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从县委书记问鼎权力巅峰 > 第286章 真的修好了吗?

第286章 真的修好了吗?

    江昭平复了一下情绪,沉声说:“现在我宣布几项决定:第一,成立青石村道路修建指挥部,我亲自任指挥长,一个月内必须开工。”

    “第二,审计局立即对林业局、交通局近三年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三,纪委成立专项调查组,对青石村道路修建拖延问题进行调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他目光如炬,扫过每个人的脸:“东山县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某些人如果还想着浑水摸鱼,中饱私囊。”

    “我告诉你,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每个走出会议室的人,无论是局促不安的陈钰、面色僵硬的赵大勇,还是旁观的其他负责人。

    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风暴气息。

    散会后,江昭宁回到办公室。

    天色已晚,雨还在下。

    他站在窗前,望着县城稀疏的灯火,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今天的会议只是开始。

    陈钰、赵大勇等人树大根深,背后还有周明这样的市领导撑腰,绝不会坐以待毙。

    接下来的斗争将会异常艰难。

    但他没有退路。

    青石村村民期盼的眼神还在眼前,照片上陈钰放纵的嘴脸还在脑海,U盘里的对话还在耳边回响。

    一条路,一个承诺,竟然要用一位基层老党员王诚汉的半条命去换?简直荒谬绝伦!

    而陈钰、赵大勇这些人却心安理得地推诿、搪塞,甚至贪腐!

    “资金有限…人手不足…”江昭宁冷哼一声。

    是,东山财政吃紧是事实。

    但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权力,绝不是滋生腐败和懒政的温床!

    直接掀开盖子?

    证据还不够铁。

    陈钰、赵大勇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足以形成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贸然出击,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被反噬。

    周明一个电话,或者一句似是而非的“指示”,就能让调查举步维艰。

    他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真正动摇陈钰、赵大勇,并顺藤摸瓜扯出他们背后保护的“伞”的支点。

    这局面比刚来时设想的更为凶险,但退一步?

    看到青石村的景象。

    他就知道,退无可退。

    那不仅仅是几百户村民的生计。

    更是压在心头的一座沉重大山,是政治良心和职责所在!

    “赵大勇说…南湾村的路修成了?”江昭宁的目光锐利起来,这个细节在他脑中飞快打转。

    赵大勇在会上强调青石村“修路成本太高”,理由之一是“修建了更困难的南湾村的路后,县财政就再也无力承担”。

    当时他被赵大勇的无耻狡辩气得够呛,但现在冷静下来,这句话反而成了一个值得深究的线索。

    南湾村的路,真的修好了吗?

    修一条路,动辄千万资金,如果南湾村的路都能顺利修好,至少赵大勇声称如此,为什么地理环境差异虽大,但人口同样密集、民生需求同样迫切的青石村,却成为年年被打在纸面上的“钉子户”?

    资金真的枯竭了吗?

    还是某些环节在刻意阻滞?

    南湾村那条路的质量如何?

    资金使用有没有问题?

    江昭宁陷入了沉思之中。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迅速成型。

    查!必须查!

    但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告、听汇报。

    报告可以是粉饰,汇报可以是谎言。

    他要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用脚去丈量那条被标榜为“成绩”、却成了青石村道路申请的“拦路虎”的南湾村路。

    “林夕!”江昭宁按下桌上的通话键,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沉稳,但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急迫。

    林夕几乎立刻推门而入,手上还拿着笔记本,显然刚才就在外间待命。

    他在处理书记交办的几项紧急决定——拟定审计组、纪委调查组、青石村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做好下文准备。

    “书记?”

    “安排车,今晚就去南湾村。”江昭宁斩钉截铁。

    “今晚?现在?”林夕看了看窗外墨黑的天色和密集的雨幕,有些惊讶,“这雨下得正大,山路不好走,而且这么晚了…”

    “正因为下雨,才更要去。”

    江昭宁拿起桌上的手电筒检查了一下电池,“雨天的路况最能说明问题。‘豆腐渣工程’最怕的就是水泡和冲刷。”

    “你马上联系南湾村所在的金山乡政府,不要兴师动众,就说有个县里的普通工作组临时去了解道路维护情况。”

    “请村里派个人带下路就行,别惊动镇里主要领导。”

    他特别强调了“普通工作组”和“别惊动”,目光意味深长。

    林夕立刻领悟了书记的用意——突击检查,避免提前准备。

    “明白!我马上安排!”

    “需要通知公安或者交通局的人陪同吗?”他担心安全。

    “不用。”江昭宁断然拒绝,“就你我,司机老张,开那辆越野车。”

    “人少动静小。”

    “另外,带把卷尺,方便的话带上相机。”

    “是!”林夕不再多问,迅速拿起电话开始联系司机和安排行程。

    窗外的雨势,似乎又大了一些。

    天空像一个巨大的筛子,密集的雨水倾盆而下,敲打着万物,也冲刷着人心底潜藏的污秽。

    黑色的越野车如离弦之箭,劈开厚重的雨帘,驶离灯火稀疏的县城。

    车前两道橘黄色的光柱在茫茫雨夜中顽强地撕裂黑暗,如同两柄出鞘的利剑。

    车轮碾过坑洼的县道,激起泥泞的水花,噼啪作响。

    车内气氛沉默而紧张。

    江昭宁靠在副驾驶座上,闭目养神,眉头却始终紧锁,显然心绪难平。

    后座的林夕则不停地低头查看手机,通过秘密渠道尽可能收集关于南湾村那条路的碎片信息。

    司机老张经验丰富。

    此刻全神贯注盯着路面,不敢有丝毫大意。

    “林夕,南湾村那条路什么时候竣工的?”江昭宁突然开口,打破沉默。

    林夕快速查阅手中的平板电脑:“公开报道和交通局项目记录上,是去年十二月底通车剪彩。”

    “号称‘啃下了东山县西部最硬的骨头’,总投资三千七百万,省里拨付一千二百万,市配套八百万,县自筹一千七百万。”

    “比赵局长在会上提的青石村估算两千多万多很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