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网危机如同一场及时雨,浇熄了部分因技术飞速发展而滋生的盲目乐观,让三界议会的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秩序的建立与管理,远比摧毁旧秩序更为复杂精细。在陆衍的主持下,《灵网及新兴技术安全伦理公约》迅速得到完善并强制推行,一系列相应的审查、监管机构也陆续设立,为未来的技术爆炸套上了必要的缰绳。
而随着灵网的稳定运行与积分体系的日益深入人心,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具争议的议题,不可避免地摆上了议会的桌面——“异界探索与交流”。
提出此议的,并非某一方势力,而是源于“基石号”数据库中对秩序天平遗留信息的深度破译,以及星骸遗民事件后,理事会出于安全考虑对太阳系周边进行的持续性监测。破译的信息和监测数据都隐约指向,在广袤的宇宙中,存在着并非如秩序天平般极端,但也拥有独特文明与力量的 “他界” 。同时,地球上一些自古遗留的、连通着未知之地的脆弱 “界门” ,也因天地规则的稳固而逐渐显现出活性。
“我们是应该主动打开门扉,拥抱星海,还是应该紧闭门户,固守家园?”
这个问题在议会中引发了空前激烈的辩论。
以张浩及部分官方、科研背景的议员为代表的 “探索派” 认为,闭门造车终将落后,唯有主动了解并接触其他文明,才能促进三界自身的进步,避免未来再出现类似秩序天平打上门来却对其一无所知的被动局面。他们主张,在确保安全和可控的前提下,谨慎地开启部分已知的、相对稳定的“界门”,进行有限度的探索与交流。
而以云鹤道长及部分传承悠久的修真大派为首的 “守成派” 则忧心忡忡。他们引用上古记载,言及异界并非皆是善邻,有些界域充斥着混乱魔物,有些则奉行弱肉强食的黑暗法则,盲目开启界门,恐为三界引来新的、无法预料的灾祸。他们认为,当下应以巩固自身为要,待新约体系彻底稳固,实力足够强大时,再考虑外拓之事。
双方各执一词,理由都相当充分,会议一度陷入僵局。
陆衍聆听着双方的争论,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一个又一个微小的符文。他能理解探索派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对发展的渴望,也能体会守成派对未知的警惕与对现有成果的珍视。
这并非简单的对错之争,而是发展道路上必然面临的风险与机遇的抉择。
沉思良久,就在争论声渐息,所有人目光再次汇聚于他时,陆衍缓缓开口:
“固步自封,确非长久之计。然盲目冒进,亦取祸之道。”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且极具操作性的方案:
“第一,成立 ‘界门管理司’ ,对所有已探明及新发现的‘界门’进行登记、评估与分级。依据其稳定性、对面能量反应及潜在风险,划分为‘禁绝’、‘观察’、‘有限接触’、‘可探索’等不同等级。”
“第二,启动 ‘先驱者计划’ 。招募自愿者,组成精干的探索小队,对评级为‘有限接触’及以上的界门,进行最初步的、以信息收集和非接触观察为主要任务的探索。所有探索行动,必须经过议会严格审批,并配备最高级别的紧急撤离与求援手段。”
“第三,也是底线。”陆衍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主动暴露地球坐标与我方核心实力。探索的前提是自身安全,交流的基础是平等互利。若遇恶意,有权动用一切手段,包括……永久封闭界门。”
这个方案,既给了探索派一个窗口,又为守成派设置了足够的安全阀,更明确了不可动摇的红线。最终获得了议会绝大多数成员的认可。
就在界门之议初步达成共识,众人准备散去之时,陆衍却独自留了下来。他走到“基石号”内部观测平台的边缘,透过巨大的灵能视窗,俯瞰着下方那颗蔚蓝的、正在新秩序下焕发生机的星球。
他的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包烧烤味的薯片,包装袋摩擦发出细碎的声响。他并没有吃,只是静静地拿着。
灵网中流淌的万家灯火,议会里争吵的众生百态,界门外等待的无限可能……这一切构成的宏大图景,却无法完全填满他心底某一处的空旷。
新约已然确立,体系日趋完善,世界正沿着预想的轨道前行。
可这条路,越往前走,身边那个曾经吵吵闹闹、总会在他专注于编码时偷偷拆开薯片的身影,就越是清晰。
他将那包薯片轻轻放在观测台的栏杆上,仿佛那里一直有一个看不见的人,会笑嘻嘻地把它拿走。
“快了。”他望着深邃的星空,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愫,有关切,有决然,也有一丝深藏的期待。
“等我把这最后几件事安排好,就去找你。”
“等着我。”
体系的完善,抵达某个临界。
故事的终章,与个人的归途,
正在星空的彼端,悄然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