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不婚姐姐,上司追婚 > 第128章 怀疑的种子

第128章 怀疑的种子

    他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扼住了,准备好的技术要点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视频里,只能看到他张了张嘴,却没有任何声音发出,表情凝固在一个略显怪异的停顿状态。

    “王双?”余夏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疑问,“是网络卡顿了吗?能听到吗?”

    这声询问惊醒了王俊波。他猛地回过神,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已经引起了注意。

    “呃……稍等,余总。”他急中生智,声音因为瞬间的紧张而略带沙哑,“我这边……空调风有点大,直吹脖子,我去加个围脖,马上就好。”

    说完,他几乎是有些仓促地站起身,迅速离开了摄像头拍摄范围。

    屏幕那端,余夏和江静知只能看到一个空着的椅子和局部背景。

    几秒钟后,王俊波重新坐回镜头前,脖子上已经严严实实地围上了一条深灰色的羊绒围脖,将那个极具标志性的毛衣领口完全遮住了。

    他的表情也恢复了平时的沉稳,只是耳根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未褪尽的微红。

    “不好意思,大家久等了。”他清了清嗓子,语气恢复了镇定,“我们继续。关于Beta版的数据管道,我认为核心风险集中在以下方面……”

    会议继续进行,仿佛刚才那个小小的插曲从未发生。

    然而,江静知却微微蹙起了眉头。

    她清晰地记得下午那个匆匆照面时,王俊波口罩下方露出的一截毛衣领子,正是同样的米白色和类似的绞花纹理。

    而刚才“王双”那个突兀的停顿、匆忙离席遮掩脖子的举动,以及回来后那一闪而过的、类似窘迫的神态……这些碎片在她脑海中悄然拼凑。

    她没有说话,只是端起手边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在屏幕上那个围着围脖、侃侃而谈的“王双”脸上,多停留了几秒。

    一种微妙的、若有似无的疑虑,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她心底漾开了一圈不易察觉的涟漪。

    视频会议继续进行,气氛热烈。

    余夏敲了敲桌面,将议题推向下一阶段:“好,接下来是关键一步。我们即将启动500人的内测招募。星野,给这批种子用户准备的品牌纪念赠品,设计图和打样都搞定了吧?”

    褚星野的声音带着十足的把握从扬声器里传出:“放心吧余总!T恤、围巾、定制笔记本、还有那个萌萌的斑马鱼钥匙扣,全都到位了!工厂就等我们一声令下,立马开工生产!”

    这时,一直安静聆听的江静知心中微微一动,提出了一个建议:“余总,这批赠品的设计和质量关乎用户对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不是可以先让核心团队自己试用体验一下?或者,干脆就作为公司元旦的福利发给大家,既能内部测试,也能鼓舞士气。”

    余夏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采纳:“好主意!就按静知说的办。会后,所有人都把收货地址私信发给江总。我们尽快把这份‘新年礼物’送到大家手上。”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轻松的欢笑,聊天框瞬间被“谢谢余总!”“谢谢江总!”“期待!”和鲜花、鼓掌的表情刷屏。

    会议结束后,地址信息陆续汇集到江静知这里。她逐一核对整理,目光扫过“王双”发来的那条信息时,眉头不易察觉地蹙了一下。

    这个地址,距离J大和滨江花园都有几公里的距离。

    一股探究的欲望涌上心头。江静知几乎没怎么犹豫,穿上外套,骑上她的电单车,径直朝着那个地址寻去。

    穿过周末夜晚熙攘的街道,她最终停在了一家临街的、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便利店门前,招牌一角贴着“菜鸟驿站”的标识。

    她推开玻璃门,走到柜台前,向一位正在整理包裹的中年男店主询问道:“老板您好,请问您认识一位叫‘王双’的人吗?他是不是常来这里取包裹?”

    店主从一堆快递单中抬起头,脸上写满了纯粹的困惑和理所当然的不耐烦:“王双?不认识!我这儿每天过手几百个件,只认取件码,不记人名儿。你有码吗?有码我就给你找。”

    江静知被这直白而高效的“驿站逻辑”噎了一下,瞬间意识到自己这趟冲动的探寻有多么徒劳。

    在这个庞大的物流网络中,一个化名和一个代收点,完美地构成了一个匿形的堡垒。

    她无奈地笑了笑,对店主道了声“打扰了”,转身离开了便利店。

    冬夜的冷风一吹,让她彻底冷静下来。

    她想起实验室电脑里,那些堆积如山的、等待她处理的斑马鱼心脏再生图像数据,那才是她不容推卸且时间紧迫的正职。

    将电瓶车掉头,她驶向实验室的方向。

    那个关于“王双”地址的微小疑点,被她暂时埋进了心底的某个角落,等待着未来重新解开的时机。

    ~

    深夜的生科院大楼,只有寥寥几个窗口还亮着灯。

    江静知独自坐在实验台的电脑前,屏幕冷白的光映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投入工作,而是有些失神地望着满屏密密麻麻的斑马鱼心脏显微图像文件,仿佛面对着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脑海里反复回响着白天骆老师与她谈话时的叮嘱:

    “静知,接下来的工作是硬骨头。你需要对这些海量的显微镜图像完成细胞识别、计数、分割,还要追踪特定细胞的命运变迁。整个过程,必须保持绝对客观和可量化,这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然后,再从这些数据里挖掘规律,推断蛋白之间的协同作用网络,这又是至少一年的工作量……当然,科研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注意平衡。”

    平衡?江静知在心里苦笑了一下。

    光是完成第一阶段那浩如烟海的图像处理,就已经让她感到窒息了。

    她无意识地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骆老师,如果这些图像……我到毕业也处理不完,该怎么办?或者处理完了,却找不到规律,是不是……真的要延毕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无力感,像冰冷的潮水般缓缓漫上心头。

    就在这时,“笃、笃、笃”,几声清晰的敲门声打破了实验室的寂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