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水浒:从风雪山神庙开始 > 第 51 章 初到清河

第 51 章 初到清河

    马车就这么晃晃悠悠地又赶了六七天路,总算是到了清河县的地界。

    越靠近县城,官道上的人和车马就越多。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县城内外比往日里热闹了不知道多少倍。

    挑着担子的小贩,拉着一车年货的客商,还有穿着新衣裳赶集的乡民,络绎不绝。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子喜庆和烟火气。

    就在马车离城门还有一里多地的时候,赵叹忽然开口。

    “停车。”

    车夫勒住缰绳,马车缓缓停下。

    武松正看得出神,被这一下弄得莫名其妙:“三弟,怎么了?还没到城里呢,怎么就停了?”

    赵叹下了车,付了剩下的车钱,让那车夫掉头回去了。他走到武松面前,朝着远处戒备森严的城门方向一抬下巴。

    “二哥,你看那里。”

    城门口,一队队的兵丁挎着腰刀,正在盘查过往的行人,但凡是面生的,都要被叫到一边仔细盘问。

    “二哥,你忘了自己身上还背着人命官司?”

    赵叹的表情很严肃:“当年你打死了人,虽然官府没抓到你,可你的海捕文书只怕早就贴满了这清河县的大街小巷。你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进去,是想去见哥哥,还是想去见阎王?”

    武松猛地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这脑子!光想着回家见我哥,把这茬给忘了!幸亏三弟你提醒,不然今天非得栽在这里不可!”

    赵叹点点头,一副尽在掌握的模样:“所以,我们得换个法子。”

    武松对赵叹那是言听计从:“什么法子?三弟你说。”

    “这样,二哥,你先在城外找个地方落脚。”

    赵叹指了指他们来时的路:“我记得来的时候,在七八里外有个小酒家,地方僻静。你就先去那里住下,等我的消息。”

    “我一个人进去,这里没人认识我,方便行事。等我打探清楚武植哥哥的住处,再想办法把他带出来,到酒家与你相见。如此,方能万无一失。”

    这个计划听起来天衣无缝,既能保证武松的安全,又能让他们兄弟团聚。

    武松想了想,也只能这样了。他一个朝廷要犯,大摇大摆地进城,确实是找死。

    武松重重地点点头:“好!就听三弟你的!三弟,万事小心!二哥我……”

    赵叹上前一步,用力捶了一下他的胸口,打断了他的话:“你我兄弟,说这些作甚!显得生分!你快去吧,在酒家安心住下,足吃足喝,等我的好消息便是!”

    “好!”

    武松也不再多言,对着赵叹一抱拳,便转身大步流星地朝着来路走去。

    赵叹目送武松走远,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官道的尽头,才缓缓转过身。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迈开步子,不紧不慢地朝着城门走去。

    进了清河县城,一股浓烈的年节气息便扑面而来。

    街道两旁,商铺酒楼无不挂上了崭新的大红灯笼,许多人家的门楣上,也贴上了写着吉祥话的春联,红纸黑字,格外显眼。

    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大人们的说笑声,混成一片热闹非凡的人间烟火。赵叹却无心欣赏这些,他现在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找到武大郎。

    一个卖炊饼的,还是个身形矮小的侏儒,在这清河县城里,应当不是什么难找的人物。

    他走到一个卖冰糖葫芦的小贩担子前,从怀里摸出几个铜板,递了过去:“来一串。”

    “好嘞,客官!”

    小贩麻利地抽出一串最大最红的递给他。

    赵叹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一边慢慢嚼着,一边装作不经意地开口:“小哥,跟你打听个事儿。”

    小贩见他衣着干净体面,谈吐也客气,连忙点头哈腰:“客官您说,您说,小的在这清河县城里,就没有不知道的事儿。”

    “这城里,是不是有个卖炊饼的,叫武大?”

    小贩一听就笑了:“武大?嗨,您是说武大郎吧?那谁不知道啊!就那个三寸丁,谷树皮,挑着个担子满街跑的那个!”

    小贩的形容带着几分戏谑,引得旁边几个路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客官,您找他有事?”

    赵叹面不改色地胡诌道:“嗯,他是我一个远房亲戚,很多年没见了。这次路过清河县,想着顺便来看看他。”

    “哦哦,原来是亲戚啊!”

    小贩恍然大悟,难怪呢,要不是亲戚,谁会特意找他。

    他抬手朝着西边一指,很是热心地指点:“您就顺着这条街一直往西走,走到头,有个十字路口,再往南拐。那条街叫紫石街,武大郎就住在那儿。您到了那条街上再随便找个人一问,准能找着。他那栋小楼好认得很!”

    “多谢。”赵叹道了声谢,转身便朝着西边走去。

    这武大郎,看来在清河县还真是个家喻户晓的“名人”。

    顺着小贩指的路,赵叹穿过熙熙攘攘的主街,七拐八拐,很快就找到了一条相对僻静的街道。

    这里相比于主街要窄了许多,也清静了不少。两边的房屋大多是些普通的青砖灰瓦民居,看起来都有些年头了。

    这应该就是紫石街了。

    街上行人不多,几个孩童在巷口追逐打闹,一个老大爷搬了个小马扎,正靠在墙根下,眯着眼睛晒太阳。

    赵叹走上前,拱了拱手:“老丈,打扰了。向您打听个人,这街上可住着一个叫武大郎的?”

    那老大爷懒洋洋地睁开眼,上下打量了赵叹一番,见他不像歹人,便抬手一指:“喏,前面那个二层小楼就是了。没院子那个。”

    赵叹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栋孤零零的临街小楼立在那里。

    楼是两层的,楼下是铺面,楼上是住家,门窗都紧紧关闭着,也看不出里面有没有人。

    赵叹走到门前,抬头看了看二楼紧闭的窗户,然后抬起手,“啪啪啪”,不轻不重地敲了敲房门。

    他等了一会儿,里面没有半点动静。

    于是又加重了力道,再次敲了敲。

    “啪!啪!啪!”

    这次,里面总算有了回应。

    “谁啊?”

    一个女人的声音从门里传了出来。那声音,娇滴滴的,软绵绵的,像是能掐出水来,听得人骨头都酥了半边。

    赵叹的心猛地一跳。

    女人的声音?

    潘金莲已经嫁过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一些:“请问,武植大哥在家吗?我是他的一个故人,路过此地,特来拜访。”

    “他出去卖炊饼了,还没回来呢。”

    屋里的女声回道,听起来带着几分警惕:“你有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路过此地,多年未见,想来看看他。”赵叹继续说道,“那他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下午吧,天快黑的时候才回来。你要是找他有事,就晚点再来吧。”

    说完,里面就再也没了动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