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从县委书记问鼎权力巅峰 > 第270章 不吐不快

第270章 不吐不快

    刘世廷的喉咙似乎被无形的网勒紧,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铁锈摩擦般的嘶哑。

    先前李茂林的轰然倒塌像一记沉重的闷棍,砸得他心胆俱裂。

    他必须夺回话语权,哪怕只是搅浑这潭水!

    “咳咳。”一声刻意压制却仍显突兀的轻咳从他喉间挤出,声音不大,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瞬间击穿了会议室内因李茂林瘫软和江昭宁雷霆出手而弥漫的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惊疑的、探究的、警惕的、幸灾乐祸的,齐刷刷聚焦在他脸上。

    那目光带着沉重的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他的肩上。

    刘世廷缓缓抬起头,那张瘦削的脸庞用力绷紧,努力压下内心的惊涛骇浪。

    他嘴角甚至艰难地扯出一丝极其勉强的、近乎凝固的微笑。

    目光不再刻意回避江昭宁,而是带着一种沉重的、仿佛经过深思熟虑才不得不开口的无奈,缓缓扫视全场。

    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刻意放缓、力求显得平和稳重:“同志们,”他的开场词用了最平和的称呼,“对于江书记刚才的‘澄清’,还有李茂林同志…咳…的问题。”

    “我们暂时不在这里争论具体细节,是非曲直自有组织调查定论。”

    他巧妙地避开正面交锋,将李茂林定性为“问题”,把自己巧妙地摘出来一部分。

    “今天这个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让大家畅所欲言,反思问题,谋划发展。”

    “既然是反思,我也有些想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他略微停顿,给了所有人一个调整情绪和接受信息的缓冲期。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连李茂林那粗重的、濒死般的喘息似乎都暂时被压了下去。

    所有人都明白,方才王、李的攻击只是前菜。

    眼前这位盘踞东山多年的县长,才是今日角力场的真正主角。

    他要开口了,绝不是为了说一句“我支持江书记”。

    “首先,我必须说,”刘世廷的目光最终坦然地落在了江昭宁脸上,“江昭宁同志来到我们东山以后,他的工作热情,那种风风火火想改变一切的劲头,是值得大家肯定和学习的!”

    “谁不想东山变得更好?”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志,心底都有这份赤诚。”

    他先扬后抑,将表扬铺垫得十分到位,显出一种“理中客”的包容姿态。

    然而,接下来的“但是”才是真正的匕首。

    “但是,”他的声音陡然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深深的、似乎是基于组织原则而不得不提出的忧虑,“我们在充分肯定热情的同时,是不是也要静下心来,好好审视一下江昭宁同志工作的方式方法?”

    “有些问题,我觉得,确实值得商榷!”

    他用了“商榷”这个中性词,却比任何激烈的指责更具暗示性。

    他微微坐直身体,双手十指交叉轻扣在桌面上,摆出标准的论理姿态:“我们党创立并始终坚持的根本组织原则是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强调的是集体领导!”

    “这是防止个人专断、避免决策失误、凝聚集体智慧的定海神针!”他声音沉稳,每一个字都点在了党的理论基石上,显示出极高的理论包装能力。

    “一个班子,特别是作为‘班长’的一把手,”他目光如电,直射江昭宁,“尤其要带头尊重这一原则,营造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

    “如果一把手过于强势,听不得一点不同声音,遇到点分歧就要拍桌子、要免人,甚至……”

    “像王振邦同志刚才痛心指出的那样,搞‘一言堂’……”

    他适时地引用了王振邦,将之前的混乱局面也纳入了自己的逻辑链条,“同志们想想,长此以往,会造成什么后果?”

    刘世廷稍作停顿,会议室里所有人的呼吸都下意识地屏住了。

    连汪杰的眉头都更加深锁地拧紧。

    刘世廷的话,句句扣着党章党规,字字打着“为了组织”的大旗,远比王振邦的讲话和李茂林的爆料更具政治杀伤力!

    “第一,决策会失误!没人敢讲真话,没人提出不同预案,只凭一把手个人喜好或者所谓‘魄力’拍板决策,万一错了怎么办?”

    “损失谁来承担?”

    “是东山的整体发展受损,最终受苦的还是我们东山的老百姓!”他巧妙地将矛头引向“人民利益”,占领道德高地。

    “第二,”他扫视全场,目光锐利,“这是在严重挫伤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家在各自分管领域都有经验、有见解。”

    “如果辛辛苦苦调研思考提出的方案,仅仅因为‘不合心意’就被粗暴否决,甚至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还要面临政治上的……嗯,‘压力’,谁还敢大胆工作?”

    “谁还敢锐意创新?”

    “积极性被打压下去,创造力被扼杀掉,这个班子最终就会变成提线木偶的集合。”

    “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团结有力的领导集体吗?!”

    他将“压制同志”和“扼杀集体”的危害提升到了关系班子战斗力的生死存亡高度。

    这顶关于“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压制同志积极性、破坏集体领导”的帽子,比王振邦的“一言堂”更高、更大、更沉!

    它直接指向了组织领导能力的核心!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刚才还在为李茂林照片惊愕的常委们,此刻都被刘世廷这番政治高度极高的发言所震慑,脸色无比严肃。

    谁都知道,这个定性一旦坐实,后果绝不仅仅是工作方法问题!

    刘世廷显然知道火候已到。

    他话锋再转,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甚至带着一丝苦口婆心的劝诫:“江书记,我作为县长,和你搭班子共事,是希望能共同把东山的担子扛起来的。”

    “我也理解你想尽快打开局面的心情。”

    “但凡事欲速则不达啊!”

    他稍作停顿,抛出了一个更具普遍性和现实性的关键论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一个基本规律——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

    “这是任何一个地方谋求平稳、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

    他摊开手,显得无比恳切,“我们东山近年来虽说有些问题,但毕竟大框架还在运转,各项社会事业还在发展。”

    “短时间内,因为一些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就进行大规模、高频次的干部调整,今天撤一个,明天换一个,更有甚者直接送进去……”

    “这理由无论多么冠冕堂皇,其客观效果是什么?”

    他身体微微前倾,直视着江昭宁,抛出致命反问:“那就是撕裂干部队伍!造成人心极度恐慌!”

    “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试问,在这样的气氛下,哪一个干部还能安心、专注地谋划本职工作?”

    “造成的混乱谁来买单?”

    “最终耽误的,不还是东山的整体发展和几十万百姓的福祉吗?!”

    刘世廷痛心疾首地摇着头:“这实在是不必要的损耗啊!”

    “一个好的领导者,一个真正成熟的舵手,应该具备的是化对立为统一、转阻力为动力的能力!”

    “应该善于团结大多数同志,包括那些有缺点但愿意改进的同志!凝聚人心、共克时艰,这才叫担当!这才叫大智慧!”

    “而不是在班子内部、在干部队伍中人为地制造鸿沟,制造一种紧张、对立甚至恐怖的气氛!”

    “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更大的问题!”

    这番关于“干部稳定”和“工作连续性”的分析,逻辑严密,切入点现实,结合了地方治理中的普遍痛点,其分量甚至超过了前面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抽象指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