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在西域省的投资集中于轻工业和农业,这确实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但是对西域省整体的经济格局影响并不大。
这套体系几乎完全依赖东非的技术和人员运营,一旦东非人员撤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还有教育和思想层面,西域省没有对应的改革,也就难以将现有的成果转化为自身的东西。
这一点可以参考苏联,在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苏联工业发展中就呈现出管理混乱,资源浪费严重,工人素质低下等现象,到了二五计划时期,苏联政府和企业的表现就比较游刃有余了。
苏联的工业化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这还是建立在苏联具备一定工业基础和教育相对完善发达的基础上,西域省面临的困境只会比苏联更大。
不过东非本身就不是想彻底的改变西域省,所以对西域省的扶持只流于表面也就不奇怪了,这更像一场西域版的“洋务运动”。
未来东非从西域省撤出后,顶多也就是留下一批有工作经验的工人,一堆不经过整顿难以自主运行的工厂和企业。
不过,这种短时间的繁荣,放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远东帝国,对于这样一个西北地区而言,也是十分难得和宝贵的了。
……
1936年10月21日。
东非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有条不紊的扩大自身影响力和军事存在的时候,这也挑动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
可以说现阶段英国最担心两个国家,排在第一位的毫无疑问是德国,然后就是东非。
因为在1936年,东非的一系列政治外交和军事行动,几乎都和英国的势力范围或者利益区域扯上关系。
在欧洲方向,西班牙内战背后有东非人的身影,而英国本身在西班牙有大量投资,同时英国也要考虑东非参与西班牙内战,这是否意味着东非和德国,意大利达成了默契。
这是尤为关键的一点,英国不能容忍东非和德国合作。东非如果和德国合作,那必然会有一个“敌人”,而能让东非和德国团结的“敌人”,很大概率就是英国和法国。
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发生,比如德国谋取欧洲利益,而东非则索取英法德海外殖民地,那两国就存在短时间里合作的基础。
在非洲方向,北非铁路的开通,还有东非在西非地区的活动,也对英国在非洲的利益形成了威慑,比如埃及,尼日利亚这些殖民地。
最后是亚洲方向,东非在瓜达尔,西域省还有南洋地区的活动,也让英国政府感到恐慌,毕竟这几个地区,几乎是围着英国的印度殖民地。
为此,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紧急召开了内阁会议,讨论东非问题。
“各位1936年以来,我们国内经历一段相对混乱的时期,同时因为德国的威胁,以至于现在帝国忽视了其他方向的国际变化。”
这里所说的混乱,指的是英国王室因为王位问题,在年初导致英国国内政治出现了动荡。
1936年年初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即位为王,也就是爱德华八世,在即位数月后他向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求婚,引发宪政危机
英国及各自治领明确反对爱德华八世这一做法,无法接受一位两度离异且前夫均在世者将成为王后这一现实。最终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其王位由其弟阿尔伯特继承,即乔治六世,这次危机才算解除。
爱德华八世的婚姻和英国的宗教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同时导致了国王和政府的对立,这挑战了“君主立宪”的原则,也对英联邦稳定产生恶劣影响,最后还有社会道德问题。
面对来自政府、教会、公众和整个英联邦的巨大压力,爱德华八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放弃与辛普森夫人结婚,要么退位。
总而言之,爱德华八世退位事件,在英国1936年初引发了较大的波澜,也让英国政府的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停摆,对外关注也自然会有所下降。
鲍德温首相说道:“现在帝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之中,帝国的世界霸权正在受到巨大的挑战,我们内阁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帮助帝国摆脱危机。”
“在1936年我们一直提防着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但是却忽视了东非方面的动作,而东非在1936年里,已经悄然完成了对帝国战略上的包围。”
“从西非的达赫拉湾到多哥兰,再到北非的班加西港,欧洲的西班牙还有达尔马提亚,再到波斯湾,瓜达尔和远东,随处可见东非人的身影。”
“东非军队正在加速构建一套强大的海外军事系统,通过不断兴建港口,机场和军事基地,构筑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块大陆的强大影响区域。”
“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和印度洋沿岸,东非已经成为了英国海外利益的最主要潜在威胁之一。”
“如果东非再和其他国家勾结,那么毫无疑问,对于帝国建立的世界体系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如果不能摸清楚东非的真实想法,我们可能失去印度,埃及,尼日利亚,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和英国息息相关利益所在区域。”
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威廉·奥姆斯比-戈尔这时说道:“我很认同首相阁下的判断,可以说在整个19世纪,英国做出最错误的战略就是忽视了东非这个非洲国家的崛起。”
“如果没有东非,那英国在非洲将是毫无疑问影响力和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不是让非洲出现一个威胁到帝国霸权的庞然大物。”
“而且东非的成长速度过于惊人,它的野心已经不仅仅满足非洲大陆,而是向着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扩散。”
“而上述区域又都是英国利益的核心区域,我们在南美的利益,就已经被东非和美国剥夺,欧洲的利益受到德国的严峻挑战,而世界大战期间,东非也是导致我们没有将德国彻底压制下去的重要因素。”
“而印度洋方向,东非更是我们直接的威胁,印度,澳大利亚,波斯这些国家和地区都面临东非的军事威胁。”
印度事务大臣泽特兰侯爵对于这一点就深有体会,他向内阁成员们说道:“过去的二十年里,东非建设了一个对印度的包围圈,在东面有他们的普吉岛军事基地,西面是瓜达尔军事基地,在北面他们的手伸入远东帝国西域,阿富汗还有锡金等地方。”
“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和东非交恶,东非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里把印度和本土的联系切断,让我们永远失去印度这个帝国最核心的殖民地……”
随着两位殖民地事务大臣的讲述,英国内阁的其他人员也纷纷对东非进行了分析,最后他们很悲哀的得出结论,那就是英国拿东非没有一点办法。
鲍德温首相苦笑着说:“早在19世纪末,我们就已经预料到无法遏制东非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无法想象东非在20世纪前期会发展的如此迅速。”
“这个海外怪物,可以说是我们一手放任出来的,不过现在在追究责任也为时已晚。”
从南非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就已经很清楚,再也无法限制东非的发展,甚至英国想找出一个遏制东非发展的棋子,都没有可以利用的对象。
甚至英国都无法像对待美国一样对付东非,美国周边好歹还有墨西哥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在南美还有巴西,阿根廷这种体量上勉强说的过去的国家。
东非旁边一个像样的国家都没有,英国从始至终都不会考虑埃及,南非成为对抗东非的棋子。
鲍德温首相无奈的说道:“我们和东非的外交只能处于被动的状态,甚至不能得罪东非,现在东非还能保持克制,都已经算是对我们的最好的结果了,如果是德国那种国家,说不定早就把我们海外的利益连根拔起了。”
财政大臣张伯伦这时开口说道:“即便如此,我们在应对东非问题上,也不能完全不出力,坐以待毙。”
“现在英国的工作应该是避免我们被拖入战争中,不管欧洲还是亚洲都不能爆发一场针对英国的大战。”
对于1936年的英国来说,现在所有的活动,都围绕两点进行,那就是尽力维护其庞大的全球帝国,以及避免在欧洲和亚洲卷入一场大规模战争。
张伯伦继续说道:“我们在世界的统治已经不再稳固,完全要看其他国家的脸色,尤其是德国和东非。”
“这两个国家任何一个发起一场针对英国的战争,英国都将不可避免的彻底没落,将世界的权柄交出来。”
“因此,我们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能够让英国完全置身事外,尽可能保留我们的利益。”
这明显是很丧气的话,也证明了如今英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失势。
“不要说东非和德国,就算苏联,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哪一个也不是现在英国能够应付的。”
“我们的工作,应该转移到挑拨这些国家的矛盾和争端上来,从而让他们忽视英国,同时应该拉上法国,法国和我们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所以两国更应该在对外政策上保持一致,抱团取暖。”
鲍德温首相对于张伯伦的建议表达了肯定,他说道:“既然我们无法限制东非,也应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至少不让东非把所有的关注放在英国身上。”
“所以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接下来帝国对东非的外交工作应该这么开展,在南美挑拨东非和美国的关系,在欧洲让他们和德国矛盾激化,在中东让苏联和东非竞争,在远东让日本和东非对垒。”
“这个方针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就比如挑拨美国和日本,东非,苏联等国家的矛盾。”
“挑拨日本和苏联,美国,东非之间的矛盾。”
“挑拨德国和苏联,东非之间的矛盾。”
“挑拨苏联和德国,东非,美国,日本间的矛盾。”
“让德国,东非,苏联,美国,日本五个国家混乱起来,英国才有可能置身事外。”
作为世界知名的搅屎棍,果然英国在对外问题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恶心所有人。
张伯伦对鲍德温首相的这个策略就表达了支持态度,他说道:“这五个国家,也是对英国威胁最大的五个主要国家,如果能够让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对于英国而言是最有利的。”
德国威胁的是英国在欧洲的利益,这也是英国最核心的利益,关系着英国本土的存亡。
然后是苏联,苏联对英国的威胁,更准确的说是英国上层阶级的威胁甚至要超过德国。
东非则是英国海外利益的最大威胁者,超过半数的英国海外殖民地都面临东非的威胁。
然后是日本,日本目前是侵蚀英国在远东利益的主要破坏者。
最后是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毫无疑问对英国的威胁最小,甚至某种程度上是英国唯一可以合作的对象,如果英国衰落的结局无可避免,那通过和美国交换利益,是英国尽可能保全其利益的唯一选择。
鲍德温首相说道:“德国,东非,日本和苏联这四个国家,是以后英国外交事务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挑拨他们之间的矛盾。”
“让德国和苏联对峙,可以缓解我们在欧洲的压力,而让其他国家和东非发生冲突,可以稳定我们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利益,最后是日本,我们要先激化美国和日本的矛盾。”
“不应该先让日本和苏联对上,那样苏联现在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优先对付德国,毕竟德国比苏联还是有些强大……”
鲍德温首相看来,德国和苏联两个国家如果能够先两败俱伤,对于英国是最有利的,否则的话,德国先对付西欧,英国的其他方向战略也就不用考虑了。
那个时候,英国唯一要想的就只剩下是否能在德国对西欧战争中存亡下来的问题。
所以在明确阿道夫政府必然会发动战争的前提下,优先挑拨德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放在首位,而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过多的削弱苏联,因为苏联本身就已经比德国落后太多。
所以,在德国和苏联开战前,对英国而言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日本不会配合德国在东面对苏联展开进攻。
等到苏联和德国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英国就可以拉上法国,重新稳固两国在欧洲事务上的主导权,再借助整个欧洲的力量,来维持两国海外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