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迅速,不觉百载光阴而去。
真人于百载之间,一直于府中清修,鲜少外出。
魔罗化无天而乱三界之事,在百载之后,终是消弭于无形,其作乱三界,教三界有些祸乱,更是教佛门遭到重创。
昔无天自龙华三会而现,一出现便是逼得佛老如来涅槃,身入轮回,而后盘踞灵山,不知杀害多少佛陀菩萨,与弥勒佛分庭抗礼。
后无天一度力压弥勒佛,提拔许多妖魔鬼怪为诸佛,教佛门大乱,更乃至于有侵犯三界之心。
然纵然无天有侵犯三界之心,可始终不敢扰乱西行大路,于斜月三星洞更是维持安宁,故真人方才一直清修。
这般之乱,乃至于百载后,孙悟空等人历经艰辛,终是将无天所布局,悉数打乱,孙悟空更是明悟‘慈悲’,故无天功败。
此乱局终了。
真人在知乱局已了后,又是叹息,盖之前紫微帝君与真武大帝渡众生之事,已是功败,而今三界遭逢此乱,恐此一劫中,三界难有渡机,苦海无边。
真人对此,亦是无有法子。
一日。
孙悟空等人自灭无天而后,归于斜月三星洞,真人亲是出得洞府相迎,教一众受宠若惊。真人将一众接至瑶台,亲是相会。
真人登坐高台,目视班中孙悟空,真见,猪八戒,最后定格在孙悟空身上,笑道:“今师弟修行,果真高深,教我欢喜。师弟此方,却多受苦难。”
孙悟空说道:“大师兄言过其实,老孙这等本事,较之大师兄,多有不如。再者言说苦难,更是不该,我本为佛门者,今此苦难,乃我本该受的。”
真人说道:“任你如何言说,你今之修行,却是做不得假,你修行甚是了得矣。”
孙悟空即称不敢当。
真人又是望向猪八戒与真见,他自是能看出,此二人修行亦有精进,他再是勉励于二人。
一众于瑶台之中谈说些许。
孙悟空忽是问道:“大师兄,近来我等不在府中,乃在对付那无天,其曾作乱于三界,不知那无天可有扰得府中安宁?”
真人笑着摇头,说道:“师弟勿虑,府中一向安宁,无天未有扰得府中。”
孙悟空有些惊奇。
身旁那猪八戒大笑道:“猴哥你怎个这般蠢笨,那无天往年便是再猖獗时,亦不敢侵犯于西行大路,何况是斜月三星洞。那无天惧怕老爷多矣,昔年龙华三会,其不敢冒犯真人,你亦曾见着。”
孙悟空双手合十,朝其一拜,说道:“乃老孙思虑不周。”
真人说道:“今无天已降伏,三界得有安宁,二位师弟,护鼎道人。你等皆可在府中歇息,以得清修。”
三人皆是应声,遂在瑶台之中谈说许久。
有数个时辰后,孙悟空与猪八戒这才离去,真见则是留在瑶台中。
真人见之,笑道:“师弟留在此处,可还有事?”
真见双手合十,说道:“大师兄,有闻紫微帝君渡于众生,再是功败,不知大师兄可是知得?”
姜缘说道:“自是知得。真见师弟谈说这等作甚,可是有何欲要与我讲说的。”
真见说道:“大师兄。但今南瞻部洲到底未有功成,不知紫微帝君可还有再是下凡之机,若是有得,我定是前往相助。”
姜缘摇头道:“有又未有。但我所观,南瞻部洲今难以渡得。师弟,此间之事,待是晚些时候,若我有空闲时,定是前往天宫,面见紫微帝君,与之相问。”
真见拜礼说道:“不敢劳大师兄前往。大师兄到底非天宫之人,如何能前往。”
姜缘说道:“师弟有所不知,玉皇大天尊敕封我为天庭之神,恐玉旨便是快到来府中。”
说着,真人忽是观望于外,说道:“今玉旨已到。师弟可与我一同出得,以接玉旨?”
真见心中惊讶,拜道:“大师兄,我自当是与你前往。”
二人不再多言,行至府外。方至,时见霞光万道,仙童持幡盖前导,天女散琼花为途,太白金星携对对天仙而至,朝府外真人拜礼。
真人笑着回礼。
太白金星即将手中玉旨一展,说道:“广心真人,可上前接得陛下玉旨。”
真人大步上前,面向天宫所在,再是拜礼,说道:“广心在此。”
太白金星道:“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诏曰:朕膺乾纲,统御万灵。兹尔广心真人,秉坤德而修至道,合天心以证玄功。慧镜常明,照三界而无隐;法源深湛,贯九霄以有恒。今特敕封尔为“神霄九宸巡道监察使·紫府玄天督法真君”,锡尔玉册金章,掌兹玄宪。”
“其权有三,钦此奉行。”
“一曰‘监察之权’,巡狩三界,无间天人。持彻照宝镜,洞观神鬼心髓;执律令天尺,衡度仙凡行藏。诸司渎职、妖逆乱常、幽祇越序者,皆录其愆尤,具本直奏通明殿。”
“二曰‘执法之权’,赐太上监法剑,允先斩后奏。凡干天条、篡阴阳、窃造化者,无论神魔,得褫其神格,废其修为,付雷狱究治。罪极重者,立斩形神,永锢北酆无间之狱。”
“三曰‘立法之权’,准参议玄都律堂,正天条疏谬。于律法未彰、因果淆乱之际,可撰《更定律疏》直呈御前,以匡天道纲常,补寰宇法漏。”
“尔其克钦朕命,执律持衡。丹心贯日,则魑魅潜踪;紫炁凌霄,则乾坤肃靖。钦哉!”
“广心真人,速速接旨,与我归天觐见陛下。”
太白金星按落云头,笑着将玉旨交与姜缘。
姜缘心中一时惊讶,不敢相接,说道:“星君,何以这般高权与我?若是真君之位,我自是接得,可此三权,我万不敢接。”
太白金星笑道:“真人接着便是,此等皆是陛下之意。陛下有言,真君之位,与真人却是小了些,故只得与真人些权柄,真人可持之,监察三界,待来日真人有功,自当以大帝之位相待。”
真人说道:“此权不在四御之下,诸帝君如何允得。”
太白金星道:“但闻真人之名,无有不应。”
真人道:“群仙莫不皆应。”
太白金星笑道:“群仙皆是应得。”
真人遂接玉旨,与真见交代许多,又是归府,拜别祖师,方才与太白金星离去,同是归天。
……
少顷,真人法驾临灵霄宝殿,同太白金星入得宝殿,时见文武仙卿无数,皆位列殿中,有见真人,皆是拜礼,口称‘真君’。
真人笑着回礼,行至丹墀,与玉帝拜得君臣之礼。
玉帝垂帘说道:“真人今终归位,朕心喜说。”
真人说道:“得陛下数请,臣自当归位。臣当拜谢陛下数请。”
玉帝欢喜,即命九天营造使风火真人、璇玑匠圣,连同干官张、鲁二班,于弥罗天灵霄殿东南巽位,起一座无极玄穹督法真府,府内设七司,一名巡天勘律司。二名五雷劾恶司。三名玄文秘典司。四名镇魔神煞司。五名清明造化司。六名璇玑推演司。七名紫霄御雷司。
特许其府横贯三千里,纵摄八万寻,遣四大元帅率千二百雷兵常驻扈从,诸仙过此府百丈者,文仙下轿,武仙卸甲。
群仙闻听,无不心惊,深感真君威仪。
真人自知旨意不可违,坦然受之,拜谢玉帝。
玉帝遣太白金星,连同三官大帝,五方雷帝熟络天宫事宜。
真人等众自是应声。
……
不觉三日馀去。
真人于太白金星,三官大帝等携带下,游历天宫,又与三清天尊朝拜,与四御相见,与那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元帅,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或是结识,或是相告他归位于天宫。
于三日馀后,太白金星即带真人行至其府中,真人果真于灵霄宝殿东南远处,见着一府,此府果真气派,但见‘其府横贯三千里,纵摄八万寻。正门悬“敕建紫府玄天督法真君府”金匾,门首列九头元辰镇煞狮,目含紫电,口吐丹霞。入府经九重玄阶,阶畔立三十六尊雷鼓云锣。’
太白金星笑着带真人入府,又见‘正殿名“玄穹法御殿”,殿顶覆紫金琉璃瓦,每瓦刻一道雷纹。四柱盘绕混元锁妖链,阶前悬三柄打神鞭、五口斩仙铡。殿中设万劫不磨镜,照彻三界六道私隐。’
往后更是瞧见‘后苑引银河支流为“洗孽池”,池心立八十一根困龙桩,畔植因果竹、报应松。东北角起雷云塔高九百丈,夜放毫光如白昼,有玉帝特赐匾额“法御寰宇”于其中。’
真人瞧见,心中深为惊讶于玉帝手笔。
太白金星笑道:“真君,陛下于你起府于此,真君可在此处歇息,若想下凡之时,可自天门而下,不必通报。然陛下有言,真君乃下一劫之主,当是不忘修行。”
真人自是应声。
太白金星遂离去。
真人入住府中。
……
如此光阴迅速而去,真人多于天宫修行,下凡有时为见祖师,有时为教弟子,有时为荡清三界,多是为下一劫而准备。
一日,真人行至南瞻部洲一山中,忽是瞧见一凡夫正踏山而行,其目光坚定,沿着荆棘往山上而行,真人少顷,即知其为寻仙问道而来。
真人跟随于后,欲观其能坚持到何等程度。
但见凡夫一山一山踏过,拜访群山,面容坚定,不为他念所动。
真人恍惚间,似见往年十六小童焚烧故居,志心寻道,拜访群山,如梦泡影,他似从未有变,似凡夫便为他,他便为凡夫。
真人于凡夫惊讶目光中,拜得一礼。
果真是‘闻道者,同作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