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刚刚用过朝食。
便听闻关羽正在郡府审问细作。
一打听,原来是今晨城中士民举告出来的。
杨仪一时气结。
过去几日,自己勤勤恳恳点验民籍,协助麋都尉维持城中秩序。
一个正经的细作都抓不到。
怎么关羽一来,这细作自己就长出来了?
这不是打乃公的脸吗?
于是气冲冲直奔郡府。
不过一进府门,便听到庭院里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再一打听,原来那细作自称是夷王梅敷的使者。
代表襄阳以西汉滨数县归附。
这倒也罢了。
关键对方还提供了一条相当惊人的军情:
不久前,曹仁听闻关羽兴兵北上,担心其又与梁郏、陆浑的盗贼有所呼应,南北夹击。
于是仓促间大举征发,意图北上宛城避一避锋芒。
这当中是否有魏王曹丕的旨意,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
曹仁已经下令奋威将军满宠为前部,先行去新野、宛城打点。
其人则亲督大军稳步跟上。
又让徐晃、吕常二将殿后,焚毁襄樊二城,坚壁清野。
然而大军北行至邓城时,南边就传信。
关羽将旗出现在襄阳城头。
曹仁断言荆北贼寇猖獗,再有关羽策应,其势难当,非大城、坚城不可坚守。
竟抛下邓县的辎重和大众,率领本部精锐快马加鞭北上新野。
此时说不定已离开新野去往宛城了。
换言之。
此时邓县,人马辎重汇聚,却群龙无首。
偏偏这里又是徐晃这批殿后人马的唯一接应之处。
一旦邓县有失。
樊城的徐晃部就成了一支孤军!
而这位自称张俭的使者。
更是声称他在邓县有内应!
听到这里,杨仪都忍不住要抱病请战了。
理由很多,但最重要是两条。
一则袭取邓县,夺其辎重,那徐晃就不得不迅速撤离樊城。
否则僵持下去,其部将有倾覆之危。
而这种局面下,徐晃自然无法再从容焚城。
说不定连樊城都能完好保存下来!
二则,两军继续僵持下去,耽误后方秋收。
来年饥民和盗贼只会更多,指不定还会殃及南郡和江夏。
当然了,杨仪也只是心潮澎湃了一下,却到底没有立即吱声。
生病只是次要原因。
主要还是张俭这条情报来得太及时,太巧合,以至于不得不怀疑是否有诈。
况且,现在谁知道邓县是个什么情况?
曹仁走后,到底还剩多少兵力,多少民夫,多少辎重?
万一轻率前去,曹仁突然杀个回马枪,与徐晃来个南北夹击,继而重振士气……不就坏事了吗?
这正是庭院里诸吏激烈争吵的原因。
而杨仪自忖拿不出真凭实据,只能吞声。
群吏争吵无果,渐渐息声,看向上首的关羽。
而关羽抚髯眯目,似在计较攻守之间的得失。
张俭见此情状,一脸悲愤:
“诸县吏民真心归附,我更是冒死来报信,诸公竟无一人信我吗?!”
“我信你!”
就在满场寂然之际,一道声音从大门传来。
众人转头望去。
却见一位戎装小将跨门而入。
赫然是值城一夜,甲胄未除的都尉麋威。
杨仪目光一亮,抢先上前:“都尉有何见教?”
麋威对关羽和众人简单一拜,抓紧道:
“好叫诸公知晓,曹仁防民如防贼,近来戍卒、力役都要隔月轮换驻地。”
“我已经大致盘问过城中不同来历的士民。”
“此刻盘踞在邓县的征夫,至少有襄阳、樊城、中庐、宜城、蔡阳五地之人。”
“他们有些是临时征发的,有些是在南来北往途中,因水陆道路不畅,加上我军突然北上,暂时滞留。”
“再加上邓县本地人。”
“此刻邓县一地,就算没有十万众,怕也有七八万。”
麋威微微一顿,朗声发问:
“诸公且想一想,如此大众,仓促间积聚于一县一城,那场面是何等混乱?”
“曹仁又需要多少兵马方才能将这些人众收拢妥当?”
“他真能妥当收拢吗?”
“即便能,其部还有余力南下救援樊城吗?”
“那必定是没有的!”杨仪第一个抚掌应声。
“难怪徐晃这数日既不焚城拔营,也不南攻襄阳,只是一味使诈!”
“只怕他早就得知被曹仁抛弃,不得不故作镇定姿态,以免被我军窥见北面的虚实!”
“正是此理!”麋威接回话题,又转向张俭。
“我刚刚进门前,本想着曹仁怕是镇压不住如此大众,说不定有机可乘。”
“但现在听这位张将军(梅敷部将)的意思,曹仁根本连镇压都欠奉,直接北遁了!”
又转向关羽:
“君侯,全取襄樊,须此一战!”
关羽闻言,虎目一瞪,而后又缓缓闭上,仰天叹道:
“昔年当阳那十万众是怎么溃败的,别人不清楚,曹仁徐晃还能不清楚吗?”
于是满场彻底恍然,再无疑声。
……
当日,关羽急令关平北上,同时让麋威整顿麾下水军,准备突袭。
到了这日午后,麋威就令向宠部先行前出到襄阳东北的鱼梁洲上扎营。
此洲位于汉水由东转南的大拐角处。
据说当年庞德公就隐居于此洲上,点评卧龙凤雏。
可惜斯人已逝,此时鱼梁洲上也早无人迹。
倒是尚存些乡舍,可供大军驻扎,省了不少力气。
其后习宏督舟师顺势跟上,和向宠水陆呼应,扼住河道的同时,也掩护了汉水上的浮桥。
随着关羽增援上来,曹军暴露虚弱,襄樊二城已经攻守易势。
这些浮桥非但不能毁掉,还要好好保存。
日暮时分,麋威跟随关羽登上城楼,展目北望。
关羽指着樊城东侧一座残破的土垒道:
“那是平鲁城。”
“去岁水势泛涨,淹没此间平地,于禁庞德无法立足,只能退守此城。”
麋威束手静听。
关羽又指着二城后方的两片高坡,依次道:
“那是围头。”
“那是四冢。”
“再往北十余里,还有一座郾城,为邓县之南鄙。”
“扼住此三地,则曹军骑兵在北岸难以展势。”
说到这,关羽回头对麋威道:
“若你是徐晃,如何破解此局?”
麋威闻言一怔。
心中却不紧张。
毕竟这问题有前世历史参考,有标准答案。
他只是想到关羽此时突然考校,必然跟明日的绕后突袭有关。
沉思片刻,才开口道:
“不外乎是增兵和步步为营而已。”
“北岸地势开阔,乃上佳的跑马之地。”
“我军虽可立垒和筑围以迟滞,但终究失于被动。兵多可破。”
关羽不置可否,再问:
“若眼下,不能增兵呢?”
麋威:“那就要仔细比较两方兵力。”
“若兵力不下于我军,就先尝试猛攻一围,以求尽量展势,提振士气。”
“若兵力不足,那就在我军彻底合围之前,果断焚城拔营,早谋生路。”
关羽这才点头,道:
“所以明日之战,能不能保住樊城,便在于此。”
“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麋威拱手道:“威已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