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501章 股市大牛

第501章 股市大牛

    由美泰公司出品,约翰·吉布斯执导,George Arthur Bloom编剧, Michael Bell, Corey Burton, Victor Caroli等人配音的科幻机甲类动画《变形金刚》播放,一共是16集。

    《变形金刚》动画,主要是配合《变形金刚》的玩具销售,后者在今年3月纽约玩具展时,便已经亮相,随后便伸手全美的欢迎。

    自然而然,美泰的股票再次涨飞天,总市值已经突破10亿美金。

    如今的‘美泰公司’,坐拥:芭比娃娃、小马宝莉、变形金刚,这三大IP,堪称世界玩具唯一的巨头。要知道,孩之宝此时严格意义来说,也就一个‘特种部队’拿得出手。

    和二房聚会结束后,陈光良又和奥黛丽赫本、陈文欧在纽约聚会。陈文欧在美国读大学,因为陈光良更喜欢美国的大学教育,虽然英国的剑桥和牛津也不错。

    如今奥黛丽赫本的身家大涨,差不多是8亿美金的财富,其中持有40%美泰股权,价值就有4亿出头;另外,奥黛丽赫本持有大量的英国、瑞士、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优质股权,以及大量的物业资产,这里总价值也是接近4亿美金。

    “明年大学毕业,你就拿下长实集团旗下的一款饮料——红牛,然后在欧洲发展。我给你的期望是,能打造出一款类似可口可乐的饮料,当然,我会提供给你很多有用的建议;另外你不会只经营这样一个产品,但前提是你让其走上正轨,让我看到你的能力。”

    陈文欧学的是哈佛工商管理,听到父亲的话后,他很有兴趣和信心的说道:“红牛是一款功能性饮料,欧美似乎没有这样的产品,一定很有市场前景的。”

    陈光良笑道:“这种产品,主要是靠两个优势:广告、供应链,当然产品也要足够的优秀。广告,红牛这样的饮料,非常适合赞助极限运功供应链,这个自然对我们家族来说不难.好啦,不讲太多,最后一年你的精力还是放在功课上,当然可以适当的考虑后续的发展。”

    “好的,父亲”

    陈文欧的长相,算是中西五五分,但是不仅仅是俊美,而是显得很有英伦范的贵气。性格方面,既有中式的内敛,也有西方的张扬,做事有度。

    陈氏的第二代都很有胜负欲,老大陈文杰总想做出‘大哥的典范’,弟弟们则不甘示弱,要做最好的继承人。

    和陈文欧小聚一番后,他便先回英国,和弟弟妹妹团聚。

    奥黛丽赫本刚刚和陈光良温存一天,蒋梅英也来到两人这里,三人共度假期。当蒋梅英和奥黛丽赫本在一起的时候,陈光良被诱的不行,很快大家打成一片。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0月。

    长实集团分拆香港兴业上市,筹集资金1.5亿港币,成为香港地产最大的IPO。在招股书上,香港兴业就介绍了自己:将打造一个能容纳2万多人的低密度社区,目前基础设施已经投入建设中,由码头的定期轮渡(类似原来的天星小轮)和中环码头连接。

    实际上,此时的香港平安指数虽然依旧只是600出头,但全年也已经涨幅达到50%,股市非常火热。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兴业仅仅是作为长实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上市,就已经足够吸引人。

    结果就是,认购超过10倍,香港兴业当日上市大涨40%出头,市值突破8亿,达到8.5亿。

    香港兴业筹资1.5亿,但实际上这一波总计投资3亿出头(基建+高尔夫会所+游艇会),他还是亏着的;就算接下来还会卖掉几十个低密度的洋房,也依旧回笼不了几个钱。

    “爸,第二期、第三期预计在明年第一季度销售,第四期预计在第二季度销售。目前愉景湾还是非常受期待的,第一期的80多个洋房的电话已经被打爆。主要是大家对我们在基建领域的投入,非常的肯定。”陈文杰在向陈光良汇报。

    陈光良听完后,说道:“嗯,售出一至四期,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这对以后我们后期的开发和销售,也有参考作用。”

    虽然明年第二季可能出现股灾,但毕竟还没有让人信心全无,地产估计没有那么快发生扭转。

    而这一个周期销售四期,对整个愉景湾四十期来说,其实不过是十分之一而已。

    陈文杰又说道:“等到12月,长实集团将‘每十股供一股’,筹集资金差不多3亿港币。相信,大家是非常乐意供股,毕竟我们长实集团是香港的明星股。当然,如果我们不供股的话,持股将跌至67.5%。”

    “无妨”陈光良轻松的说道:“以后有机会来增持,甚至都不用现金,而是将我手中那些的地盘,去交换长实的新股即可。”

    “好的”

    炒买股票已成为香港人的玩意,有如走入快活谷(Happy Valley)赌马一样,成为了赌博性。新公司源源上市的情况,表示香港人热衷股票炒卖,茶楼酒馆的顾客所谈者,百分之九十五均是买卖股票。哪只股票会上升或哪只股票只会“牛皮”诸类,均成为坊间谈话的主题——《东方日报》10月15日。

    本港股票市场空前活跃,上自富商巨贾,下至工友女佣,无不热衷于股票买卖……不幸,在此等交易中,视为长期投资者仅占少数。多数是投机性质,希望在股市上落市中赚取巨利……一旦股市发生波折,立即会引起连锁反应。不但股市本身有危机,整个发济与金融系统均将遭受严重冲击——《东方日报》10月22日。

    《东方日报》的财经栏目,刊登了两则新闻,希望市民警惕香港股市的不合理炒卖,结果香港市民根本不关注这样的新闻;就算认真阅读了,反而是认为入市和增加投资的好机会。

    香港股市的炒卖,已经正式进入高潮!

    “全民炒股”的热浪席卷大街小巷,远东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每天都挤满了手持资金、渴望借股市东风“暴富”的投资者。

    就在这股狂热中,李家成带着他的维港置业资料,低调走进了交易所大门——对他而言,这不是“追风口”,而是为这家尚显稚嫩的地产公司,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跳板”。

    彼时的维港置业,与前世李家成一手打造的“长实”相去甚远。前世的李家成,凭借“香港塑胶花第一人”的身份,在 1959-1961年巅峰期每年狂揽上千万港币利润,1957-1966十年间累计盈利超五千万,1968年地产抄底时能轻松拿出一两千万资金,1972年上市前长实资产已破亿,集资 3200万港币,虽属中型地产公司,却已是行业不容忽视的新势力。更何况,当时李家成必定还有不少个人资产,并不是都上市。

    而这一世,塑胶花市场的“蛋糕”早已被华泰集团牢牢占据——作为全球塑胶花的发明者与开拓者,华泰凭借技术与规模优势,垄断了欧美主流市场,李家成的塑胶厂不过是众多“跟风者”之一,巅峰期每年利润也仅百万级别,与前世的“千万盈利”判若云泥。

    资金的差距,直接决定了地产布局的力度。1968年香港地产低谷期,李家成倾尽所有,也只拿出 300万左右港币抄底,仅够拿下几处小型工业物业;截至 1972年筹备上市时,维港置业的资产总值仍不足 3000万港币,旗下仅有一幢工业大厦与几个住宅地皮及零散物业,在香港地产界,只能算是“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好在此时的香港股市,正处于“四会并立”(香港会、远东会、金银会、九龙会)的特殊时期,为吸引企业上市,交易所大幅放宽门槛——只要资产达标 2000万港币,即便业务是酒楼、小厂,也能申请上市。这扇“低门槛”的大门,成了维港置业唯一的上市机会。

    走进远东证券交易所主席李福兆的办公室,李家成刚坐下,便感受到了对方毫不掩饰的傲慢。

    李福兆靠在真皮座椅上,手指漫不经心地翻阅着维港置业的资料,语气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李先生,恕我直言,你的维港置业,在香港地产圈顶多算‘蚊子企业’,资产不足 3000万,跑到我们远东会来上市,实在有些小题大做。”

    这番话像一记闷拳,打得李家成心头一紧。

    他清楚,李福兆作为远东会的创始人,在香港证券界颇有话语权,尤其在当下股市狂热期,交易所掌握着“上市审批”的主动权,根本不愁优质企业资源。

    他强压下心中的不适,脸上堆起谦逊的笑容:“李主席说得是,维港置业尚在起步阶段,能有机会在远东会上市,全靠交易所的扶持与李主席的栽培。”

    见李家成态度恭顺,李福兆脸上露出一丝满意,话锋一转:“不过,我们远东会向来愿意给中小企业机会,上市的事,原则上没问题。”

    话音未落,他话锋又陡转,“但我们这里有个‘规矩’,不知道李先生清楚吗?”

    李家成心里“咯噔”一下,预感事情不会顺利,却还是硬着头皮问道:“还请李主席明示。”

    “上市流程复杂,从材料审核到路演推介,我们团队要耗费不少精力。”李福兆端起茶杯,慢悠悠地说道,“总不能让大家白辛苦,所以按‘规矩’,你要给我们交易所的核心团队,送一批红股。”

    所谓“红股”,看似是“分红赠股”,实则是赤裸裸的敲诈——相当于让交易所人员无偿获得维港置业的原始股份,上市后股价暴涨,这些股份便能轻松翻倍套现。

    李家成瞬间攥紧了拳头,他一向厌恶这种“潜规则”,但转念一想,如今香港四所并立,远东会已是门槛相对宽松的选择,若此处碰壁,其他交易所恐怕只会更苛刻。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抵触,点头应道:“既然是交易所的规矩,我自然遵守。只是有个不情之请,此次上市,我们希望能融资 1000万港币,还请李主席多费心。”

    李福兆放下茶杯,重新拿起资料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1000万?李先生怕是对自己的公司估值太高了。按资产 2500万算,公众股占比 25%,最多只能融资 750万。当然,”他话锋一顿,故意拖长语调,“要是‘诚意’足够,也不是不能再谈谈。”

    “诚意”二字,像一根刺扎在李家成心头。他瞬间明白,李福兆口中的“谈谈”,无非是想要更多的好处——要么增加红股数量,要么降低公司估值让交易所人员低价入股。

    为了达成上市目的,李家成也只能任由李福兆等人痛宰一笔。

    然而李福兆等人也非常狡猾,要的股权最后都折算成数倍的‘发行股’,当然价格低廉,这样一来,他们相当于也是购入,而非直接勒索。

    此时陈光良的妻弟严祖和,也在将‘大家乐餐饮’和‘和盛置业’进行上市,这两家企业分别筹集资金2000万、2500万。

    此举,让严祖和跻身香港的一流商人,大有恢复祖上荣光的意味。

    当然了,比起严子均当年,严氏子嗣如今却是差的远;但是,能历经四世而不落败,也是值得人称赞的。

    当然,熟悉严氏家族的人都知道,人家有个‘好女婿’,随随便便也能让其受益匪浅。

    这一日,严智多在香格里拉酒店过寿,陈光良携严人美为其贺寿。

    77岁的严智多,精神奕奕,如今他的两个儿子,长子算是在商界站稳脚步,次子虽然已经移居加拿大,但在加拿大现在也做了点小事业,比起哥哥虽然差距远,但也算平稳。

    严祖孝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移居加拿大后,其在香港的产业——依旧有人在替他打理,甚至‘真美味’快餐这次也准备上市,因为其资产也满了2000万,是香港第二大快餐集团,拥有15家门店及一些自有物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