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 第四百五十七章 如来相邀,一代传一代

第四百五十七章 如来相邀,一代传一代

    却说龙华树下,龙华三会将在此处而始,此间乃为初会,但见法筵设于龙华树下一堂中,七宝阶砌涌金莲,璎珞罗网演妙音。数不尽的佛陀,望不尽的菩萨,比丘尼,罗汉等尽是在此,更有如真人那等许许多多仙神。

    真人坐于最前列,其位在诸佛之上,此一朝未有三清天尊而至,故他便是最高位者。

    真人坐于此处,知此安排乃是何意,如今此法会,更多乃是为了佛老将世尊之位交与弥勒佛而所为。

    从今往后,弥勒佛即为世尊,禅法当为现世佛法,而他一直被认定为禅祖,故他此位,自是靠前。

    真人自席位间,朝下张望,与孙悟空他等张望而去,他瞧着孙悟空等人在四下交谈,笑了笑,未有过多干涉。

    正当他观望之际,身旁忽有声起。

    “真人,此间将座位安于此处,可有不妥之处?”

    真人闻言,观望而去,即见着弥勒佛笑意盈盈走来。

    真人起身拜得一礼,笑道:“弥勒尊佛。”

    弥勒佛急是闪身避让,说道:“不敢受真人之礼,请真人莫要拜我。”

    真人说道:“弥勒尊佛何故不受我之礼?”

    弥勒佛说道:“真人乃禅祖也。此身份如何能教我这习禅法的受你之礼,故此礼,我万万受不得。”

    真人说道:“便是我为禅祖,你亦可受得我之礼,盖因禅法自你等而发扬光大,与我无甚大关联。”

    弥勒佛摇头说道:“此话不可如此之说。便是不谈禅祖之事,真人你曾点化于我,教我能修禅法,乃我之师,我拜礼于你,乃常态也。”

    真人闻听,无可奈何,深知无论他如何讲说,弥勒佛皆会拜礼,他只得说道:“罢,罢,罢。你这一礼,我便是受之。但今乃弥勒佛你为世尊之会,莫要与我过多攀谈,当以正事为主。”

    弥勒佛应声,自是不再多言,其行至那龙华树下而落座,但见其戴五佛宝冠,持金轮宝瓶,眉间白毫化现未来之景,无量佛光自其身后而现。

    其落座于那之后,忽是闻其开口,讲说禅法之经文。

    经文而出,教众等皆有所得,无不以感慨弥勒佛法之精湛,然若论收获丰富者,当是在法场外数以万计的佛门弟子,此等佛门弟子,皆是释迦如来往年教众弟子,今时在此听得禅法,皆有所得。

    真人见之,自是明得,此乃佛老如来所为,此些弟子乃其教众,今此闻听禅法,即作弥勒门徒,往后寂灭作禅法,此为龙华三会初会。

    真人未有所动,静心听得弥勒讲说禅法。

    ……

    光阴迅速,此一讲说,便是十数载馀。

    弥勒佛讲说完后,那等寂灭旧徒无不跪伏于弥勒佛前,自此而始,此等便为禅法门徒。

    弥勒佛见之,笑意盈盈,起身朝四方相拜,说道:“此间我以三会,此为初会也。劳是真人,群仙,诸佛,菩萨,圣众,人贤前来,此乃我之荣幸。至今而始,当为二会。”

    说罢。

    弥勒佛又讲说一禅法,此禅法较之先前,更为精妙。

    此听之佛众,皆是有心皈依禅法者,静心听闻。

    真人亦是对此静心听闻。

    此弥勒佛讲说二会之佛法,又有十数载光阴而去。

    在十数载光阴而去后,弥勒佛又是讲说三会。

    此三会则教二十载光阴而去。

    真人一一听闻,心中已是明得。弥勒佛此龙华三会,初会在于教化释迦旧徒,二会在于使有佛心者皈依,三会乃诵于万千苦海者倾听,来日若有佛心者,开悟者,许能以此自渡。

    正当弥勒佛讲说三会完毕,忽有无量佛光照彻十方,时见如来法身而现龙华树旁,身后明月轮相,右胁卧狮王座,左手结说法印,右手垂放地印,周身流溢虹光,佛法无边。

    法筵之中,除真人竟无一人有法能与之抗衡,见真人周身有神光而起,竟是半点不弱于如来,乃至于法中朝气,多有胜之。

    如来见之,笑着点头,未有作何表态,他自知真人法力无边,昔年真人尚未成大法力时,他便曾与之比试,那时胜之便是不易,今时其成大法力,朝气蓬勃,如那卯时的烈阳,而他则是那日落西山者,今难以胜之。

    诸佛群仙一众见如来法驾而至,无不以起身,拜得大礼。

    如来笑着起身,朝诸佛群仙拜得一礼,未有过多寒暄,说道:“吾有一言,请列位听之。夫佛法者,不可思议,缘起性空,本无生灭。”

    “然今吾示现涅槃,过去佛法,寂灭佛法渐次流逝,今当末法,众生障深慧浅,魔强法弱,法灯晦暗,几近湮灭。寂灭之法,本无来去,而众生福薄,不能荷担;妙法莲华,竟成深谷幽兰,知者愈稀。”

    “吾不忍见魔强法弱,心有所感,吾灭度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佛法难护众生。故吾当择者,亦护众生。”

    “弥勒者,慈氏也,以慈心摄化众生,禅法成佛。现在说法,接引十方。娑婆世界众生,若愿往生,皆得见佛闻法,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末法之中,禅门一脉,尤为当机。何以故?禅者,佛心宗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正契合末法众生根器:不求广闻,而贵实修;不依文字,而依般若;不向外求,而返照自心。故曰:禅法者,当世佛法之枢要也。”

    “今吾以将世尊之位,转付弥勒。愿弥勒慈尊,早降娑婆,广度有情。亦愿一切众生,依禅修心,悟佛知见,不离当念,得见自性弥陀;不隔一念,面觐当来弥勒。”

    如来将世尊之位,于列位前,悉数交与弥勒佛。

    弥勒佛双手合十,拜得一礼,说道:“我当为世尊,在此立誓,永不弃五浊恶世苦,愿化娑婆成净土,愿续释迦末了缘,度尽贤劫一切数。”

    如来笑道:“善哉。”

    说罢。

    如来忽是望向真人,说道:“久仰真人玄法通神,兼宗禅旨,心怀慈悲,向有伏妖济世,辟府度人之举。今见真人在此,老僧厚颜,请真人为佛陀,以为‘南无无垢妙慧佛陀’,此佛陀位列诸佛之上,与世尊并列,可总执佛门万法枢要,司掌佛门因果律库,教化诸佛菩萨,解惑传道之师,监察宏愿进程,主持佛门功过,应对劫难之法,沟通万教。请真人受之,老僧不胜感激。”

    说罢。

    如来不顾周遭诸佛群仙惊讶面容,便是要朝真人拜得一礼。

    然如来到底拜不得此一礼,其拜礼尚未功成,有微风而来,搀扶着如来,任如来何般法力,难以拜下此一礼。

    如来心中感叹,真人之法,远胜如今之他。

    真人摇头说道:“谢过尊者好意,然我道行浅薄,智慧稀少,难为佛陀,恕我不能受之。”

    如来说道:“却是我多言,请真人勿要见罪。”

    真人笑着称不敢。

    法筵诸佛群仙无不以心惊,一乃惊于如来竟会定下此一位佛陀,将之交与真人。二乃惊于真人面对此佛位,竟是巍然不动,果真是仙真心在山数,怎为些许权力所动。

    如来正是要再勉励弥勒佛一二。

    忽是瞧见那天边有黑气冲天,此正乃有魔现世之兆。

    而黑气所在,正是灵山之处。

    如来微微一笑,说道:“吾圆寂之日,在此。”

    真人观望灵山,叹息一声,已知事情,乃是那魔罗破封而出,那魔罗在那处化作一黑莲,教孔雀大明王误吞,以至于化孔雀大明王法力为用,又得些许造化,其今法力高强,心入苦海,永无宁日,灵山的劫,已是始初。

    一众在此处等候一二,便是瞧见有黑气漫漫,朝龙华树下而来。

    少顷间,便是有人走来,但见那人黑衣玄冠,目如深潭,掌托黑莲,莲绽幽紫之光,吞吐魔焰,焰中竟有佛性,似魔似佛,真乃一怪’。

    诸佛皆是心惊,口称‘魔罗’。

    魔罗目视如来,说道:“我今非魔罗,乃无天是也。如来,你压得我一时,压不住我一世,今我法力高深,便是你死期。”

    如来笑了笑,未作辩驳。

    魔罗未有再与如来谈说,而是望向真人,说道:“真人,我知你成大法力,你昔年开府法旨,我在那灵山之下亦是听得,你的本事高超,我非你之敌手。但我如今不曾作恶,乃是寻佛门,而解其中因果,望请真人莫要干预其中,在下不胜感激,若是今日而来寻如来,有惊扰之处,请真人见谅,亦请真人莫要干预其中。”

    真人未有言说,望向如来。

    如来说道:“真人,此为佛门之事,真人不必干预其中。”

    真人听言,自是不再多言,起身欲离,忽是望向筵中群仙,贤者,说道:“可有愿随我离去者?”

    群仙无不应声,说道:“愿随真人离去。”

    真人笑着应声,带群仙,贤者离去。魔罗不敢相阻,乃至于在真人离去时,拜得一礼。昔年其法力低微时,乃敢与真人起争斗之心,而今法力大增,却是不敢,其见真人,便知难敌,更别提有九鼎助身,若是招惹,更是会教菩提祖师,太上老君那等现身,他如何敢与之为敌。

    真人起身,离去天竺国,群仙贤者在离天竺国后,便是各自谢过真人,纷纷离去。

    真人即归于斜月三星洞。

    在真人归位后,便是行至祖师静室之中,与祖师相见。

    师徒二人在静室之中谈说。

    祖师笑道:“童儿,你今在此,便是足以见,你不曾干预此事。”

    姜缘答道:“师父,此事本与弟子无关,乃佛门之事,弟子若干预其中,才正是个怪。常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弟子本不该干预,故弟子归来。”

    祖师说道:“你有此心,我自是欣慰。你既是不曾干预此事,便在府中好生修行,你今开府事毕,我料玉皇大天尊教你归位之玉旨,不日便将到来。”

    姜缘说道:“师父,我虽无意干预此事,但此事乃是悟空之缘法,我有些忧虑,故我意在等待其功成,再是前往天宫之中。”

    祖师说道:“你体恤之情,我自知得,但若是玉皇大天尊有玉旨而来,你不可再拒之。自玉皇大天尊历经千辛万苦,登得高位以来,从未有人拒其敕封,你得大天尊数请,乃莫大恩泽也。”

    真人说道:“师父,弟子知得其中门道,望请师父安心。”

    祖师笑着点头,说道:“你心中有数便好。你门下之弟子,今时如何,你亦是当知得。”

    真人答道:“师父,今我留之弟子有五,乃正微,正渊,正慈,心降,利幻。正微与利幻苦修金丹,不曾有误。正渊隐于人间潜修。正慈存思不绝。心降修心未止。弟子皆有个路数。”

    祖师说道:“你知得便好。”

    真人一拜,说道:“师父,但弟子过些光阴,便是须归于天庭,弟子本意将府中交与正微。然正微修行浅薄,难以撑起府中,弟子该如何所为?”

    祖师笑道:“你这童儿,有些糊涂,往年你未有成大法力前,府中亦是我在看管,便是开府完毕,亦无须理会,府中冷清些罢了,便是撑着,待你功成,才将府中交与你。你今无须言说这等,你且撑着府中,待正微功成,再交与他便是,不须思虑。”

    真人应声,说道:“师父,弟子明矣。”

    祖师有些感叹,说道:“此间果真乃是一代传于一代。昔年你承我衣钵,我将府中传你于你,而如今,你开府完毕,教正微为衣钵弟子,来日便会将府中传于正微。”

    真人笑道:“师父,我斜月三星洞,当是源源不绝。”

    祖师说道:“不绝之言,却是虚伪,凡一切法,便无有不绝,天地有灭,法亦有绝。你这童儿,便是言说,以哄我欢喜罢。”

    真人笑笑,未有对此多言。

    师徒二人又是谈说其许多关于悟空缘法之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