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开局三妻,从寒门到九元及第! > 第九十七章 惊天黑幕!

第九十七章 惊天黑幕!

    三人回到院中,重新坐下。

    张承业和柳乘风的心都还悬着。

    “齐兄,这……这就完了?”张承业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就这么演了一场戏,就把消息递出去了?

    齐文昊端起桌上已经凉了的茶,喝了一口。

    “完了。”他的声音很平静,“鱼饵已经撒下去了,现在,就等鱼自己上钩了。”

    他放下茶杯,站起身,掸了掸衣袍上的褶皱。

    “柳兄,你随我出去一趟。”

    “我们去哪?”柳乘风一愣。

    “去拜访一位故人。”齐文昊的目光深邃,“有些事,也该去问个清楚了。”

    他又转向张承业,交代道:“张兄,你留在院里,戏还没演完。”

    张承业立刻会意,重重点头。“齐兄放心!我晓得该怎么做!”

    他今天就要继续当那个冲动易怒、一心只想讨回公道的愣头青,要让张三和他背后的人相信,自己就是个不足为惧的蠢货。

    ……

    齐文昊和柳乘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按照李侍郎信中留下的地址,一路问询,来到了一处僻静的街巷。

    和丞相侄子李文博那招摇的府邸不同,李侍郎的府邸显得很低调。门脸不大,青砖黑瓦,门口连石狮子都没有,只有两个神情严肃的家丁守着。

    齐文昊递上拜帖。

    很快,一个管家模样的人便匆匆迎了出来,态度恭敬的说道:“齐举人,柳举人,我家老爷已在书房等候多时,请随我来。”

    两人跟着管家,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处幽静的书房。

    书房里陈设简单,四壁都是书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一个身穿常服,鬓角微霜,面容清癯的中年人正站在窗前,负手而立。

    他听到脚步声,缓缓转过身来,正是吏部侍郎,李元照。

    “你们来了。”李元照的目光落在齐文昊身上,眼神有些复杂。

    他挥了挥手,屏退了左右。

    “都下去吧,没有我的吩咐,任何人不得靠近书房半步。”

    “是,老爷。”

    管家带着下人悄然退下,并关上了厚重的房门。书房里只剩下他们三人,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沉重。

    “坐。”李元照指了指一旁的椅子。

    齐文昊没有客气,和柳乘风一同坐下。

    “信,收到了。”齐文昊开门见山。

    “嗯。”李元照点点头,走到主位上坐下,亲自为他们倒了两杯茶。“路上,还顺利吗?”

    “不顺利。”

    齐文昊的回答,让李元照端着茶壶的手微微一顿。

    齐文昊没有等他再问,便将从望江县出发后遭遇的一切,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从西山荒林的伏击,到修车铺的黑店,从张屠户口中的漕运帮,到那个刻着船锚标记的木牌,从平阳驿遇到的张承业,到裕丰钱庄的三百两假银票,再到今天在城门口与丞相侄子李文博的冲突。

    柳乘风在一旁听着,虽然亲身经历,但此刻由齐文昊用平静的语气串联起来,他才真正感受到,这张从一开始就布下的大网有多么阴森。

    齐文昊说完,从怀里将那块“赵记粮行”的腰牌和那块刻着船锚的木牌,轻轻放在了桌上。

    “李大人,我说的这些,可对?”

    李元照的脸色随着齐文昊的叙述变得越来越凝重,他看着桌上那两块木牌,久久没有说话。

    书房里一片死寂。

    过了许久,李元照才长叹一口气,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无奈。

    “你推测的,全都对。”

    他看着齐文昊,眼神里满是惊讶。“我只在信中提点了一句王德海,没想到,你竟然能顺藤摸瓜,把整件事的脉络查得这么清楚。”

    “漕运帮是丞相在民间养的一股势力。”李元照的声音压得很低,“他们控制漕运,走私盐铁,伪造银票,无恶不作。这些年,不少不肯跟他们同流合污的官员和读书人,要么被暗杀,要么被诬陷入狱,下场都很惨。”

    “而那个李文博,就是丞相安插在漕运帮里,替他敛财和清除异己的头目之一。”

    “裕丰钱庄,同样是他们的产业。用假银票坑害外地举人,再‘顺理成章’的将你们送进大牢,断了你们的前程,这是他们用了多年的老手段了。”

    柳乘风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朝廷……朝廷就没人管吗?”

    李元照看了他一眼,苦涩的摇了摇头。

    “管?怎么管?”

    “丞相的党羽遍布朝野,从六部到地方,到处都是他的人。都察院御史弹劾的奏章堆得比人还高,可每一次,都被他用各种手段轻轻揭过。”

    “王德海回京之后,他们更是如虎添翼。如今的朝堂,已经是他们一手遮天了。”

    书房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齐文昊的心也沉了下去,他知道对手很强,但没想到已经强到了这个地步。

    “李大人,”齐文昊抬起头,目光灼灼,“那此次会试……”

    李元照知道他想问什么,这才是最关键,也是最凶险的地方。

    “本次会试,”李元照的声音愈发沉重,“主考官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正明,王大人。”

    柳乘风精神一振。

    “王大人?可是那个号称‘铁面御史’,连皇亲国戚都敢弹劾的王大人?”

    “正是。”李元照点点头,“王大人是我们清流一派的砥柱,为人刚正不阿。由他担任主考,对你们这些寒门学子来说,本是天大的好事。”

    “但是……”李元照话锋一转。

    齐文昊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但是,副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张敬之。”

    “张敬之?”齐文昊对这个名字很陌生。

    “张敬之,是丞相一手提拔起来的门生,也是他最得意的门生。”李元照的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在齐文昊和柳乘风的心上。

    “按照会试规矩,所有考生的卷子,会先由副主考官和底下的考官进行第一轮审阅,筛掉那些文理不通、字迹潦草的劣等卷。剩下的,才会送到主考官王大人的案头。”

    李元照看着齐文昊,一字一句的说道:“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齐文昊瞬间就明白了。

    这简直是一个必死的阳谋。

    无论你的文章写得多么好,只要你的卷子过不了张敬之这一关,就永远到不了主考官王正明的手里。他们甚至都不需要做什么手脚,只需要一个“文理不通”的由头,就能将你的卷子直接丢进废纸堆里。

    而你到死都不会知道,自己的十年寒窗,究竟是怎么被葬送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