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288章 邺城

第288章 邺城

    且不提徐庶如何暗自盘算传递情报。

    司马懿渡河之后。

    顺道去了一趟老家河内郡温县,见了见地方官吏和贤长,重申一遍自己为国守边的志向。

    然后便马不停蹄地一路北上,七八日后,便来到了魏郡邺城。

    这个时期的邺城,绝对是一座天下有数的雄城。

    原因很简单。

    因为曹操还是魏王的时候,这里就是魏王国的首都。

    曹操自占有河北之后,长期以此地作为曹氏政权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自然没少在这里大搞营建。

    著名的铜雀三台,便建于此地。

    包括当年那场震惊天下的魏讽之乱,也是爆发于这里。

    如今时过境迁。

    曹魏的政治中心早已迁回河南的洛阳。

    不过邺城作为大魏的五都之一,依然是一处不容忽视的军政重镇。

    是洛阳朝廷遥控河北的重要桥头堡。

    所以自曹丕登基之后,便任命心腹之一吴质吴季重镇守于此地,使持节督幽、并诸州军事。

    司马懿特地赶来邺城,正是为了见吴质。

    “好你个司马仲达!”

    “天子以国事相托,你却躲到我这里来,莫不是叛投诸葛亮之事败露了?”

    看见好友戏谑的表情,司马懿故作严肃道:

    “你莫要贼喊抓贼!我明明是来查核你私受公孙恭厚赂之事!”

    有一瞬间,吴质的笑容僵了一下。

    虽然很快掩饰过去,但还是被司马懿察觉了。

    后者的脸色顿时尴尬。

    于是吴质也随之尴尬。

    不过两人都不是什么道德君子,默然数息,迅速跳过这个话题。

    吴质:“辽东极为苦寒,纵然春秋二季也要着厚衣,更何况隆冬时节?”

    “你就直说吧,打算在我这里停留多久?”

    司马懿:“我停留多久,取决于洛阳天子何时征召。”

    吴质挑眉:“哪一位天子?”

    司马懿面朝南作揖:“自是大魏的天子!”

    吴质“呵”地一声,嗤道:

    “曹子廉有悍勇、贾梁道有智量、那张儁乂更是智勇双全……朝廷不曾缺少大将,为何非要召你归洛?”

    “你这般轻视天下英雄,就不怕作茧自缚吗?”

    话到这份上,司马懿没什么好隐瞒的,施施然盘点起来:

    “曹洪见忌于天子,纵有勇略,终难得大用。”

    “贾逵倒是可大用。”

    “但其人本就是朝廷用来钳制曹洪的一步棋,如今更肩负对抗关羽的职责。既已用于南,自不能再用于北。”

    “张郃嘛……”司马懿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他乃守潼关的不二之选,只要后续离开了洛阳,于我便无大碍。”

    “至于朱灵、臧霸、王凌等人,其职在淮南,在江东,隔着千里路,更妨碍不了我。”

    “其余曹泰、夏侯楙等将,豚犬而已。若非天子宠爱,不值一提。”

    说到这里,司马懿对吴质道:

    “季重啊,我此来投奔,非但为自身所计,更有与你共同进退的意思。”

    “你素来不注重培养自己的名声,若河北安泰,你便只有戍边之劳,难归中枢。”

    “但如今天数有变,你我只要勠力同心,来日未必不能有一番大成就啊!”

    吴质自迎接司马懿入城以来,便毫无正色。

    至此方才显出郑重,略一沉吟,道:

    “莫非仲达以为蜀贼将寇掠河东?”

    “诸葛亮非庸才,必要先出河东的!”司马懿斩钉截铁。

    “若其出河东,那你这位持节督幽、并诸州军事的大将,便是首当其冲了!”

    “而我!”司马懿指了指自己。

    “将是你的孙膑!”

    ……

    刘禅最近又头大如斗了。

    按照丞相的规划。

    季汉闭关息民两三年,待兵精粮足之后,再稳妥出河东,取并州,抚诸胡。

    然后持大势或南下洛阳,或奇袭河北,则大事可期。

    而自己也正好趁这两三年时间,好好培养一下威望,增长一下见识,笼络一下各方士民。

    将来大事一成,做个垂拱而治的太平天子,坐享三四十年的安乐日子……岂不美哉?

    说不定身后还能上个带“文”字的帝谥呢!

    但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曹丕的身体突然就垮了。

    想那曹丕明年开春后才到四十岁,比丞相年轻得多。

    怎么突然就不行了呢?

    莫不是早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途中,留下什么隐疾?

    这倒也罢了。

    关键是曹丕这一死,原本各派将领看在丞相面子上,勉强达成共识的那本军事账。

    必然要重新计算一遍的。

    那毕竟是曹魏的一国之君!

    国君一死,新君继位,朝政必有动摇,各方调度必受影响。

    那不正该趁虚而入?

    早前关中魏军押注于先帝崩殂,虽说因为低估了丞相的威望和手段而吃了大亏,但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不然真以为魏室无能人吗?

    而更关键的是,因为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战略机遇。

    丞相原本的缓兵之计就解释不通了。

    生死攸关的机遇是不等人的!

    实际上,就在曹丕病危的消息传到长安的第三天,以张飞为首的各路大将便再度上书请战。

    然后,没什么意外,长安再次掀起了河东派和河南派的路线之争。

    而这一次,就连大将军关羽都不再沉默,紧随其子上书表示愿意协关中友军攻掠洛阳。

    这无疑是直接站队了河南派。

    张飞赵云叫板关羽魏延。

    这是什么神仙斗法的局面!

    据说因生母梦吞北斗而生的刘禅,只能再次去救助那位如仙人一般的丞相了。

    而且这次坚持要亲自巡幸相府,不管董允怎么劝都不听。

    不过,当一行人来到相府门前的时候,

    却恰好看见卫将军麋威与丞相联袂而出。

    二人一路有说有笑,丝毫没有受到朝议风波影响的紧张感。

    刘禅心中顿时大定。

    匆匆上前接受两人拜见,便急不可耐道:

    “相父!卫将军!二卿可是在议论出兵之事?”

    麋威看了一眼诸葛亮,应声道:

    “臣等正在商议派遣使者出使东吴之事!”

    出使东吴?

    刘禅愣了愣,没听明白。

    麋威耐心解释:

    “不敢瞒陛下,臣去年入关之前,曾与大将军有计议,认为天数有变,曹丕命不长久。所以恳请大将军不要急于用兵,静待时机。”

    “因此大将军早前未曾参与诸将的争论,直到今日。”

    刘禅想起先前麋威跟自己分析大势的时候,确实有提了一嘴“若非天数有变,宜闭关安民”的说法。

    而眼下显然就是“有变”了。

    所以,卫将军到底是未雨绸缪,还是有窥见天命的神仙本事?

    心中不由再次对他刮目。

    顺便也明白了出使东吴的意思。

    若关羽要全力北上叩关洛阳,那当面的许昌魏军,就是一处掣肘的障碍。

    如果东吴能同步渡江北伐,则可以反过来掣肘曹洪和贾逵部,减轻关羽北伐的压力。

    刘禅:“如此说来,二卿是打算改弦易撤,先出兵河南了?那行,朕这就去改旨意!”

    此言一出,诸葛亮不禁轻咳了一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