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闻“风”出动 放飞UFO
在成都,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白天“潜伏”在家中,夜晚见风而动。
对老人来说,风不仅是约会的信号,其大小更决定他们聚会时间的长短。他们的运动适合一个人玩,但总免不了引来一群人围观,他们就是夜光风筝爱好者。
★秘笈
树叶尖在动,只能放小风筝;树叶被吹得翻白,可放重一点的风筝
★地方
二号桥头、双桥子钢管厂、猛追湾桥头
★人群
最大的82岁,最小的61岁,最长的已有30年的历史
放风筝
傍晚出发见风出动
昨日傍晚,华灯初上,双林路二号桥上吹来徐徐凉风,一群熟悉的身影不约而同出现了。不一会儿,夜幕中冉冉升起10多只夜光风筝,有老虎、长蛇、老鹰等,红的绿的,一闪一闪,非常漂亮。“林风筝,今天带了几个风筝来?”老陈扯大嗓门喊。老林神秘一笑:“我把‘长蛇’带来了,等哈放上天你看,之巴适。”停稳电瓶车,老林伸手试探风力,撇撇嘴开始卸“货”。他展开的三角形风筝,足有2斤重。一年的放飞经验让老林明白,树叶尖在动,说明只能放小风筝,树叶被吹得翻白,才可以放重一点的风筝。
“我们都是放风筝认识的,但很多人都不晓得全名,就用‘姓氏+风筝’称呼。”老陈说,他们没有协会,是自发组织,但比哪个协会都积极,熊猫大道、双流、新津……只要是开阔的地方,都是他们放风筝的乐园。
玩风筝
天上闪烁以为是UFO
谈到风筝,老陈兴奋地说,在成都,放风筝有3处地方:二号桥头、双桥子钢管厂、猛追湾桥头。其中,二号桥头人最多,有10多个。而在放风筝的人群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61岁,放风筝时间最长的要数周云贵,已有30年的历史。
今年年初,筝友们开始流行放夜光风筝。“很漂亮,但要卖七八百元一个,贵得很。”老林略懂电路串联,就自己买LED灯、排线安装在风筝轮廓上,用手机电池作电源,2小时就能做好一个,成本才10多元。老林把这项技术教授给筝友,大家一高兴会把手中的线放完,风筝飞到1600多米高。
风筝也给他们带来不少误会,很多人都以为天上闪烁的不明物是UFO。还有人在桥头扭住不放问:“风筝线是不是有电哦?”“风筝上安装了发电机?”这些问题,让筝友们哭笑不得。
新兵
两天放没5个风筝
老林叫林蜀生,去年退休后,迷上了放风筝。“开始学的时候,两天放没了5个风筝。”他的这段糗事,仍被筝友不断重提:“不是线断了,就是和别人的绞在一起了。”
在“前辈”的指导下,老林慢慢掌握了诀窍——轻轻把风筝放下桥,桥洞的自然风会给风筝天然的推力,这时再轻轻一拉线,风筝就上天了。老林屡试不爽,家里的风筝也越来越多,价格从5元到130元不等,风筝线也从几元变成上百元一卷。
老手
儿时就开始做风筝
75岁的周云贵放风筝已有30年,但他的风筝情结却持续了一辈子。
孩提时代的周云贵总爱和隔壁伙伴一起做风筝,找来篾条、报纸、米糊,做成一个“倒王字”形,再贴上三根尾巴,一只风筝就可以起航了。“每次放风筝,都觉得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故乡。”现在,老周坚持自己做风筝放,不过材料由报纸变成了塑料袋,米糊换成了胶带。前不久,他还被请到西南交大,给爱放风筝的学生们授课。
天府早报记者曾卓琳摄影肖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