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18章 若朕欲寻此人,该从何入手?

第118章 若朕欲寻此人,该从何入手?

    尚书省值房内外激起千层浪。

    值守的官员们从文牍中骇然抬头,尚未看清来骑。

    那驿卒已力竭翻滚下马,被左右架起,手中那份沉甸甸、封着并州大都督府火漆印信的紧急公文。

    消息如同瘟疫,先是在皇城小范围内悄然蔓延,旋即以不可遏制之势,蔓延至整个长安!

    “听说了吗?并州……并州地动了!”

    “何处?何时?灾情如何?”

    “就在四月初七!晋祠左近荒野,地龙翻身,毁稼无数……据、据说,与月前那传言……分毫不差!”

    “传言?什么传言?”

    “你忘了?东宫……东宫那细犬卜卦所言啊!”

    “嘶——!”

    无数人倒吸一口凉气,只觉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浑身的汗毛都倒竖起来!

    月前,那关于“东宫细犬能抬爪算卦,预卜吉凶”的流言,与“公鸡下金蛋”、“狸猫作诗”一同,被大多数人当作荒诞不经的笑谈。

    虽有那首《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猫诗挽回些许印象,但关于犬卜之事,信者寥寥。

    可如今……并州急报,时间、地点、灾情,伤稼而不伤人,竟与那犬卜预言严丝合缝,无一错漏!

    这已非巧合二字可以解释!

    恐慌、敬畏、难以置信……种种情绪如同狂潮,瞬间席卷了听闻此讯的每一个人。

    酒肆茶坊之中,先前还在窃窃私语东宫玉盐将尽、债券兑付堪忧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寂般的震惊,以及震惊过后,更加狂热的探讨与回溯。

    “我的老天爷啊!那狗……那狗真能通灵?”

    “若非通灵,何以预知天灾?此乃天启!”

    “是上天在警示,亦或是在……庇佑东宫?”

    “我就说!太子殿下近来举止大异往常,开放东宫,纳谏如流,又能制出那等神仙般的玉盐,如今身边连一犬都有窥测天机之能……”

    “这、这岂是寻常?”

    流言的风向,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发生了惊天逆转。

    那些关于盐量不足、信用不稳的揣测,在这“预言成真”的神异事件冲击下,瞬间消融殆尽。

    一种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对“天命所归”的朦胧猜测,开始在所有人心底疯狂滋生。

    对于笃信天人感应的古人而言,一次精准到令人发指的天象预言,其说服力远超千言万语的辩驳与万千金银的堆砌!

    两仪殿内。

    李世民手握那份并州急报,已经保持同一个姿势,沉默了近一炷香的时间。

    御案上的茶早已凉透,袅袅烟气散尽,只剩下冰冷的杯壁。

    他脸上的肌肉微微绷紧,深邃的眼眸中,此刻翻涌着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

    作为亲手打下大唐江山的马上皇帝,他信刀兵,信谋略,信人事。

    对鬼神谶纬之说,向来是敬而远之。

    甚至带着一丝帝王本能的排斥与掌控欲。

    他自认掌控着人间的一切,便是天命,也需通过他的文治武功来彰显。

    可眼下这事,彻底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地震!

    非人力所能及,非寻常星象所能精准预判。

    便是太史局那些观星望气的官员,最多也只能看出某年某地或有灾异,绝无可能将时间、地点、乃至具体影响精确到如此地步!

    这已经不是“高人”所能解释,这近乎于“神鬼”!

    他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太子近期的种种变化——那诛心之论的胆大妄为,那博弈权衡的冷静理智,那债券盐策的精妙绝伦……

    如今,再加上这匪夷所思的“天狗卜卦”!

    这一切的背后,那个隐藏的影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不仅精通人心鬼蜮、经济庶务,竟还能……窥测天机?

    李世民感到一种莫名的寒意。

    “呼——”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将那份急报轻轻放在御案。

    “传,”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太常博士,李淳风。”

    片刻之后,一身道袍、面容清癯的李淳风躬身入殿。

    “臣李淳风,参见陛下。”

    李世民没有绕圈子,直接将那份并州急报推到他面前,目光如炬。

    “李卿,看看这个。朕问你,以此间所载之时、地、象,太史局可能预判?”

    李淳风仔细阅毕,平静无波的脸上也罕见地露出一丝凝重。

    他沉吟片刻,缓缓摇头,声音清晰而肯定。

    “回陛下,不能。”

    “哦?”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

    “一次也不能?”

    “一次亦难。”

    李淳风坦然道。

    “陛下,地龙之行,深藏九幽,变动不居,非如日月星辰运行有常轨可循。”

    “臣等观测星象地气,或可推演某片域内,数载之间,地脉或有淤塞躁动之象,然欲精确至某月某日,某处荒野,伤稼几何而不伤人……”

    “此非人力所能为。便是古籍所载先贤,亦未见有此精准之例。”

    他顿了顿,补充道。

    “此非臣等推诿,实乃天机渺茫,窥其一斑已属侥幸,洞悉全貌,近乎……不可能。”

    李世民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

    “那依李卿之见,世间……可有能如此精准预知地动之人?”

    李淳风微微蹙眉,思索良久。

    “陛下,一次预测精准,或为巧合,或为……极致的灵觉感应,非常理可度。”

    “然世间能人异士,偶有身负异能者,能感知天地微妙之变,亦未可知。”

    “只是,此类人物,千年难遇,记载寥寥,且多为惊鸿一瞥,难觅其踪。”

    “臣,不敢妄断。”

    他久在钦天监,潜心天文历算,对朝堂争斗、东宫变故并不关心,只隐约听闻太子近来行事与以往大不相同,颇多奇策。

    此刻陛下召见,询问这匪夷所思的地动预言,他心中已隐隐将此事与东宫近日的“异闻”联系起来,只是恪守臣道,绝不主动提及。

    李世民听着李淳风冷静而客观的分析,心中的波澜却丝毫未平。

    巧合?

    他绝不相信这是巧合!

    那“犬卜”流言传出与地动发生的时间、那精准的地点描述,这分明是早有准备!

    他脑海中再次闪过太子身边那个神秘的“高人”。

    教导权谋,设计经济策论,如今……竟展现出这等神鬼莫测之能!

    翻遍史书,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谁人曾兼具如此多的奇才?

    治政、谋略、经济、乃至……卜筮预知?

    这已非“王佐之才”可以形容!

    此人究竟是谁?

    是人是鬼?

    是仙是妖?

    一股强烈到极点的探究欲,混合着帝王对未知的警惕与掌控一切的执念,几乎要破胸而出。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锐利地看向李淳风。

    “李卿,若朕欲寻此人,该从何入手?此等人物,于面相气色之上,可会有所显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