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 第926章 李彻的评语

第926章 李彻的评语

    【然则,今之百姓,非为天下之主,实则命若浮萍。

    山川湖泊,丛林平原,天地所生万物,理应由主者享之。

    然今,百姓性命尚不掌控,于田间耗尽气力,在作坊熬干灯油,驻边关抛洒热血。

    亿万百姓织就锦绣江山,砌起繁华帝都。再向未曾沾泥带水的官老爷们屈膝叩拜,献上自己最后一粒米,最后一尺布!

    世家常讥讽百姓为乡野村夫,言其愚昧,不配读圣贤书。

    殊不知圣人之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百姓腹中饥馑,身上寒冷,如何明廉耻、学仁义?

    此非民之过,乃为上者失其责也!】

    显然,这位农家子是没写过策问的,行文格式一塌糊涂,用词更是粗糙,更别提平仄的韵律了。

    但就是这样粗糙的格式,却给李彻一种难能可贵的真实感。

    仿佛此刻真的有一位穿着布衣的农家学子,正站在自己面前,如泣如诉地控诉着百姓之痛。

    李彻能与其共情,虽然此世他是帝王之子,但前世他也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中的一员。

    故而,他知道百姓的不容易,每日‘九九六’被疯狂压榨,卷到昏头昏脑,所为的却不是自己的前程和欲望。

    只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能在社会上立足,有尊严地活下去。

    区别只在于,前世有各种国家福利,即便失去了劳动能力,也很难饿死。

    但在古代,若丧失了劳动力,一个家庭便会瞬间破灭。

    百姓,苦啊!

    【陛下千古明君,圣光烛照,开此恩科,于亿万黎庶中拔擢贤才,此乃遍览史册未见之圣德!

    然,千年历史长河,如陛下者能有几人?

    更多之时,君权常为臣子巨室所裹挟。尝闻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如此之君权,果真为完整之君权乎?

    至于官员之权,看似源于君王赐予,实则根植于其家族累世之财富与文化。

    然其财富从何而来?其文化凭何垄断?

    无非盘剥百姓之膏血,断绝庶民之上进之路耳!】

    李彻闭了闭眼,喉结滚动了一下。

    此人之大胆,比刚刚那篇文章更盛数倍!

    【故臣泣血以告:所谓君权、官权,溯其本源,皆自民权而生!

    民如水,君如舟,官员不过掌舟之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若百姓如汤沸,求生无门,哀嚎遍野,则舟与操舟者,将何以存焉?

    是故,官员之职,不应是替君牧民,视民如牛羊犬马;而当是替民理事,与百姓同甘共苦,融为一体!

    陛下乃行舟之主人,当明察秋毫,使掌舟者恪尽职守,护佑舟下之水。

    谁能深悟此道,使官员真正为民所用,谁便是百姓倾心拥戴之圣主明君!

    学生出身微末,亲历民间之苦,方知无论天下兴亡,最苦者永为百姓。

    盛世,他们勉力求活;乱世,他们最先赴死。

    此绝非天地之正道,亦非圣贤所愿见之仁政!】

    一行行朴素之话语却是字字泣血,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映入眼帘,让李彻措手不及。

    他深吸了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

    眼眶似乎有些发热,但他仍竭力睁大眼睛看了下去。

    【学生一介布衣,人微言轻,然一片赤心,天地可鉴。

    伏惟陛下,敢为历代圣贤所不敢为,能开万古未有之新局!

    革除积弊,扫荡沉疴,使民贵不再是一句空谈。

    让这天下亿万黎庶,成为堂堂正正之‘民’,而非世代为奴之‘黔首’!

    学生涕泪交零,伏地待罪,听凭圣裁。】

    一文读毕,李彻没有立刻说话,只是沉默着,目光低垂落在御案上,久久没有移动。

    那沉默如同实质,压得殿内众臣都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呼吸。

    半晌,李彻才抬起头,眼神复杂,声音中还带着沙哑:

    “将此文传与诸卿,大家都看看吧。”

    怀恩躬身接过那份考卷,小心翼翼地依次传递给诸葛哲、杜辅臣、霍端孝等重臣。

    众人阅毕,神色各异。

    有的面露震撼,深受触动;有的捻须沉思,目光闪烁;也有的眉头微蹙,似乎觉得言辞过于激烈。

    待卷子重新传回御案,李彻环视众人:“诸卿都看过了?”

    众人应喏。

    “朕......看罢此文,只觉面上无光,深感愧疚。”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字一句如刀似剑,刺中朕心。若不能解民倒悬,朕这皇帝做得有何滋味?”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坚定,朗声道:“朕意已决,准备点此人为本次会试头名,尔等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殿内出现片刻的寂静。

    旋即,一位大臣出列,斟酌着开口道:“陛下,此文情真意切,发自肺腑,确为上佳之作,可见其人性情赤诚。”

    “然......其文章结构略显散乱,辞藻亦不算华美,尤其这卷面污痕......”

    “若点为头名,恐招致非议,谓陛下取才失于偏颇,重情而轻文啊。”

    李彻闻言,却是缓缓摇头,目光落在那泪痕之上:“情真意切,方有泪痕!”

    “此泪非为自身功名而流,乃是为天下苍生而泣!”

    “此文或许无雕琢之巧,却有金石之声,有万钧之力。”

    “此等心系黎民之国士,朕若因其卷面些许瑕疵而弃之,才是真正的愧对天下百姓!”

    “至于些许非议......又何足道哉?”

    众臣见皇帝心意坚决,且所言在理,便知再劝无用。

    于是,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

    李彻微微颔首,又道:“至于评分......”

    怀恩立刻将那份卷子再次奉至他面前。

    李彻提起那支朱笔,笔锋悬在卷首评级之处,却迟迟没有落下。

    上?上上?

    他只觉得,无论是哪一个等级,似乎都不足以代表这篇文章在他心中的分量。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的光芒。

    笔锋终于落下在文章的末尾,那片带着泪痕的空白处。

    力透纸背地写下了五个朱红评语——

    为人民服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