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兴的斗兽棋思路震惊了麋威一整日。
不过他很快就搞清楚怎么回事。
其实本地大姓本来就倾向于依附强者。
这一点跟江陵的老登们并无本质区别。
只因这里交通不便利,信息传达不及时。
很多时候,本地人分不清今夕是何年(号)。
外界“诸侯”到底姓张,姓曹,还是姓刘。
姓刘又到底是哪一个刘。
而这次跟随太守邓辅出郡北上汉水主干道,靠近了“文明”。
获取信息的渠道自然多了起来。
打听了两日,很快就获悉如今襄樊的主人是谁。
至于说麋威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横压关徐”的勇武,这个反而是其次。
知道他是关羽女婿,关兴是关羽次子,都是真大腿,这就够了。
总之,顺利完成了南乡、房陵的行郡任务,又顺手卖了邓太守一个人情。
麋威汇合关季姬等女眷,又带上新晋南郡孝廉潘翥,继续溯游西上。
其后依次过阴县、酂县。
都是已经南附的县地。
等过了丹水口后,汉水河道迅速收窄,过不了大船,只能换乘小船。
麋威干脆让众人到岸边行走,只让船工在水中运载行李,以加快速度。
不过进入上庸地界后,随着两边山势陡峭起来,岸上便仅存一些年久失修的栈道可供行走。
为防不测,麋威又让众人转回船上。
听随行的向导说,越往西走,两岸山势越陡峭。
特别是西城郡,秦岭在北,巴山在南,中间河流险滩极多。
麋威对三郡道路阻塞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看来刘封孟达不愿南下接应关羽,还真不是在推诿。
这种地形,小股人马尚且行路艰难。
若是成千上万的大军。
能有一半人走到襄阳就算精锐中的精锐了。
这还不算后续辎重输送的问题。
他记得历史上,上庸的交通状况要一直到夏侯尚主政荆州时期,在上庸以西开辟数百里步道,才稍有改善。
……
这日,向导一脸仓惶来报:
“都尉,前方有夷贼从西山下到河滩,阻拦道路!”
麋威皱眉道:“可是郧乡临水一侧的那座西山?”
“正是!”向导急道。
“山下共有三处首尾相接的河滩,若盗贼立寨于滩上,足以阻拦行船!”
“而若不先过滩,则无法转入堵水,南下上庸郡治!”
麋威立即取来潘濬所赠的地图,仔细查看一番,发现果然如此。
便对潘氏兄弟道:“我记得上庸太守申耽申义举是郧乡侯,可是此地?”
“正是其封邑所在。”潘秘抢先答道。
麋威:“既是本地府君封邑之民,怎还会做贼?莫不是申府君横征暴敛,让乡梓没了营生?”
众人面面相觑,无法解答。
这时关兴道:
“区区拦路小贼而已,待我拿下贼首,师善再行审问便是!”
麋威自无不可,叮嘱小心行事。
其后潘秘也主动请缨去帮忙,麋威也应允。
……
半日后,关兴和潘秘轻松擒贼归来。
刀甲并无半分血腥气。
一问方知,原来对方一看到甲胄齐备的官兵就直接投降了。
那贼首很快被押解到麋威面前,叽里咕噜地说了一串话。
麋威完全听不懂。
只能让向导帮忙翻译,问对方为何阻挡入朝使者。
贼首听到向导转述,当场愣住。
片刻后才应声,目光畏惧躲闪。
向导转述道:
“他说山野小民不识天使,还望饶恕。又问为何入朝的使者不往东去,反而西走?”
麋威跟左右对视了一眼,道:
“你告诉他,曹贼谋逆,加害天子,我主汉中王匡扶汉室,为大汉正朔!”
向导再次转述。
贼首听罢,又愣了好一会儿,才应声。
但这次轮到向导愣住,目光也躲闪起来。
麋威:“你只管如实转述,不必忌讳。”
向导这才迟迟开口:
“他问曹丞相不是在保护天子吗,什么时候加害天子的?还有他不知道谁是汉中王……”
麋威顿时了然。
也顿时失去给对方“科普”的兴趣。
这消息版本也落后太多了。
只能说,得亏这里不是传说中的桃花源。
否则怕是要从高皇帝斩白蛇起兵说起了。
便道:
“你再问他两件事。”
“其一,为何拦路。”
“其二,郧乡税赋重不重。”
向导立即转述。
而麋威也很快得到答案。
原来这群贼并非郧乡本地编户民。
只因山中年景不好,所以下山谋生。
不过平地上的良田都在大姓手中,下山也未必有活路。
好在前不久有个姓孟的将军招募部曲。
他们主动应募,其后就被安排在前方河滩上设卡拦路,说是防止山贼流窜到郡城。
众人听到“姓孟的将军”,便迅速警觉了起来。
倒是麋威不以为意,反而环视山川对众人道:
“方才两问是我肤浅了。”
“本以今日所见,是豪右压迫闾左的故事,正好除恶惩奸,为民请命。”
“不曾想,本地山民营生之艰难,已经顾不上压迫不压迫的问题了。”
随后麋威让人给对方松绑,仔仔细细询问了一些山中生活的细节。
末了,才对左右道:
“既然这位孟将军有打击盗贼,保护郡县的心思,那我也不该多加阻挠。”
“这样,我等先到前方郧乡歇脚。”
“诸君谁愿意当我的使者,南下上庸去见申义举和孟子度?”
潘秘再次主动请缨。
麋威瞥了一眼对方刚刚举了孝廉的长兄,心下了然。
叮嘱道:
“切记不可冒犯本地府君和守将,也不要透露州茂才的事。”
潘秘领命而去。
其后麋威一行人进入郧乡,如何考察当地风土人情且不提。
两日后。
潘秘从上庸折返,怒气冲冲道:
“都尉,那孟达闭门不见客,只让其甥邓贤和部将李辅传话,说他前番在山中剿匪时不幸染疾,卧床难起。都尉若有差遣,还请另择贤士!”
麋威不置可否,问道:“申府君怎么说?”
潘秘:“申府君亦闭门不出,但确实事出有因。”
“孟达指责本地大姓勾结夷贼,借故抄了好几家的田地,充作军屯。”
“据说申氏也有旁支牵涉其中。”
“申府君畏惧孟达凶悍,又附徒众多,不敢抗衡,只能闭门自守!”
潘秘一口气说到这,又一脸铁青地看向其兄:
“孟达曾在信中侮辱大人,兄长为何不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