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潭边的灵米穗晒得半干时,张铁柱用连枷打了第一束穗子。谷粒“哗啦啦”落在铺好的麻布上,淡金色的颗粒滚得满地都是,胡媚儿蹲在地上捡谷粒,指尖沾着细碎的糠皮,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铁柱哥,你看这谷粒多饱满!咱们种的比陶罐里的老种还好呢!”
冰瑶正用簸箕扬去谷糠,风顺着谷口吹过来,轻扬的糠皮像雪似的飘落在潭边的灵草上。她低头看着簸箕里的谷粒,指尖轻轻拂过,能感觉到每颗谷粒里都藏着淡淡的灵气:“这土的灵气比我想的足,灵米吸了三个月,比图鉴上写的品质还好。要是扩种,说不定能收更多。”
张铁柱放下连枷,擦了擦额头的汗——打了半个时辰穗子,竟没觉得累,反而丹田处的暖意更顺了。他走到灵米田边,看着之前种的两小块地,又往木屋西侧的空地望了望:“那边的坡地平整,离潭水也近,正好扩种。咱们多开些地,明年不仅够自己吃,还能留些当种子,说不定能种满整个谷口。”
胡媚儿立刻蹦起来,拉着两人的手往空地走:“快看看!我早就觉得这地方适合种地了!你看这土,黑油油的,比之前的地还肥!”
三人蹲在空地上,张铁柱用锄头挖了块土,捏碎了看——土粒细腻,混着些灵草的根须,确实比之前的地更肥沃。冰瑶指尖探进土里,感受着灵气的流动:“这里的灵气比潭边稍弱些,但只要咱们提前沤肥,再用灵草水浇灌,肯定能种好。”
“那咱们明天就开始翻地!”胡媚儿拍着巴掌,“我去割些灵草沤肥,冰瑶姐姐你准备灵草水,铁柱哥你劈些木头做新的锄头,咱们分工合作!”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张铁柱就去谷里砍了几棵结实的青冈木,在木屋前的石板上打磨锄头柄——青冈木硬实,握在手里不打滑,正好做锄头柄。胡媚儿则挎着竹篮,在潭边割灵草,专挑嫩的割,说这样沤出来的肥更有劲;冰瑶则去木屋后挖了个更大的坑,把胡媚儿割来的灵草铺进去,层层撒上潭边的湿土,再浇上灵泉水,等着灵草慢慢发酵。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三人就扛着工具去空地翻地。张铁柱新做的锄头趁手,一锄头下去能挖半尺深,土块被翻得松松的;冰瑶跟在后面,用寒冰气冻裂大土块,指尖的寒气刚碰到土块,“咔嚓”一声,土块就碎成了细粒;胡媚儿则拿着小竹耙,把碎土耙匀,还时不时弯腰捡出藏在土里的小石子。
灵灵也跟着凑热闹,落在张铁柱的锄头把上,啾啾叫着,好像在给他们加油。胡媚儿笑着把它捧下来:“小机灵鬼,别站在锄头上,小心被晃下来!等咱们种完灵米,给你编个新窝。”
翻地比上次更费劲——这次要开的地是之前的三倍大,坡地边缘还有些半人高的灌木,得先砍了才能翻土。张铁柱砍灌木时,冰瑶就在旁边用寒冰气冻硬灌木的根部,让他更容易把根挖出来;胡媚儿则把砍下来的灌木捆成捆,堆在木屋旁当柴烧。
中午歇脚时,胡媚儿从布包里拿出早上蒸的灵米糕,分给两人:“快尝尝!我放了点蜜枣,甜乎乎的,吃了有力气翻地。”
张铁柱咬了口灵米糕,软糯香甜,咽下去时,丹田处的暖意涌上来,刚才翻地的疲惫竟消了大半:“咱们媚儿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灵米糕比镇上点心铺的还好吃。”
冰瑶也点了点头,浅眸里带着笑意:“灵米本身就养人,再加上蜜枣,又甜又补,确实适合当干粮。”
歇够了,三人又接着翻地。下午的太阳比早上烈,张铁柱的额头上满是汗珠,胡媚儿就拿着布巾,时不时帮他擦汗;冰瑶则去潭边打了桶灵泉水,让两人渴了就喝——灵泉水带着灵气,喝了能解乏。
一直忙到夕阳西下,才把大半的地翻完。张铁柱看着翻好的土地,黑油油的一片,心里满是成就感:“明天再把剩下的地翻完,后天就能撒种了。等撒完种,咱们在田边挖条小水渠,引潭水过来,以后浇水就方便了。”
胡媚儿点头:“我明天去编几个小竹篮,撒种的时候用,能撒得更匀。冰瑶姐姐,你明天再沤些灵草肥吧?多些肥,灵米长得更好。”
冰瑶应下:“好,我再去割些灵草,顺便看看之前沤的肥有没有好。”
回到木屋时,天已经黑了。张铁柱去灶膛生火,煮了锅灵米粥;胡媚儿则去喂灵灵,给它撒了把灵米糠;冰瑶则拿出《草木图鉴》,翻看着灵米种植的注意事项,时不时在纸上记些要点。
灵米粥煮好时,谷里静悄悄的,只有潭水潺潺的声音。三人坐在木屋前的青石上,捧着粗瓷碗喝粥,灵灵站在胡媚儿的肩头,时不时啄口她手里的粥粒。暖潭的水汽飘过来,带着灵米的香气,连风都变得暖融融的。
“等灵米种完,咱们再种点别的吧?”胡媚儿喝着粥说,“我想种点灵菜,比如灵白菜、灵萝卜,冬天就能吃火锅了。冰瑶姐姐,你说谷里的土能种灵菜吗?”
冰瑶点头:“应该能。灵菜比灵米好种,只要有灵气和温水,就能长得很好。等灵米撒完种,咱们就在田边开片小菜地,种些灵菜试试。”
张铁柱笑着说:“好啊!等灵菜长出来,我给你们做灵菜火锅,再配着灵米酒,肯定暖和。”
胡媚儿眼睛一亮:“太好了!我还要在小菜地边种些花,比如野蔷薇、牵牛花,好看又能驱虫。”
三人越说越高兴,连粥都喝得快了些。夜里挤在木屋的床上,胡媚儿靠在张铁柱怀里,还在念叨着种灵菜、种花草的事;冰瑶靠在他肩上,手里捏着记满要点的纸,想着明天沤肥的事;张铁柱则闭着眼睛,感受着怀里两人的温度,心里踏实得很。
第二天一早,三人继续翻地。剩下的地不多,中午就翻完了。下午,张铁柱在田边挖水渠——从潭边引了条细流,顺着田埂绕着新地走,这样浇水时,只要把水渠的口子打开,灵泉水就能顺着渠流进地里;胡媚儿则编好了小竹篮,还在竹篮底钻了些小孔,方便撒种;冰瑶则去查看之前沤的灵草肥,见肥已经沤好了,黑油油的,带着灵草的清香,就把肥运到新地里,均匀地撒在翻好的土上。
第三天,终于到了撒种的日子。三人早早起来,把灵米种倒进小竹篮里。张铁柱在前头用锄头划垄,冰瑶和胡媚儿跟在后面撒种——胡媚儿拿着小竹篮,轻轻晃动,灵米种顺着竹篮底的小孔均匀地落在垄沟里;冰瑶则用手轻轻拨土,把灵米种盖住,动作轻得像怕碰伤它们。
撒到一半时,胡媚儿忽然指着远处的山坡:“你们看!那边好像有只小鹿!”
三人抬头一看,只见山坡上站着只梅花鹿,正低着头啃灵草,见他们看过来,也不害怕,反而抬起头,眨着大大的眼睛看着他们。张铁柱笑着说:“这谷里的动物都不怕人,说不定以后咱们种的灵米熟了,它们还会来帮忙看管呢。”
胡媚儿点头:“那咱们以后别伤害它们,要是它们来吃灵草,就给它们留些,反正灵草长得快。”
冰瑶也笑了:“好啊。这谷里的灵气养人也养动物,咱们和它们好好相处,谷里才更热闹。”
撒完种,三人又用灵泉水浇了遍地。看着新种的灵米田,比之前的大了三倍,黑油油的土地上泛着灵气的光,三人心里都满是期待。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更忙碌了。胡媚儿每天都要去灵米田边查看,给灵泉水渠清淤,还在田埂上插了些小树枝,做了标记,怕不小心踩坏幼苗;冰瑶则每天用灵气滋养土地,指尖的灵气像细雨似的洒在田地里,促进灵米发芽生长;张铁柱则在田边搭了个小棚子,方便他们歇脚,还在棚子边种了些灵草,既能遮阳,又能驱虫。
灵米发芽的那天,胡媚儿一大早就在田边等着。当看到土面上冒出点点嫩白的芽尖时,她激动地跑回木屋,拉着张铁柱和冰瑶来看:“发芽了!新种的灵米也发芽了!你们快来看!”
三人蹲在田边,看着满地的嫩芽,心里都暖暖的。张铁柱摸了摸胡媚儿的头:“咱们的努力没白费,等这些灵米熟了,咱们就能有吃不完的灵米了。”
冰瑶也点了点头:“等灵米长到半尺高,咱们就给它们施肥、除草,让它们长得更壮实。”
胡媚儿笑着说:“我还要给它们编些小支架,怕它们长高了被风吹倒。对了,咱们还可以在灵米田边种些灵豆,灵豆藤能顺着支架爬,既不占地方,又能给灵米遮阴。”
三人说干就干。张铁柱砍了些细树枝,在灵米田边插成小支架;胡媚儿则去撒了灵豆种;冰瑶则给灵米施了次肥,还除了草。
日子一天天过去,灵米苗长得飞快,灵豆也发芽了,顺着支架慢慢往上爬。灵米田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灵豆藤缠绕着支架,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整个谷里都充满了生机和灵气。
这天,三人坐在田边的小棚子里歇脚。胡媚儿靠在张铁柱怀里,手里拿着朵灵豆花,轻轻嗅着花香;冰瑶靠在他肩上,翻看着《草木图鉴》,时不时和他们说说灵米的生长情况;张铁柱则看着眼前的灵米田,心里满是成就感。
“等灵米熟了,咱们就把木屋再扩建一下吧?”张铁柱忽然说,“现在的木屋有点小,扩建后能多放些东西,还能给灵灵搭个更大的窝。”
胡媚儿眼睛一亮:“好啊!我想在木屋旁边盖个小厨房,专门用来煮灵米粥、蒸灵米糕。冰瑶姐姐,你想在木屋旁边盖什么?”
冰瑶想了想,浅眸里带着笑意:“我想盖个小药房,用来炼药、晒草药。这样咱们采的草药就有地方放了,炼药也更方便。”
张铁柱点头:“好!等灵米收完,咱们就开始扩建木屋。盖个大厨房,再盖个小药房,让咱们的家更热闹、更舒服。”
夕阳西下,把灵米田染成了金黄色。三人坐在小棚子里,看着眼前的美景,听着潭水潺潺的声音,感受着身边的温暖,心里都满是幸福。
他们知道,只要三人在一起,一起努力,一起奋斗,这谷里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他们的家会越来越温馨。灵米会一茬一茬地熟,灵菜会越长越旺,木屋会越来越大,他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晚上,三人挤在木屋的床上,胡媚儿靠在张铁柱怀里,小声地规划着未来的日子:“等木屋扩建好了,咱们就去镇上买些新的锅碗瓢盆,再买些花布,给木屋做些新的窗帘和褥子。冰瑶姐姐,你说咱们要不要再养些小动物?比如小兔子、小山羊,这样谷里就更热闹了。”
冰瑶点头:“好啊。小兔子和小山羊都很可爱,还能帮咱们吃些杂草。等灵米收完,咱们就去山里找找,看看有没有迷路的小兔子和小山羊,把它们带回来养。”
张铁柱笑着说:“都依你们。只要你们开心,咱们就把这谷里变成咱们的世外桃源,有花有草,有动物有粮食,有你有我,还有咱们温暖的家。”
胡媚儿和冰瑶都点了点头,靠在张铁柱的怀里,慢慢进入了梦乡。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在三人的脸上,温馨而美好。灵米田在月光下静静地生长,灵豆藤在支架上慢慢攀爬,整个谷里都充满了宁静和幸福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