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帝国崛起:开局直播灭匈奴 > 第84章:铁轨东向与暗夜密使

第84章:铁轨东向与暗夜密使

    “开拓者二号”蒸汽机车的成功,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胜利,更是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西秦上下的血脉。钢铁巨兽的轰鸣声,仿佛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个不再受制于畜力与天时的时代。

    扶苏站在西都城楼上,远眺着城外那条不断向东延伸的马拉轨道基址,心中激荡难平。蒙恬与李默分立两侧,一人目光如炬,似已见千军万马沿铁轨奔腾;一人神色沉静,脑中却在飞速运转着下一步的技术蓝图。

    “李卿,”扶苏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开拓者’既成,我西秦便有了驰骋西域的铁蹄。然,中原局势瞬息万变,刘邦虽败于彭城,却未伤根本;项羽虽胜,却失尽关中民心。我们……不能再等了。”

    李默微微颔首:“殿下所言极是。蒸汽机车虽成,然欲使其成为战争利器,尚需时日。当前之务,乃是将铁路向东推进,直至阳关,乃至玉门。如此,一旦中原有变,我军可朝发夕至,控扼河西走廊。”

    蒙恬抚掌道:“正合我意!我已命王焕在阳关一线加固城防,广设棱堡。若铁路通至阳关,则我军机动、补给皆不受限,进可攻,退可守!”

    “然则,铁路所过之处,需征调民夫、耗费钢铁,恐再引朝中非议。”扶苏沉吟道。

    李默淡然一笑:“殿下可还记得‘格物示强’之效?铁路本身,便是最好的说服。臣建议,即日起,开放西都至宣威段铁路,许百姓免费乘坐三日。让他们亲眼看看,这铁马如何载人运货,日行百里而不疲。民心所向,便是大势所趋。”

    扶苏眼中一亮:“准!”

    三日后,西秦境内第一条正式运营的客运铁路开通。百姓扶老携幼,争相体验。当蒸汽机车拉着数节载满人的车厢,平稳而有力地行驶在铁轨上时,欢呼声震天动地。此前对“格物”持保留态度的周青等老臣,在亲自乘坐之后,亦面色复杂,再也无法说出反对之词。

    与此同时,格物院深处,另一场革命正在酝酿。

    李默站在一座巨大的、由砖石和水泥构筑的地下掩体前。掩体内部,灯火通明,数十名工匠正在组装一台结构更为复杂的机器——基于“开拓者”经验优化而来的“雷霆三型”蒸汽机,但其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远超前者。

    “老师,‘雷霆三型’若能成功,不仅可用于牵引更重的列车,亦可驱动大型机床,甚至……用于矿山排水、工厂动力。”苏珩在一旁汇报,语气中充满期待。

    李默点头,目光却投向掩体另一侧几个被帆布覆盖的庞然大物:“‘铁甲车’项目进度如何?”

    “回老师,首辆原型车底盘已焊接完成,正在进行装甲挂载测试。动力系统暂用‘雷霆三型’,传动和转向机构仍在优化。预计三个月内,可进行初步行驶试验。”

    李默沉默片刻,低声道:“加快进度。中原……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他心中清楚,彭城之战后,楚汉之争将进入更为残酷的相持阶段。刘邦退守荥阳,依仗敖仓之粮与项羽周旋;而项羽虽勇,却陷入后勤与多线作战的泥潭。这个僵局,正是西秦最好的发展窗口,但也可能是最短的窗口。

    就在西秦紧锣密鼓推进内部建设之时,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士,趁着夜色,悄然抵达了西都。

    他们并非商旅,也非流民,而是来自汉王刘邦麾下的密使。为首者,是一位名叫陈平的中年文士,面容清癯,眼神深邃。

    扶苏在行宫偏殿秘密接见了他们。陈平不卑不亢,呈上刘邦的亲笔绢书。信中,刘邦语气恭谨,称扶苏为“殿下”,自称为“臣”,极力赞扬扶苏在西域的仁政与赫赫武功,并对咸阳伪朝(指胡亥、赵高)及项羽的暴行大加抨击。最后,委婉提出“愿与殿下东西呼应,共讨国贼,匡扶秦室”的意愿。

    扶苏看完信,面色平静,将信递给一旁的蒙恬与李默。

    蒙恬扫了一眼,冷哼一声:“刘邦新败,便来求援,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李默细细品味着信中措辞,缓缓道:“刘邦此人,能屈能伸,确非常人。他虽未明言求援,但字里行间,无不是希望我们能在西方牵制项羽,至少,不要在他最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

    扶苏看向陈平,淡淡道:“汉王之意,孤已知晓。然,我西秦自立国以来,一向秉持‘清君侧、复正统’之志。项羽固为国贼,然汉王……据关中,称汉王,似乎也与‘秦室’无关了吧?”

    陈平微微一笑,从容应对:“殿下明鉴。我家汉王入关中,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关中百姓皆感其德。称王之举,实为权宜,意在凝聚人心,共抗暴楚。汉王常言,殿下乃始皇嫡长,天下正统所在。若他日铲除国贼,平定天下,自当奉还大政于殿下。”

    这番话可谓滴水不漏,既抬高了扶苏,又为刘邦占据了道义高地。

    扶苏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如今楚汉相持于荥阳,汉王形势如何?”

    陈平神色一黯,叹道:“不瞒殿下,项羽攻势甚急,我军虽据城而守,然粮道时受威胁,兵力亦显不足。若长久下去,恐……唉。”他话锋一转,“然,项羽残暴不仁,所过之地皆成焦土,其势虽盛,其基已摇。若殿下此时能施以援手,哪怕只是虚张声势,做出东出之态,必能使项羽分兵,缓解我军压力。此恩此德,汉王与关中百姓,必永世不忘!”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扶苏在权衡,蒙恬在思索,李默则在快速分析着利弊。

    最终,扶苏开口道:“陈先生远来辛苦,且先歇息。此事关系重大,容孤与臣工商议后再行答复。”

    陈平知道此事急不得,恭敬行礼后,随内侍退出。

    殿内只剩下三人。蒙恬率先开口:“殿下,刘邦这是想拉我们下水!我军新式火器虽利,然兵力有限,根基未稳,此时与项羽正面冲突,绝非良策!”

    李默却道:“蒙将军所言极是。然,若坐视刘邦被项羽所灭,则项羽统一中原之势将成。届时,携大胜之威,领百万之师西向,我西秦独木难支。”

    “那依李卿之见?”扶苏看向李默。

    “虚与委蛇,有限介入。”李默沉声道,“可答应陈平,我军将于边境举行‘大规模演武’,并放出风声,称西秦不日东征。如此,既可震慑项羽,使其不敢全力攻汉,又可借此机会,检验我军新式装备和铁路运输能力,为真正的东出做准备。同时,我们可向刘邦索要一些‘酬劳’。”

    “酬劳?”扶苏挑眉。

    “比如,允许我们的商队自由进入汉中、关中,采购我们急需的某些矿产、药材;比如,要求他共享关于项羽军力部署、将领特点的情报;再比如……向他‘推荐’几位我们‘精心挑选’的工匠或学者。”李默的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扶苏与蒙恬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赞许。此计可谓一石三鸟,既给了刘邦希望,牵制了项羽,又为西秦争取了实际利益和情报,还埋下了未来的钉子。

    “便依李卿之计。”扶苏最终拍板,“蒙将军,即日起,东部边境各军进入二级战备,组织一次声势浩大的演武,务必让项羽的探子看得清清楚楚!”

    “臣领旨!”蒙恬抱拳,眼中战意升腾。

    “李卿,与刘邦交涉的具体条款,由你全权负责。记住,西秦的利益,高于一切。”

    “臣,明白。”

    是夜,李默并未休息,而是再次进入了系统空间。

    积分栏里的数字依旧可观。他目光扫过【军事科技】分类,最终停留在了一项之前因积分和基础工业限制而未曾考虑的技术上:

    【野战有线电话通讯系统(早期原理及设备制造)】 - 积分:12000

    价格不菲,但其战略意义巨大。想象一下,在未来的战场上,前线指挥官可以通过电线与后方指挥部实时联络,情报传递不再依赖快马和烽火,这将带来何等巨大的优势!

    李默没有犹豫,选择了兑换。

    海量的知识涌入脑海,涉及简易发电机、电磁原理、线圈绕制、绝缘材料、交换机雏形……虽然以现有的工业水平,大规模铺设有线电话网络还不可能,但在几个关键要塞和指挥中心之间建立联系,却已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行性。

    “下一步,就是解决铜线和绝缘问题了……”李默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科技工作者特有的光芒。

    就在西秦高层定下“有限介入”之策的同时,一匹快马冲出西都,带着扶苏的密信,向着东南方向的汉中疾驰而去。

    中原的棋局上,西秦这枚一直游离于棋盘之外的棋子,终于开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悄然落子。

    而远在荥阳的项羽,很快便会接到来自西方的急报——西秦大军异动,恐有东出之意!

    一场由钢铁、蒸汽与谋略共同驱动的风暴,正在西域积聚力量,其影响,将很快波及到那片正被楚汉战火炙烤的中原大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