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数字化 > 第三十八章:李老的试炼

第三十八章:李老的试炼

    艺术再创作的核心,落在了“艺术评审委员会”上。这个临时委员会的成员,除了秦漠,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李老。

    姜窈知道,要想让这批数字藏品真正立得住,经得起业内和市场的挑剔,李老这一关,必须过,而且必须让他心服口服。

    她带着初步筛选出的几个藻井原始数据图和周韵、马跃做的几种不同风格的再创作小样,再次敲响了李老工作室的门。

    李老依旧在忙他的活计,看到他们,只是抬了抬眼皮。对于数字化项目最近的风波和新的商业计划,他显然有所耳闻,但态度不明。

    “李老,我们想请您把关一批数字藏品的艺术创作。”姜窈开门见山,将平板电脑递过去,上面展示着那个“重生·唐韵”藻井的多光谱扫描原图和各种风格的小样。

    小样有几类:一种是极度写实,几乎百分百还原扫描数据的;一种是进行了大胆的色彩提纯和夸张,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还有一种,是尝试融入动态元素,比如让莲花缓缓旋转,让卷草纹路如呼吸般微微脉动的。

    李老放下工具,接过平板,戴起老花镜,看得非常仔细。他苍老的手指在屏幕上慢慢滑动,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久久不语。

    姜窈和周韵、马跃屏息凝神,紧张地等待着。

    终于,李老开口了,他先是指着那个极度写实的小样:“这个,是标本,不是艺术。冷冰冰的,没有魂。”语气毫不客气。

    接着,他指向那个色彩夸张的:“胡闹!敦煌色有敦煌色的规矩,这么艳俗,跟夜市地摊上的灯有什么区别?糟蹋东西!”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那个带有微妙动态效果的小样上,停留的时间最长。那是周韵主导设计的,她小心翼翼地让中心莲花极其缓慢地旋转,仿佛在随风轻曳,周围的卷草纹路伴随着光影的细微变化,仿佛活了过来。

    “这个……”李老沉吟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敲了敲,“想法……有点意思。动静结合,倒是合了‘生生不息’的意头。但是!”

    他一个“但是”,让三人的心又提了起来。

    “动得太刻意!莲花转得像陀螺!这光影变化,太跳脱!失了藻井的庄严和稳定!”李老一针见血地批评道,“动,要若有若无,要合乎自然之理,要服务于‘静’的基调,不能喧宾夺主!”

    他的批评依然严厉,但姜窈却从中听到了转机!李老没有完全否定“动态”这个方向,而是在指导他们如何做得更好!

    “李老,您指点的是!”姜窈立刻表态,“那我们就在‘微动态’和‘氛围感’上做文章?比如,莲花旋转一周可能需要一分钟,几乎难以察觉;光影的变化模拟的是窟内一日晨昏的自然光晕效果?”

    李老瞥了她一眼,哼了一声:“算你还有点悟性。”这几乎等于默认了他们的方向。

    接着,李老拿起一支铅笔,在一张废纸上快速勾勒了几笔,正是那藻井中心莲花的简化轮廓:“你们要懂‘取舍’和‘强化’。原图很好,但再创作不是照搬。这里,莲瓣的弧度可以再饱满一丝,体现盛唐的丰腴;这里,卷草纹的走向,可以更流畅,强调生生不息的律动……色彩,要在原色的基础上,做‘提纯’和‘微调’,让它更通透,更符合数字屏幕的显示特性,但不能失真!”

    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将他一生对敦煌线条和色彩的理解,化为了具体而微的修改意见。这不再是排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和“合作”!

    姜窈赶紧让周韵和马跃记录下来。她看着李老那专注而虔诚的侧脸,看着他笔下流淌出的、对美的极致追求,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动。

    这位固执的老人,终于在他坚守了一辈子的艺术圣殿里,为科技打开了一扇门,并且,亲自开始为这新的探索掌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