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02章 同是宦游人

第102章 同是宦游人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入冬之后,就是传统的农闲时节。

    各类社戏、草市赶集、冬日狩猎,本该在此时一一出现。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邓城内外十室九空,襄樊以北更是大片白地。

    所以除了麋威定期到周边巡逻警戒外。

    这处昔日“天下第一郡”的南屏之城,竟有了几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萧索之象。

    时间一长,难免让人心生烦闷懈怠之意。

    麋威干脆组织士卒进行角抵、蹴鞠、六博等等自先秦便开始流行的娱乐活动。

    以此消耗士卒们无处宣泄的精力,并借此维持士气。

    不过随着第一场冬雪落下,这些活动也不得不暂停。

    这日,麋威正在盘点军资。

    詹思服忽而来报,说汉中王任命的南阳太守快到了。

    麋威立即放下手头庶务,率领麾下主要将吏到城外迎接。

    不多时,一队甲胄精良的骑士踏马而来。

    为首之将体格精壮,只是稍亚于关平而已。

    其人一看到麋威这群人,只是稍稍勒马,并未彻底停稳,就直接翻身下马。

    然后借着惯性,三步并作两步急急而来。

    端的是粗豪急烈。

    麋威看得目光一亮,上前拜道:

    “威在此地日盼夜盼,可算把副军将军给盼来了!”

    来将正是刘备义子,副军将军刘封。

    而眼下,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试守南阳太守。

    刘封噙笑抱拳道:

    “封也盼见麋都尉久矣!”

    “可惜上庸阻山隔水,道路不畅,山民多未依附,仓促间难以成行,竟迁延到今日方得与足下相见!”

    麋威想到前世刘封孟达未能救援关羽的说辞,一时心头恍惚。

    这时刘封本欲上前与麋威亲近一番。

    忽而瞥见后者身穿孝衣丧服,而身后随行将吏同样如此。

    不由敛容一惊:

    “冒昧以问,都尉家中可有长辈仙去?”

    麋威这才回过神来,憋住笑意,肃容摇头:

    “非为家事,乃国丧也!”

    原来前不久,曹丕正式改元称帝,国号为魏。

    消息传回蜀中,上下震惊。

    然后正如原本历史那样。

    刘备很快宣布天子已经被奸佞所害,于是举国发丧,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

    刘封闻言更惊奇了:

    “国丧已是前月之事,邓县何以至今未除丧服?”

    但很快他就恍然自悟:

    “蜀中消息传回南阳,信使多半要走汉中、三郡。这一路道阻且长,只怕都尉是月初才获悉要为天子发丧的吧?”

    麋威心道我入冬前就准备好丧服了。

    我甚至知道刘协并未真死,还能活个十几年,才被曹丕之子曹叡上谥号“孝献皇帝”。

    但这些“真相”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干脆含糊应声,然后转移话题:

    “将军说三郡道阻,山民未附,却不知将军离开后,谁人接替镇将之位?”

    刘封不疑有他,应道:

    “我听潘别驾的说,如今三郡东有督荆州前将军关云长,西有督汉中镇远将军魏文长。”

    “正是‘两长三山夹一河’,恰如釜底之鱼,可缓缓图之,无须另派大将。”

    见麋威了然点头,刘封忽又慨声道:

    “封这些年身处嫌疑之地,而思防却不足。何尝不是一尾釜底之鱼?”

    “若非潘公提醒,差点就要自误!”

    麋威心中一动:

    “莫非刘副军此番出镇邓城,竟是潘师所荐?”

    “正是潘公所教!”刘封重重颔首。

    “实不相瞒,潘公非但举荐我北镇于邓,更是劝我更回旧姓……”

    其后刘封复述了潘濬是怎么劝诫自己的。

    说辞不外乎是老一套的“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千古帝王家事,逃不出这三板斧。

    只不过同样的说辞,在有些人嘴里说出来就特别有效。

    潘濬这老登素来爱惜羽毛,注重维护自己荆州士人领袖的人设。

    荆州KOL一开金口,自然非同凡响。

    而刘封虽是猛将,却也忠于刘备,跟“申生”确有几分相似。

    于是一拍即合。

    好在刘备不是性情凉薄的晋献公。

    见刘封,或者说寇封,如此知进退,大喜之下,册封都亭侯,领南阳太守。

    虽说刘属南阳郡目前只有一座邓城。

    但考虑到后汉以来,南阳郡的地位非同一般。

    这个授官足以称得上优容了。

    “此外。”刘封语气一转。

    “潘公让我务必请教都尉,今后该如何镇守邓城?”

    老登这是让我赚一个人情吗?

    麋威了然。

    不过就算没有潘濬提醒,他本来也要做好交接。

    便道:

    “连年大战,荆州百废待兴,人心思安,我料至少明年秋收前,此地暂无兵戈之忧。”

    “然则南阳四战之地,襄樊兵家必争,今又汉贼不两立,此地早晚还要兴师动众的。”

    “还望将军莫要懈怠,厉兵秣马……”

    随后,麋威将近月探听到的敌情,包括附近哪些地方势力可以拉拢亲近,哪些需要小心提防,细细道出。

    直到提及曹魏征南将军夏侯尚将接替曹仁镇守宛城时,寇封才好奇道:

    “这位夏侯征南,何许人也?”

    “文武全才。”麋威不假思索。

    “且不同于做事急烈的父辈,其人有治理一方的才干,且深得曹丕信重,日后必为大敌。”

    见寇封脸色异常凝重。

    麋威语气一缓,又道:

    “今后将军若遇难题,不妨多向襄阳诸公请教。”

    “将来万一敌军势大难敌,切莫耻于求援,也莫要耻于保全自身。”

    “邓县眼下是襄樊之北屏,失之固然可惜,却不值得为此赔上一员大将!”

    寇封闻言对麋威大拜以谢。

    其后抬头憾声道:

    “只可惜都尉不是南阳的都尉,不然我就能天天向你请教问计,何惧那伪帝所遣之将!”

    “要我说,既得襄樊,那江夏便不再是直面北寇的要冲之地。”

    “留一个持重的邓伯苗足矣守备。”

    “如都尉这般大才,后镇于江夏实在屈就了!”

    麋威心道那不正合我意。

    前后左右都被大腿包围,每天和妻子打打鱼,射射鸭,那小日子多美啊。

    只可惜……

    “将军有所不知,近日襄樊众议,皆认为有了襄樊为北屏,石城以北便无须修筑山堡,就连江夏西部都尉一职也可省缺。”

    “日后另置辑濯令丞或者船坞督之类的船官,专门负责维护石城那处船坞,足矣。”

    寇封闻言顿时目光一亮:

    “麋都尉全取襄樊,论功第一。既然要省缺江夏西部都尉,不知足下将迁调何方何职?”

    感谢【小小航海王】的打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