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回1986当寡头 > 第35章 摆摊的尽头是……

第35章 摆摊的尽头是……

    当回到玛格丽塔家时,电视里正播放着苏联版的《猫和老鼠》,《兔子,等着瞧!》。

    奥丽娅陪玛丽莎看得入神,直到吉米和玛格丽塔手中沉甸甸的塑料袋发出窸窣声响,她才转过头,双眸一下子亮了起来。

    她礼貌地跟玛格丽塔道了别,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吉米,直奔第三建筑大街。

    街边的行人、公交车上的乘客、小区里的住户,但凡看到两人手上来自小白桦商店的塑料袋,眼里无不充满羡慕或嫉妒,奥丽娅在这一路的注视下,走路都带风,整个人轻飘飘的。

    特鲁索娃笑着把她们迎进门,随手翻看起吉米买回来的“战利品”。

    “好久没见过这种袋子了。”

    她摩挲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仿佛摸的是什么珍贵面料,脸上流露出一抹怀念之色。

    “咦?”

    奥丽娅从袋子中翻到一捆捆色彩鲜艳的塑料圈,“哥,你干嘛买这么多圈?”

    吉米直截了当道:“这些是摆摊用的。”

    “摆摊?”

    奥丽娅和特鲁索娃互看一眼,满是疑惑。

    吉米并没有过多地解释,而是在客厅里清出一块不大不小的空地,把买来的罐头、玩具、卫生纸,乃至烟酒,按照价格高低,一排一排地摆放在地上,然后递给她们几个塑料圈。

    “你们看好了啊,站在这条线的后面。”

    吉米站在两米开外的位置,“用这个圈去套前面这些东西,套中什么,就可以拿走什么。”

    两人一开始非常迷茫,但试着扔了几个圈后,渐渐地投入到游戏当中。

    尤其是当奥丽娅意外地套中了一罐价格不菲的蔬菜罐头时,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惊呼。

    特鲁索娃也被女儿激动的情绪所感染,专注地瞄着高价值的东西扔去,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看着她们的反应,吉米笑了笑。

    “这个叫‘套圈’。”

    “公园、街道,甚至是冬宫的广场,哪里人多我们就去哪儿摆,十戈比一个圈,一卢布的话,买十送一,你们觉得这生意有没有搞头?”

    “这听上去挺不错啊。”

    特鲁索娃先是一喜,但很快露出担忧的神色,“就这样去摆摊,警察肯定不会放任不管的,到时候被抓一个现行,又判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

    整个人顿时慌乱了起来,“不行!绝对不行!我不能再让你冒这个险!”

    “萨沙姑妈,时代不同了。”

    吉米自然不会打无把握之仗。

    早在1986年11月,苏联就颁布了《个体劳动法》,允许个体户的存在。

    若非自己身上背着案底,想申请营业许可证也通不过政审,否则何必考什么列宁格勒大学的预科,还要想办法搭上康斯莫尔的线呢?

    “真……真是这样吗?”

    听了一通解释后,特鲁索娃仍是不放心。

    “那还有假,报纸上都登了,我在监狱的图书馆里亲眼看到的。”

    吉米言辞凿凿道:“今年5月份生效,估计很多地方已经有人申请个体劳动许可证了。”

    奥丽娅歪着脑袋问:“可是哥,你已经考上了预科,为什么还要干这个呢?”

    吉米笑盈盈道:“这不是我给自己准备的,而是给萨沙姑妈的。”

    “我?”

    特鲁索娃顿时傻眼。

    “您卖格瓦斯实在是太辛苦了。”

    “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关键挣来的钱还不是您自己的。”

    吉米说套圈这个营生不一样。

    相对轻松不说,单是在物资紧缺且娱乐匮乏的苏联,这门生意绝对火爆。

    而且所获的盈利都是自己的,顶多年收入超过840卢布的部分,需要缴一点点税而已。

    “我就不用了吧。”

    特鲁索娃摇了摇头,“卖格瓦斯虽然辛苦了点,但好歹也是份固定工作。”

    吉米没有继续争辩,心里清楚姑妈舍不得砸掉这个铁饭碗,尽管只是个临时工的饭碗。

    想要扭转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唯有卢布最有说服力。

    “萨沙姑妈,要不这样,晚上我带您和奥丽娅去塔夫里切斯基花园那边试试看?”

    他话里透着一股自信,“就摆一会儿,看看结果到底怎么样。”

    ………………

    塔夫里切斯基花园是列宁格勒市历史悠久的公园之一,建于18世纪末的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等名著里都曾提及过这个花园。

    此时,拥挤的广场里,人声鼎沸。

    大爷大妈聚在一起,伴随着《喀秋莎》的旋律,跳着苏联版的“广场舞”。

    不少少男少女沿着花径散步约会,迎面向他们跑来的孩子们,结伴嬉闹,相互追逐。

    忽然间,小盆友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被摆在不远处的罐头、玩具、肥皂等东西所吸引。

    “哇,是金刚芭比!”

    “妈妈,我要小汽车,我要小汽车!”

    很快地,孩子的父母长辈们也围了上来,全都站在特鲁索娃用晾衣杆拦出的起点。

    “套圈啦套圈啦,我们的游戏是用圈套中什么,就可以拿走什么。”

    “10戈比1个圈,1卢布买十送一,11个圈,2卢布的话,再额外多送3个圈……”

    吉米手臂上挂着密密麻麻的塑料圈。

    老毛子还是头回见过这种形式的游戏,立刻生出浓浓的兴趣。

    其中一个中年男人两眼紧紧地盯着放在最远处的法国白兰地,下意识地吞了吞口水:

    “你是说只要用你这个圈套中的东西,就全部归我是吧?”

    “没错。”

    吉米笑着蛊惑道:“而且连续10次没有套中也没关系,我们还有安慰奖。”

    然后抖了抖塑料袋,“一个印有小白桦商店标记的袋子,保证不让你们空手而归。”

    “爸爸,我要那把枪,我要那把枪!”

    边上的小胖子拉了拉中年男人的手,吵吵嚷嚷。

    “行行。”

    中年男人不厌其烦,掏钱拿了11个红圈,分了8个给小胖子。

    其他小孩见状,哇哇大叫,求着喊着让家长掏钱,兴许让他们给自己花钱会抠抠搜搜,可一扯到孩子,便突然大方起来,何况摊上的东西对他们而言,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一群孩子眼神兴奋,像哪吒投掷金刚圈,冲着他们心仪的玩具而去。

    小胖子性子急,朝玩具手枪连扔5个圈,要么直接弹开,要么沾了边却没有套中。

    结果是越投不中,越着急,越着急,越投不中。

    恶性循环!

    偏偏,他隔壁的小女孩,随手一扔,第一个圈就套中了一个俄罗斯套娃。

    吉米随即喊一句:“恭喜这位小姑娘获得价值24戈比的套娃。”

    就像拼夕夕里砍刀,眼瞅其他人都砍到商品,小胖子更着急,果断放弃最想要的玩具手枪,转投距离更近的铁皮青蛙、“莫斯科人”汽车模型。

    一个,两个,三个……

    简直是非酋附体,6个圈,一个都没中。

    剩下最后两个圈,小胖子手里捏着汗,左右两旁,时不时就有大人帮小孩套中玩具,他赶紧拉拽了下中年男人。

    “爸爸,你帮我投,你帮我投!”

    “行。”

    中年男人满口答应下来,刚刚向白兰地丢去三个圈,结果一发未中。

    现在拿着最后的两个圈,毫不犹豫地朝白兰地又投了过去,仍然失了手。

    看着儿子热切的眼神,纠结了片刻,把目标换成了汽车模型,瞄准了很久,才投出最后一个圈。

    就在几乎要套中了汽车模型时,塑料圈一个触地反弹,弹飞了起来。

    “啊!”

    小胖子惨叫一声,可怜兮兮地瞅着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本想就此罢手,但心里一软,加之白兰地勾起了他的酒瘾,果断又掏出1卢布。

    就在此时,吉米不光递上圈,还送了一个价值1戈比的小白桦塑料袋。

    美其曰:安慰奖。

    一卢布就换来一个塑料袋?

    中年男人越想越亏,给了小胖子5个圈,自己打算用6个圈把本儿捞回来。

    于是他勇敢地A了上去,然后打出GG,烟酒罐头,一个都没中。

    小胖子也一无所获,瘪了瘪嘴:“别人家的爸爸都能套到玩具,我爸爸真不行,哎呦!”

    中年男人扇了下小胖子的脑瓜子,手里拿着两个塑料袋,宛若小丑一般,急切地想拉着儿子离开,可才退了一步,就越想越气。

    绝对不能说“男人”不行!

    更不能说“爸爸”不行!

    放眼望去,其他家长孩子皆有所获,于是咬咬牙又掏了1卢布,这次不求套贵的,只套容易的,终于套中最前排的卫生纸,先下一城,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套中一个大奖——

    “莫斯科人”汽车模型。

    “哇,爸爸,真棒!”

    小胖子兴奋地抱住汽车玩具,男人牵着他的手,昂起头,意气风发地回家。

    嘿嘿,这个在小白桦商店才卖24戈比。

    吉米见特鲁索娃忙着收钱,不禁感慨道:“果然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不愧是至理名言。”

    “哥,这话谁说的?”

    奥丽娅捡起散落一地的塑料圈。

    “契诃夫。”

    吉米随口回答。

    “契诃夫说过这话吗?”

    奥丽娅讶异不已。

    “当然!”

    “契诃夫还说过,‘我要拼命尽量多挣一些钱,以便夏天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干’。”

    吉米扫了扫眼前玩得不亦乐乎的男女老少,颇为遗憾地撇了撇嘴。

    果然,苏联老百姓并不是没钱,而是有钱没处花。

    只是可惜了,下的鱼饵只钓上了些小鱼,自己真正想钓的大鱼一条也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