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九百五十八章 周王入京

第九百五十八章 周王入京

    第二天安辰就用电报汇报,南昌并无反叛之意,因为他们虽然有大量不在册上的私兵,但他们手中拿的不是刀剑和枪,而是锄头、镰刀和铲子。

    这些私兵,全是被隐藏下来的军户,全部被当地驻军将领用做佃农和长工,为他们耕作、经商。

    不错,这些人还要帮着将军们拉货、建房子、修路等。

    他们不仅自己用,还把这些私兵出租给当地的士绅豪族,谁家要建房子、修路和拉运货物,都可以叫他们去,所赚的工钱,这些私兵拿一半,将军们截留一半;

    有个叫朱留的参将,他更狠,他手底下的兵被当做牛马一样使唤,出去给士绅们砸石头,建房子,所得的工钱一文都不给士兵,只保证士兵们的一日三餐而已。

    皇帝气死了,忍不住在乾清宫里嗷嗷叫,怒问道:“我大明士兵,难道一丝血性也没有了吗?都到了这地步,怎么还不反?”

    皇后:“……陛下,您才是皇帝,你让他们反你?”

    “不是反朕,是反他们,”皇帝扫视一圈,见屋里没别人,就小声嘀咕道:“谁叫朕不能活,朕就叫谁不能活,他们若是反了那些将领,朕也能早点知道他们受的苦。”

    潘筠慢悠悠地放下茶杯,道:“陛下,他们还有家人在呢。这些驻军和边军不一样,他们世代为兵,军属都住在一起,壮丁就近服役,一部分会被抽调到边镇。”

    “去了边镇的士兵不提,留在驻地的,祖父兄三代都在军中,母亲妻儿便在营外的村里耕种军田,谁敢反,谁又能反?”

    皇帝张了张嘴巴,半晌说不出话来。

    潘筠垂眸,转着手中的茶杯道:“陛下,军户和匠户制要改了,祖生父,父生子,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一直是军户,他们以前可以通过打仗累积军功晋升,但现在,他们只能世代成为好利之人的佃农、长工。”

    “士兵是保护国家,保护君王的盾,而今屯田制废弛,长此以往,我大明百万雄兵的战斗力还剩多少?到时若再遇到像瓦剌这样南侵的势力,大明还能守住疆土,守住京师吗?”

    皇帝沉默半晌,问道:“他们是不是也意料到了这一点,所以这次清查军务才进行下去的?”

    潘筠道:“陛下要感谢英国公,他老人家在大同时便算到了将来,他提前给您铺了路,您得走下去,还要走好了,才不枉他一番布置。”

    取消军户和匠户,进行军制改革,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更不是现在可以办的。

    但是,他们可以提前准备,至少,军政改革的共识需要有。

    皇帝决定这段时间找文臣武将们聊一聊,先问问谁有好主意,顺便筛选一下支持改革的大臣,该提拔的提拔,该调任的调任。

    等到时机合适再动手。

    国师说过,国事宁稳勿急,尤其是改革。

    不然,急切的改革造成的危害甚至是固守成规的十倍、百倍。

    而除了文臣武将外,他也要了解一下宗室们的想法。

    正好,他过寿,这次很多藩王都会进京。

    皇帝是八月初三的生辰。

    周王及其世子也带着人进京贺寿。

    周王一脉是嫡出,而且周王的地位在诸藩王中一直有些特别。

    第一任周王,是朱元璋最受宠的儿子,封地都是直接给的中原。

    所以,朱允炆即位之后,最忌惮的其实是周王。

    就连朱棣靖难成功,之后最戒备的也是周王这个同母弟弟。

    周王应该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一生谨慎小心,几乎不管军政,也不插手地方事务,一心只搞医术。

    后来王位传给儿子,即潘筠见过的那位老周王,这位老周王除了跟他爹一样爱搞医术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搞戏剧创作。

    他个人自己创作了三十一本杂剧,虽然都不出名,且思想落后封建,但是,他是真的不给当地老百姓造成一点负担啊。

    和喜欢掳掠民女、阉割童男、强征苛捐杂税的秦王,以及喜欢用男童做药引来炼丹求长生的鲁王不同,他就真喜欢写本子,请人来演,很多时候,为了宣传自己的戏剧,还免费请人看剧呢,可以说,一点危害也没有,反而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经过两代周王的谨慎和宽容,加上龙椅上坐着的皇帝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现在比周王更顺位的继承人是襄王,所以,前后两任皇帝对周王的戒备心都下降了。

    这位新周王叫朱子瑾,老周王无子,他是过继的嗣子。

    他能继位,潘筠有一份功劳。

    所以一进京,拜见过皇帝、皇后和两位太后之后,他就牵着儿子到钦天监求见潘筠。

    春官正出来见他,恭敬的回道:“回禀周王,国师不在钦天监,她一早就去城外的工部了,倒是她的两个师侄在太医院。”

    周王一听,便谢过春官正,留下拜帖,牵着儿子就要走。

    朱同锲已经是个半大少年,见父亲就要出宫,他不由停下脚步。

    朱子瑾回头看他,温声问道:“怎么了?”

    朱同锲道:“父王,既已入宫,不如去太医院看看。”

    朱子瑾:“我们并不认识她的师侄。”

    朱同锲:“可我们周王一脉世代行医,父王不也想将曾祖所做的《救荒本草》重新刊印发行吗?还有《普济方》和《袖珍方》,不如请太医院的太医们帮忙,看是否有增减,若有增方,放入一并刊印,也是一大善事。”

    朱子瑾犹豫片刻后摇头:“我知道你的心思,这些事我们也可以请外面的良医协助,我们是藩王,能避着太医院走就避着,怎么能主动找上去呢?”

    朱同锲:“父王,我们周王一脉都传到第三代了,当今又宽厚温和,不会多想的。”

    “陛下中正,当然不多想,但我们却不能不小心。”朱子瑾自身经历过最残酷的皇权斗争,他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少年,不由摸了摸他的脑袋,低声道:“你曾祖和祖父聪慧谨慎,却依旧免不了被贬谪申饬,我们比之差远了,能做的也就只有更小心。”

    朱同锲说服不了父亲,只能耷拉着脑袋被他牵出宫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