想到靠着自己的坚持和朋友的帮扶,不仅实现了事业的逆袭,还找到了人生的价值——管理紫凌阁时,她让传统服饰焕发生机;打理家族产业时,她让资源流动起来帮助更多人;做花灯、搞公益时,她让温暖和手艺传递下去。

    晚上回到家,先生已经做好了晚饭,餐桌上摆着她爱吃的糖醋排骨。“今天公益课堂的材料都整理好了,”先生把汤盛到她碗里,“下周去学校,我陪你一起去。”安若馨点点头,夹了块排骨放进嘴里,心里满是踏实。饭后她坐在书桌前,一边整理紫凌阁的新品计划,一边画着下周公益课堂要教的刺绣纹样,台灯的暖光落在纸上,把每一笔都染得温柔。

    窗外的月亮升了起来,安若馨看着书桌上的花灯骨架和紫凌阁的报表,嘴角露出了微笑。她知道,往后的日子里,她会继续在紫凌阁的柜台前整理服饰,在公益课堂上教孩子们刺绣,在巷口的小摊上摆起花灯,用自己的双手,在事业、家庭、公益的领域里继续发光发热,活成自己心中“高贵”的模样——不依赖过往的光环,只凭当下的努力,把每一份热爱都做到极致,把每一份温暖都传递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