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九百零一章 建议开纺织作坊

第九百零一章 建议开纺织作坊

    有些事情,皇后做起来比皇帝方便。

    比如下令查那些来求娶宫女的人,比如替宫女们寻找家人亲眷,再比如在京郊开纺织作坊安顿无所依的宫女们。

    潘筠跟着女官走进坤宁宫时,汪皇后正拉着钱皇后看摆在院子里的纺机和织机。

    一看到潘筠立即招手:“国师快来看,这是工部才送来的纺机和织机,说是国师给的图纸。”

    潘小黑轻巧的从屋顶上跳下,灵巧的窜上旁边的假山,心中嗤笑一声:【分明是从我的记录里抄的。】

    潘筠只当没听见,冲两位皇后拱拱手后笑道:“两位娘娘试着觉得如何?”

    汪皇后伸手,当即有个宫女奉上三卷颜色、大小不同的线:“这是宫女们用纺机纺出来的线,因不够熟练,花了一个时辰。”

    一旁的宫女道:“若用熟了,奴婢一刻钟便可纺出这些线来,这纺机增加了三倍的锭数,织机的效率也提高了近三倍。”

    汪皇后又让宫女拿上来半卷布:“这是我们刚刚用这台织机织的,其他都好,就是要使的力太大了,宫女们织上两刻钟速度便减缓,反倒不如之前的织机好用。”

    潘筠接过看了一眼,再去看织机,便微微一笑:“这台织机还可以再改,我会替换掉一些材料,使它更顺滑,更省力,除此外,我还可以造出借用水力和风力的织机。”

    汪皇后眼睛微亮:“我听来送纺织机的工部官员说,你们最近还造了风力水车,很是管用,风力织机也是如此吗?那岂不是要露天纺织?若是下雨怎么办?或是风沙大了,线和布匹脏污怎么办?”

    汪皇后也才十九岁,刚成婚不到一年,性格还有些跳脱,皱了皱鼻子道:“国师从小在京城长大,应该知道的吧?每到冬春,京城风沙都很大,最大时,漫天黄沙,人出门一趟回来能从脸上刮下两斤泥,这织机放在室外还了得?”

    潘筠被她夸大的说辞说的哈哈大笑起来,乐道:“不在室外,风车可以放在屋顶之上,做屋顶时稍加设置便可杜绝风沙倒灌,女工们需要用到织机时,就把织机的牵引绳系上便可用。”

    潘筠给她算了一笔账,若新的织机和纺机能成规模用上,效率可以比现在的纺织作坊提高三倍。

    “纺工专司纱线,织工专司提花,若能产业分工管理,依我看,效率还能再提高两倍。”

    汪皇后半信半疑:“只是分工就能提高两倍的效率?”

    一直沉默的钱皇后若有所思,欲言又止。

    汪皇后看见了,立即抱住她的手道:“皇嫂莫非知道?”

    钱皇后脸微红,声音微小地道:“我只是想起幼时跟着父亲去军营里看工匠们打箭头,他们一打一装很是费力,后来父亲将他们分工,十七人专司打箭头,三人专司组装,明明都是二十人,分工之后效率却提高了三分之一,很是不可思议。”

    潘筠:“专人专司,不仅节省了换手的时间,动作也更加熟练。”

    汪皇后当即道:“好,那我们的纺织作坊便也分工,专人专司。”

    钱皇后见汪皇后一脸兴奋,有些迟疑道:“先祖有令,皇室不得与民争利,我们这样,怕是群臣有意见。”

    潘筠亦点头:“是极,所以我们要提前把他们的嘴巴堵上。”

    汪皇后皱眉:“这怎么堵?我们建纺织作坊是为了安顿出宫的宫女,又不为争利。”

    钱皇后:“作坊既然开起来了,便一定要赚钱,否则不也是浪费国家钱财吗?而赚钱,就一定涉及争夺民财。”

    潘筠拢手道:“不想赚钱的作坊不是好作坊,对作坊里的工人也很不利,但赚的钱若用于民,百官便不能再说娘娘在与民争利了。”

    两位皇后对视一眼,都觉得潘筠说得有道理。

    “那这钱要怎么用之于民?”

    看着两位年轻的皇后,潘筠叹息一声。

    她们皆非权贵豪奢之家出身,所以她们皆疼惜平民,怜贫惜弱,大明的皇后都极重名声,每个女孩子都有一颗做贤后的心。

    因为她们的前辈做得太好了,马皇后、徐皇后、张皇后,每一个都是可以名垂千古的贤后。

    但她们也家境富裕,虽见过民生,却不知民生有多疾苦。

    用之于民的慈善事业,不管多少钱都不够。

    汪皇后刚刚做皇后,钱皇后也没当几年皇后,她们所知道的慈善事业就是给慈幼院捐钱捐衣捐粮,却不知,好的慈善事业是可持续发展,是授人以渔。

    潘筠道:“既然钱是从纺织作坊的女工们身上赚的,那便用于天下的女子和孩子吧。”

    潘筠提了好几个建议,比如待纺织作坊赚钱之后,两位皇后可以在京城办一个纺织学院,专门教贫困的女孩子们纺织;

    “有了谋生的手段,将来不论沦落到哪里,她们都能生存。”潘筠道:“两位娘娘是国母,父母之爱子,莫过于此了。”

    两位皇后被潘筠说得心潮澎湃起来:“我们是他们的母亲!”

    潘筠颔首:“是,娘娘们是国母。”

    汪皇后眼中闪亮,就连钱皇后的眼中都闪过泪光,眼中的灰白之气散去不少。

    一旁钱皇后的女官看见,心中激动,紧紧地攥紧手。

    她本想劝钱皇后不要过多参与汪皇后的事。

    毕竟现在汪皇后才是皇后,是国母,可看着钱皇后眼中重现亮光,身上也有了生气,她便不舍得劝阻了。

    汪皇后也发现了钱皇后的变化,高兴不已。

    她一口应下,追问潘筠:“除此外还有吗?”

    潘筠微微一笑道:“当然有,除了纺织学院,两位娘娘还可以在慈幼院旁多设几个学堂,除了慈幼院里的孩子,家中贫困的孩子,不论男孩女孩都可以去上学。”

    又道:“还可以用钱去赎买奴婢,让她们从良,送到学堂或者纺织学院里去学本事,再到纺织作坊干活……”

    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