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拂过地面的灰尘:“嗯,这些踩踏痕迹很杂乱,方向不一,不符合嫌疑人作案后逃离的特征,暂时可以排除。我们重点找有规律的印记,比如车轮碾压形成的平行痕迹,或者拖拽重物留下的划痕。”
两人逐层排查 1号楼,从一层到五层,每个空房间都仔细查看,除了散落的建筑垃圾和拾荒者留下的空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痕迹。“1号楼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去 2号楼看看。”杨林收起探照灯,和杨森一起下楼,前往 2号楼。
2号楼的结构与 1号楼相似,楼道内同样布满灰尘和碎石。当两人排查到三层时,杨森突然停下脚步,探照灯的光束定格在地面一处灰尘区域:“杨林,你看这里!地面有两道平行的印记,宽度大概 10厘米,间距 50厘米,像是车轮碾压形成的!”
杨林立即凑过去,蹲下身仔细观察:“确实像车轮印记!你看这两道印记,边缘有轻微的弧度,中间有淡淡的纹路痕迹,应该是轮胎花纹留下的。用测量尺量一下宽度和间距,记录下来。”
杨森拿出足迹测量尺,精准测量后说道:“宽度 10.2厘米,间距 50.5厘米,和常见的小型轿车或 SUV的车轮参数相符——之前老周说看到过黑色旧轿车在烂尾楼门口停留,这车轮印记说不定就是那辆车留下的!”
“别急着下结论,先提取印记样本。”杨林拿出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车轮印记,然后用石膏粉均匀撒在印记上,小心翼翼地涂抹,确保石膏粉填满印记的每一处细节,“等石膏凝固后,提取样本带回支队,和常见车型的轮胎纹路比对,看看能不能确定车型。另外,你用静电吸附器在印记周边吸附一下,看看有没有纤维或毛发。”
杨森按照杨林的指示,用静电吸附器在车轮印记周边缓慢移动,当吸附器靠近墙角时,指示灯突然亮起——吸附到了微量物质。“杨林,吸附到东西了!看起来是几根纤维,还有一点黑色的碎屑!”
杨林立即拿出纤维提取夹,小心翼翼地将纤维和碎屑夹起,放入密封袋中:“标记好位置——2号楼三层楼道靠近墙角处,车轮印记周边提取到纤维 3根、黑色碎屑若干。回去后让技术科检测纤维的材质、颜色,看看是否与死者外套的纤维一致;黑色碎屑可能是轮胎磨损产生的,也需要检测成份。”
两人继续在 2号楼排查,除了这处车轮印记,没有发现其他可疑痕迹。“有车轮印记和纤维碎屑,这已经是突破了!去 3号楼周边再仔细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更多印记。”杨林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和杨森一起前往 3号楼周边的空地。
3号楼周边的空地是尸体发现地的核心区域,之前已经初步勘查过,但两人还是决定重新细致排查。杨森的探照灯光束扫过一处杂草区域时,突然发现地面有一道浅浅的划痕:“杨林,这里有一道划痕!从杂草丛延伸到 3号楼门口,像是拖拽重物留下的!”
杨林立即走过去,蹲下身观察划痕:“划痕宽度约 15厘米,深度 0.5厘米,边缘不规则,确实像是拖拽重物时,物体底部与地面摩擦形成的。你看划痕的方向,从杂草丛指向 3号楼门口,和尸体所在的 3号楼三层房间方向一致——会不会是嫌疑人拖拽尸体时留下的?”
“很有可能!”杨森拿出静电吸附器,在划痕周边吸附,很快又吸附到几根纤维,“又提取到纤维了!颜色是灰色的,和死者外套的颜色一致!用纤维提取夹夹起来,单独密封,标记‘3号楼周边空地拖拽划痕处提取灰色纤维 5根’。”
杨林点点头,一边记录一边说:“如果这灰色纤维与死者外套的纤维一致,就能证明嫌疑人确实在这附近拖拽过尸体,这里很可能是抛尸路线的一部分。结合 2号楼的车轮印记,推测嫌疑人的作案过程可能是——驾驶黑色旧轿车将尸体运到烂尾楼,在 2号楼附近停车,然后拖拽尸体从 2号楼楼道走到 3号楼三层,将尸体丢弃在空房间内,之后驾车离开。”
“这个推测合理,但还有几个疑问。”杨森皱着眉头说,“第一,2号楼的车轮印记是在三层楼道,嫌疑人为什么把车开到三层?烂尾楼的楼道狭窄,车辆根本无法进入,这不符合常理;第二,拖拽划痕从杂草丛指向 3号楼门口,没有延伸到 2号楼,与车轮印记的位置不连贯,中间似乎有断层;第三,目前还没找到第一案发现场的线索,死者是在别处被杀害后抛尸到这里,还是在烂尾楼内被杀害的?”
杨林站起身,揉了揉膝盖:“你提出的疑问很关键。车轮印记在 2号楼三层楼道,这确实不合常理——车辆无法进入楼道,难道是嫌疑人搬运尸体时,携带的轮式工具留下的?比如小推车?但老周没提到看到过小推车,而且轮式工具的车轮印记通常不会有轮胎花纹。”
“也有可能是之前施工留下的车轮印记,和案件无关?”杨森提出另一种可能,“烂尾楼停工前,施工方可能用小型车辆运输材料,留下车轮印记也正常。”
“所以需要回去比对轮胎纹路和检测纤维成分才能确定。”杨林收起探照灯,“先去 4号楼和 5号楼勘查,看看有没有更多线索。”
两人随后排查了 4号楼和 5号楼,以及烂尾楼小区周边的施工临时路,除了在 5号楼门口发现一处模糊的车轮印记(因磨损严重,无法提取有效特征),没有其他新发现。“天色不早了,先把提取到的样本整理好,带回支队。”杨林看了看手表,已经是晚上 10点,“虽然有车轮印记和纤维痕迹,但还不能确定与案件的直接关联,死者身份也没确定,很多细节需要技术科鉴定后才能进一步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