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635章 秘密工程的热议

第 635章 秘密工程的热议

    电文的末尾,是那个熟悉而极具分量的红色印鉴。

    陈朝阳仔细地将电文看了两遍,脸上并无意外的神色,只有眼中光芒,显示出他内心落定的踏实与责任。

    “赤水。”

    “到!”

    “通知总前委各位委员,北平正式命令已到。让大家按照既定部署,全力推进。

    另外,以总前委名义,给北平发报:坚决完成任务。”

    “是。”李赤水挺直胸膛,转身快步离去传达命令。

    江都的秋意愈发浓重,荒原上的风开始带着刺骨的寒意。

    但在代号“春耕作业区”的这片土地上,一股与气候截然相反的热浪正在蓬勃涌动。

    陈朝阳亲自坐镇,以“总前委”为核心的高效指挥体系开始全速运转。

    来自汉东省内各大工厂、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和熟练工人,以及北平方面协调来、对外宣称是“水利专家”或“地质普查员”的石油技术人员,开始以各种隐秘渠道向这里汇集。

    荒原上,帐篷和简易板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秘密营地。

    在郑春秋划定的“机械维修厂”区域,日夜回荡着铿锵的金属敲击声和砂轮摩擦的尖啸。

    “不行,这淬火工艺还是不过关,硬度够了,但韧性差太远,地下岩层变化复杂,这种钻头下去,遇到硬夹层肯定崩刃。”

    郑春秋抓起一个刚刚经过热处理、还带着余温的钻头胚件,只看了一眼断口形貌,就将其扔进了旁边的废料筐,语气中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

    他挽着袖子,露出的手臂上沾满了油污和煤灰,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郑教授,咱们用的已经是省内能搞到的最好的中碳钢了……”旁边一位从省机械厂抽调来的老师傅面露难色。

    “材料是基础,但工艺是关键。”郑春秋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

    “走,再去看看炉温控制。

    老张,你记录,我们调整一下回火的温度和时长梯度,再做一组对比实验。

    还有,仿制苏式牙轮钻头的图纸我昨晚修改了第三版,关键部位的受力结构做了优化,加工精度必须再提一个等级。”

    他没有丝毫气馁,反而被难题激发出了更强的斗志。

    得益于陈朝阳整合的全省工业资源,他能够调集不同工厂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交叉实验,这种系统性的支持,是闭门造车无法想象的。

    失败一个,就立刻分析原因,调整参数,再造下一个。

    在这种近乎偏执的反复尝试下,钻头的平均使用寿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与此同时,在营地另一角,被划为“化工实验区”的禁地内,周慕白带领的团队也在争分夺秒。

    他们没有好高骛远地追求大型化、连续化的炼塔。

    那在现阶段既不现实,也极易暴露目标。

    周慕白的策略是“模块化、精细化”,设计建造数套小型、高效的间歇式炼油装置,

    可以灵活调整操作参数,以适应江都原油的具体性质,

    并最大限度地从每批原油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组分。

    “馏分切割的温度控制必须精确到正负两度。”周慕白穿着蓝色工装,指着刚刚搭建起来的简易分馏塔模型,对围拢在身边的技术员们强调,

    “我们的目标是:头批原油稳定产出后,第一套炼油装置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产出足够驱动两台钻机和五台抽水机的合格柴油。

    同时,汽油的辛烷值提升方案和沥青的改性应用研究,也要同步启动前期工作。”

    他的话语清晰冷静,条理分明,将复杂的炼化流程拆解成一个个可以并行推进、快速验证的子项目。

    各种所需的化学试剂和特殊材质的管阀件,正通过陈朝阳亲自批示的工业厅特殊渠道,源源不断地秘密运抵。

    周慕白的脸上看不到郑春秋那种外放的激情,只有一种沉浸在精密计算和逻辑推演中的专注与自信。

    然而,在这片技术攻坚的热火朝天之下,并非没有杂音。

    “春耕作业区”以“建设大型国营农场,进行盐碱地改良和特殊经济作物试验”的名义,占用了汉东省,尤其是苏北专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运力。

    数以百计的技术骨干和优秀工人被“借用”,一批批钢材、水泥、机械设备乃至粮食副食,都优先向这里调拨。

    这种远超常规农场建设规模的投入,却迟迟不见任何农产品产出,甚至连“农场”的边界都严格封锁,不许外人靠近,自然引起了省内一些人的注意和议论。

    在不久后的一次汉东省委工作会议上,气氛原本围绕着秋粮征收和冬修水利等常规议题进行,但当讨论到下一阶段全省极其紧张的资源分配时,

    隐忍已久的质疑,终于找到了决口,汹涌地冲向了陈朝阳和他主导的“江都特殊农业试验田”。

    首先发难的依旧是那位负责农业工作的常委。

    他扶了扶眼镜,语气沉重地提到了苏北治碱工程:“明光书记,各位同志……治碱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即便掏空家底,我们也要支持陈书记把它干成。老百姓眼巴巴等着盐碱地变良田呐!”

    “不过,我这边接到不少下面同志反映,同样是陈书记抓的,江都那个‘特殊农业试验田’,这胃口……也不小。”

    他翻开一个笔记本,看似随意地念着数据:“根据苏北专区、交通厅报上来的零星数据看,光是九、十两个月,调配到江都的粮食、副食品、被服……就占了全省非重点工程配额的近二成;

    现在眼看入冬,农田基建应该都停了,可那边的物资申请单,还是一摞一摞地往省里报。”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与会众人,最后落在陈朝阳身上,语气带着困惑:“陈书记,我不是对您有意见,更不是要干涉您的工作。

    只是现在全省都勒紧裤腰带,每一个铜板都要掰成两半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