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九百五十七章 开始调查

第九百五十七章 开始调查

    朱仪之后,去年战死于大同的武将勋贵之后纷纷跟随,也不知道朱仪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反正他们进宫一趟再出来,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纷纷清算起自家老爹的旧账来。

    让石亨等人没想到的是,朱冕主动上书自首,坦白自己纵容下属和家奴在河南、江西两地侵占良田的事。

    于谦借此事,联合众多文官一起,派出御史清查各地军务。

    皇帝下旨,主动投案自首者,只要将侵占的良田、军饷还回,既往不咎;

    若是等都察院和北镇抚司查出,可就不是那么好了结的了。

    为协助都察院,也为监督都察院的御史,皇帝听从潘筠的建议,派北镇抚司的云晏和安辰协助此事。

    每一队都带走一台电台,以及一个刚学会基础发报的发报吏,这是朝廷新设的官职,隶属于礼部信息部,最大的官叫传信郎,只从六品,是从鸿胪寺调过去的官员。

    底下的官吏大多是从国子监里调出来的,吏员,全是国子监新培养的发报员。

    两个御史,一队锦衣卫,带上一台电台和一个发报吏。

    分别前往东北、西北、中原、江南、东南和西南六地,同时,其余未被查到的驻军地区也被要求自查。

    因为皇帝重新重用北镇抚司,锦衣卫们又骄傲起来,穿着飞鱼服在京中穿梭,很是受人瞩目。

    人总容易得意忘形,于谦抓到两次锦衣卫在京中横行,直接上书弹劾,气得皇帝把毕旺叫去骂:“朕想重用你,所以越过云晏将你提拔上来,结果云晏一走,你连南镇抚司的人都管不住,再有一次,朕看你也不必留京,带着一家老小滚出京城吧。”

    毕旺脸色巨变,连连磕头请罪,待皇帝消气一些才退下。

    皇后忍不住道:“国师都说毕旺平庸,不堪大用,陛下怎么还用他?”

    皇帝沉声道:“他是平庸,胜在忠心,朕是突然登基,除了旧人,哪还有人可以用?”

    但他以前是个没实权的王爷,旧人中哪有多少人材?

    皇后直觉他的这个思路不对,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对,过了半天才想明白:“陛下,旧人不堪用,就启用新人,您是皇帝,对他们又有知遇之恩,怎么会不忠心?”

    皇帝沉思。

    皇后道:“今年恩科在即,不如军中也比武纳才,您不是说,亲征一战武将损失巨大,朝中勋贵武将把持军务,让军政改革难以实行,何不举行大比武,提拔新人?也可趁机选用勋贵子弟为锦衣卫,填补空缺。”

    大明冗员严重,同时,很多岗位又缺少人才。

    比如,去年一战,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就损失过半,到现在都没填补起来。

    这一下为调查军务把人派出去,京中留下的全是南镇抚司的人。

    偏南镇抚司里大多是吃白饭的二世祖或是被排挤过去的,除了招摇过市,没太多的本事。

    皇后耿直,早看不惯他们了。

    但因为他们背后牵扯甚多,皇帝也不好裁员,若是调用,现在手上也没其他人可用。

    皇后的建议就让皇帝很心动。

    “朕和于阁老商议过后再定。”

    于谦对军中大比武选纳人才没意见,但对皇帝招纳勋贵子弟为锦衣卫有意见,这岂不是在扩招吗?

    锦衣卫行事狠辣,时常触犯律法,很不好管理。

    于谦就找借口拒绝了。

    其他内阁大臣自然也不愿意北镇抚司继续做大。

    先帝在时,南北镇抚司在王振的扶持下监视百官,说是监视,其实就是为一己私利胡乱构陷,去年亲征之战,王振死了,北镇抚司的人也死去大半,怎么可能让它重新壮大?

    文官们全都拒绝。

    武将们刚被压制,秉持着文官们拒绝的,他们就要支持的理念,大半武将都在朝中声援皇帝。

    而且,皇帝说了,锦衣卫招新会优先武将和勋贵子弟。

    他们更加支持了。

    吵了几次,因为皇帝很坚持,为此不惜从私库出钱选拔,竟是不要国库出钱,文官们也就拒绝不了了。

    于是,朝中迅速定了军中大比武和锦衣卫大选拔的时间。

    军中大比武,是先地方比试,从中选优选强,再送到军中来进行最后的大比武。

    最后不仅要考骑射武艺,还要考兵书,甚至实际作战,需要的时间不短,兵部算了一下时间,现在开始,大约十月份可以在京中进行大比武。

    他们便请钦天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十月十八,军中大比武决赛。

    倒是锦衣卫选拔很简单。

    恰逢万寿节在即,不久又是中秋和恩科秋闱,为了给皇帝贺寿,朝廷便决定锦衣卫选拔初试定在八月初一,万寿节那日则进行决赛。

    正好,给前来贺寿观礼的藩属国们看一看大明国威。

    皇帝一声令下,朝廷迅速运作起来,闹哄哄一片热闹,让很多人忘记了奉命出京的六支队伍。

    不与之相关的官员可以忘记,朝中内阁大臣、皇帝,还有性命攸关的勋贵武将们可没法忘。

    尤其是石亨等人,他们一边笑吟吟的给皇帝准备寿礼,一边心急如焚的让手下去联系地方部将。

    但派出去的人却跟石沉大海一样,只出不回,别说人了,连封信都没有。

    这让石亨等人更加焦心。

    石亨喃喃:“陛下好狠的心啊,在自己过生的时候闹这事,就不怕煞气过重,折了自己的福气?”

    朱祁钰当然不怕,国师说了,这是行正义,得正气,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他又不是要滥杀无辜,也不会牵连人,他怕什么?

    自信满满的朱祁钰晚上收到三支队伍发回的电报,气得鼻子都歪了,发了好大一通火。

    发完了才坐在台阶上忧郁:“朕终于明白,为何皇兄做皇帝时那么容易生气,还总是忧愁。”

    皇后担忧的看着他:“陛下……”

    “云晏还未到太原就遇刺三次,朕倒要看看,太原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又道:“而去南昌的安辰还未见到主将,就先找到了被隐匿起来的私兵,私兵,私兵啊,他们这是要做什么?造反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