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
“对!”赵文博斩钉截铁地回答,“这是材料和工艺决定的!神仙来了也改变不了!”
“既然物理条件变不了,”陆扬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那我们就改变溶液本身的化学性质。”
“改变化学性质?”赵文博皱起了眉头,“你的意思是……加入助凝剂?”
他立刻摇了头:“不可能!常规助凝剂本身就是一种杂质,它会和目标产物一起析出,造成二次污染!我们试过三种不同的助凝剂,最终产品的纯度甚至还不如现在,连80%都不到!”
这是化学提纯领域最基础的常识,也是他们已经失败过的路。实验室里,几个刚燃起一丝希望的年轻技术员,眼神又黯淡了下去。
“我说的,不是常规助凝剂。”陆扬缓缓开口,“我要的,是一种特殊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他看着赵文博,说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陌生的词:“褐藻胶。”
褐藻胶?赵文博在脑海里飞速搜索着这个词。他是材料学博士,对高分子化学不陌生,但他记忆里的所有高分子化合物,似乎都和眼前的难题对不上号。
“褐藻胶,是从海带、裙带菜这些褐藻类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多糖。”陆扬的声音很平稳,“它的分子结构很特殊,是一种线性嵌段共聚物。在特定的PH值环境下,它那独特的螺旋形分子链……”
陆扬伸出手,做了一个螺旋上升的手势。
“只会精准地捕获、包裹住溶液中那些分子量更小、极性更强的同分异构体杂质,然后一起沉降。而我们的目标产物,零号催化剂,因为分子量更大,空间位阻效应更强,几乎不会与它发生任何反应。”
“简单来说,”陆扬放下了手,做出了总结,“它能把那百分之十五的杂质,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下,强制性地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整个实验室,一片死寂。
赵文博呆呆地站在原地,大脑在飞速运转。线性嵌段共聚物、螺旋形分子链、空间位阻效应、选择性吸附沉降……这些名词他都懂,但把它们和海带联系在一起,用在眼前的军工提纯难题上,这套理论简直闻所未闻。
他看着陆扬,那个年轻的脸庞,此刻在他眼中变得有些深不可测。
“有……有理论依据吗?或者……相关的论文?”赵文博的声音在发抖。
“没有。”陆扬的回答简单直接,“这是我的个人推论。”
个人推论……赵文博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如果换做平时,他会立刻把提出这种理论的人请出去。但是现在……
他看了一眼墙上挂钟的时针,距离军方给出的最后期限,只剩下不到二十七天。他们已经走投无路,站在了悬崖边上。
死马当活马医吧!赵文博猛地一咬牙,通红的眼睛里透着一股疯狂。
“我信了!”他转身,对着身后一群已经听傻了的技术员,咆哮着下令:“还愣着干什么!去找海带!”
命令下达,整个死气沉沉的曙光化工厂瞬间动了起来。
“后勤科!后勤科!我是周建国!”老厂长抓起电话吼道,“马上!立刻!不惜一切代价!给我搞到海带!新鲜的!越多越好!”
十五分钟后,几辆解放卡车亮着大灯,轰鸣着冲出了工厂大门。一个半小时后,卡车回来了,车上装满了从几十公里外市里最大的海产批发市场里紧急搜刮来的全部存货。
几百斤散发着浓烈海腥味的新鲜海带,被一筐筐地抬进了代表着龙国顶尖化工水平的攻关实验室。
“清洗!切碎!用蒸馏水熬煮!”
“控制PH值在6.5!快!”
在陆扬的亲自指挥下,一场特殊的实验,就在这间挂着绝密牌子的实验室里展开了。一群博士、硕士,围着几个大号的玻璃烧杯,开始熬煮海带。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当东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时,经过了熬煮、过滤、离心、醇沉等一系列步骤后,第一批褐藻胶粗提物终于被制造了出来。
赵文博戴着三层手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从烧杯中,夹起了一团黏糊糊、呈黄褐色的胶状物。他把它放在培养皿里,心里很没底。
这东西……这锅海带汤,真的能行吗?
赵文博深吸一口气,把所有的怀疑和不甘都压进心底。
他转过身,面对着那台代表国产设备最高水平,却也被宣判了死刑的低温精馏设备。
“开始吧。”
他的声音干涩,带着一丝疲惫。
在陆扬的精确指导下,赵文博怀着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开始进行小规模的实验室验证。
他亲自动手。
赵文博用移液管,精准地吸取了100毫升纯度为85.13%的零号催化剂溶液。
溶液在玻璃烧杯中,呈现出淡淡的琥珀色。
然后,他看向了旁边另一个烧杯。
里面,是那锅黏糊糊的黄褐色褐藻胶粗提物。
赵文博的嘴角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一下。
他感觉自己不像是在进行决定国家命运的绝密军工实验,倒像是在后厨准备一道怪菜。
“配比,三百分之一。”陆扬平静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赵文博闭上眼睛,不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
他用一根干净的玻璃棒,小心翼翼的,从那团胶状物中,挑取了大约0.3毫升。
当那团黄褐色的东西,滴入琥珀色的催化剂溶液中时。
没有剧烈的化学反应。
没有变色。
没有气泡。
它只是缓缓地沉了下去,然后慢慢地,不情不愿地溶解、扩散。
整个过程,平平无奇。
赵文博将这杯看起来更浑浊了的混合溶液,缓缓注入小型低温精馏仪的进料口。
他的手很稳,但心里却乱成一团。
“温度,设定在零下二十度。”陆扬再次发声。
“压力,保持在1.2个标准大气压。”
“循环流速,每分钟三百毫升。”
赵文博面无表情地在控制面板上输入陆扬给出的每一个参数。
当他按下了绿色的启动按钮时。
“嗡——”
精馏仪发出了平稳的运行声。
等待,开始了。
这个过程,无比煎熬。
实验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周建国和李卫国两位老厂长,紧张地在实验室门口来回踱步,脚下的地面仿佛都要被他们磨出一道槽。
年轻的技术员们,则死死盯着精馏仪上那几个不断跳动的数字,仿佛想用眼神把纯度给瞪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