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天下封爵诏》下发三个月之后,赵朔又有一个大动作。
他将中都皇城的正南门宜阳门,正式改名承天门。
承天门外,一个大工程开始动工了。
这里要建一个巨大的广场,称“承天门广场”。这承天门广场,会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举行各种大型庆典以及阅兵活动,平日里不禁军民百姓在此休息娱乐。
这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赵朔会在这承天门广场上,建一高台。
高台上建一阁楼,立开国三十六名文武功臣之图像于其上。平日虽有士兵守卫,却欢迎天下军民百姓参观。赵朔以后历代君王,会在每年元旦之日,率文武百官进行祭拜。
消息一出,文臣武将们顿时急红了眼。
这是什么?
汉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
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啊!
这个阁楼本身当然重要,享受国祭当然更为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份名单是要上史书,千古流芳的!
没有什么民族,比汉人更重视身后名了。
谁能进去,谁进不去,在后世的评价差距实在太大了。
现在赵朔有二十九个汉军万户,十四个色目万户,这已经是四十三个万户,已经超过三十六了。
再者,还有蒙古人呢?
格日勒,赵朔的结义安答,能不排进去?
海日格,飞鹰军统领,西征副帅,曾经麾下下辖十几个色目万户,能不排进去?
抹赤别都温,全军的军法官,也得排进去。
合答黑把秃儿,黑骑统领,不排进去也不合适吧?
已经去世的老将苏和,既是赵朔父亲赵邕的安答,又帮助赵朔初步建立了班底,还把女儿嫁给了赵朔,排进去似乎也没毛病。
其他蒙古千户,也有排进去的可能。
再说了,这是“三十六名文武功臣”,还得分文臣一部分呢。虽然赵朔没有说文武的名额是等同的,但起码得分出去三五个吧?
这还剩下几个?
那些觉得进不进三十六人大名单都有可能的人,能不着急吗?
就是能稳进的这大名单的人,也急了眼。比如史天倪、郭宝玉、张柔、严实这四个人,作为汉军八旗最早的四个万户,肯定是在三十六功臣之列的。
但是,郭宝玉和严实,立的功劳差相仿佛,到底谁在前面呢?能不争吗?
于是乎,有的人直接上书朝廷,详细列举自己的种种功劳,请求在排名时仔细考虑。
但有更多的人,却是请朝廷仔细考虑,现在就进行排名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毕竟,世界上那么多国家还没打下来呢。到了最后,谁立的功劳多还真不一定。
赵朔建这个“承天门广场”,主要目的是建一个可供进行各种庆典的大型场所。对于评定这“三十六功臣”,只是顺带的事,并不着急。
既然如此,他也就从善如流,宣布十年后,再评定三十六功臣。
这道旨意的下达,直接如同在一个火药库中扔了一根火柴,帝国开国拓土的气氛,直接炸了!
很简单的道理,对于武将们来说,立功的唯一机会就是打仗。现在打仗,既关系着自身的荣华富贵,还关系着爵位,甚至关系着能不能成为开国三十六功臣!
对于文臣来说,更不得了。
现在,除了耶律楚材之外,谁能说稳进三十六人的大名单?
而且,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的功劳很难量化。
还是得进行战争!
在新的土地上,抚定地方,是非常显眼的功劳。提供后勤,也是非常显眼的功劳。
不知多少文官主动上书,要求去埃及叙利亚,要求去吐蕃,去南洋的朝廷直辖之地为官。
就算不能进三十六人的大名单,这不是还可能赐予爵位吗?文臣们比武将,更渴望着传给后世子孙的一份稳定的基业!
百姓们一方面在议论着三十六人大名单应该有谁,另外一方面对帝国继续开疆拓土有着浓厚的兴趣。
毕竟,现在山河四省的田地赋税,已经下降到原本的两成了。各个工坊的商品行销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各种特色商品也涌入民间。还有,赵昀献上的安南的奴隶们,正在北方兴修水利,百姓们原本的徭役大大减轻了。
赵朔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与汉人蒙古人共天下。开疆拓土,不仅是赵朔或者朝廷获利,华夏百姓们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那么,现在到底该攻向哪里呢?
各大报纸上,刊载了无数文人的文章,引经据典的告诉大家,哪些国家应该征伐。
比如大理吧,在唐朝末年叫做南诏,与唐王朝多次大战,甚至攻陷了成都。前前后后掳走的汉人奴隶超过三十万。现在,这些人的后裔,还在大理境内受苦呢。这些华夏后裔,怎能不拯救?
比如扶桑吧,在大唐年间,就觊觎着大陆,大败于白江口。如今,又收留高丽人金若先,对朝廷不敬。如今,帝国海军已成,焉能不灭此国?
比如天竺吧,当初大唐王玄策,都领兵攻到恒河了。如今,却仅仅以印度河为界,朝廷岂能满足于此?
比如安南吧,在汉朝时,就纳入了华夏版图,后来屡降屡叛。如今,宋国的赵昀攻打安南,并不顺利。他不行,就换别人来!朝廷理应发兵攻向安南,将这些首鼠两端之辈,尽数屠戮!
这就是华夏有史书的好处了。
这是史书吗?这是黑账本!
周边蛮夷之国,对华夏的伤害都一笔笔记着呢。如今,华夏前所未有的强大,这些账也该好好算算了!
华夏如此浓重的求战气氛,当然瞒不住周边诸国,一时间天下震动!
……
……
大理,皇宫内。
“高相,赵朔早就将五个万户调入四川,意在吐蕃和我大理。如今,吐蕃归降,那五个万户的目标,可就只剩下我大理了。赵朔国内的报纸,舆论汹汹,要攻入我大理国,报唐朝末年之血仇,你说我们大理该怎么办呢?”
大理国王段智祥,小心翼翼地向国相高泰祥看来。
这时候的大理国,段氏虽然名义上是国主,但是国内主要军政权力早就落到了高氏的手中。
段智祥在位三十多年,早就认命了。只要高氏给他足够的钱财修建佛寺,以求来生,他就心满意足。
万没想到,北方蒙古崛起,赵朔陈兵四川,对大理的觊觎之意昭然若揭。
如今,吐蕃已经投了,赵朔国内一片求战之声,按照他的想法,干脆就投了算了。
反正都是当孙子,给高泰祥当和给赵朔当,又有什么区别?
而且,高氏虽然独揽大权,但是这些年在钱财上没亏待过他。他带着这么大笔钱财,去中都当个“大理侯”多好?他年纪大了,没有几年好活了,正好去见识见识这天下第一大城的风光。
但是,高泰祥却冷哼一声,道:“赵朔汗国国内那些报纸的舆论,我都看了。简直是岂有此理!南诏跟我们大理是一回事吗?那华夏的唐朝和宋朝也是一回事了?他们要想侵我大理,这些理由,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罢了。”
“话虽如此,赵朔势大,我大理实在难以相抗啊!”
“那又如何?当初的唐王朝是不是势大?三征南诏,还不是不得不退了回去?我大理山高林密,气候湿热,地势险要,赵朔想要我们一口吞下,没那么容易!”
你刚才还说,大理和南诏不是一回事呢?现在怎么又拿南诏说事了?
段智祥暗暗腹诽,却不敢表现出来。
他只是道:“那按照高相的意思,是和赵朔周旋到底了?”
“那是自然。”
高泰祥毫不犹豫地道:“臣誓死守护大理!赵朔若想吞我大理,必先跨过我的尸体!”
你想死,就带着大理高氏去死,别带着我们大理段氏啊。
段智祥没办法,只是道:“那一切,就都仰赖高相了。”
然而,他实际上想的却是,得赶紧偷偷派一个使者,前往中都,告诉自己的归降之意。
等赵朔真的大兵压境,可就全完了!
……
……
与此同时,扶桑,镰仓城。
“你们觉得,赵朔国内舆论汹汹,他会攻我扶桑吗?我扶桑又该如何应对呢?”
北条泰时目光灼灼,向着镰仓幕府的一众重臣看来。
现在的扶桑,天皇失权,权在幕府。但是,幕府大将军的权力,也几乎被北条氏架空了。
换言之,北条泰时才是如今扶桑事实上的主人。
这北条泰时相当不简单。
十六年前,他统率幕府军进军京都,打败后鸟羽上皇,设立六波罗府,任首任六波罗探题,监督朝廷,负责处理畿内及西国的行政、诉讼事务。
十三年前,北条义时死后,北条泰时接任了属于北条系的幕府“执权”之职,掌控扶桑。
三年前,他还制定武家法《御成败式目》,作为镰仓幕府的基本法典,从此确立了镰仓幕府以北条氏为核心的执政政治体制。
不得不说,北条泰时算是扶桑历史上数得着的英杰了。
当初,窝阔台害死拖雷之事发,宋人劝进赵朔。无论是幕府大将军藤原赖经,还是真正掌权的北条泰时,乃至于扶桑的重臣们,都兴奋异常。
他们觉得,蒙古的内部矛盾相当大。
恐怕蒙古很快就会陷入连绵的内战中,扶桑西侵大陆,入主中原的机会来了!
所以,他们一致同意,编练一支强大的海军。随时准备出兵大陆。
然而,没想到的是,赵朔等人逼着窝阔台下了《罪己诏》之后,不但把此事揭过,还发动了长子西征。
蒙古人用事实证明,他们内部有矛盾,外国人最应该做的,不是弹冠相庆,而是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蒙古转移内部矛盾的对象。
扶桑人当时就傻眼了,原本编练的那支海军也遣散了。
只是高丽人金若先,他们没有送给赵朔。
毕竟,扶桑人还是有其骄傲在的。他们觉得隔着重重大海,赵朔的实力再强大,又能拿他们怎么样?
然而,他们也不想想,隔着重重大海,他们都敢打大陆的主意了,赵朔还不敢打扶桑的主意?
接下来,赵朔发布《海外封爵诏》,《天下封爵诏》,更是证明了这点。
连天下未知的土地,赵朔都想纳入掌握之中。何况是已知的,庇护了赵朔通缉的金若先的扶桑?
现在赵朔汗国内舆论汹汹,扶桑人已经丧失了一切侥幸。
“依我看,赵朔对土地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他派军攻打我扶桑也是必然的,只看是什么时候征伐而已。我们……实在不行,选择投降,也不是不能考虑。”
“对啊!根据我们的情报,赵朔的海军足以远渡重洋,奔赴埃及。其航海能力,比我们扶桑的船只强的多!陆地上的战斗,蒙古军天下无敌,扶桑的武士们恐怕也不是对手啊!”
“就算不马上投降,也得先把金若先绑了,献给赵朔。让他先打别的国度,最后再打我们扶桑。我们扶桑,也好有足够的时间整军备战。”
“这是什么话?扶桑乃是天神建立的国度,怎能向敌人屈膝?”
“扶桑武士强大无比!一个人,能打两个……五个汉人!”
“蒙古人之前天下无敌,那是没遇见我们扶桑人!他们若是敢渡海而来,就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扶桑勇士的威风!”
“我扶桑有六百万人口,几十万大军!赵朔远渡重洋,又能运来多少人?他们的后勤支持得住吗?在天神的庇护下,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所有扶桑人,都愿意为扶桑效死!哪怕六百万玉碎,也不会向赵朔投降!”
……
镰仓幕府的重臣们议论纷纷,少部分主张干脆投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应该坚决抵抗。
“很好!”
北条泰时眼见军心如此可用,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我们扶桑乃是神属之国,非可以智竞,非可以力争!赵朔想要将一口吞下扶桑,简直是痴心妄想。现在,传我的命令!”
“嗨!”
北条泰时道:“其一,金若先,我们继续提供庇护。否则,未必能拖延赵朔进军的时间不说,反而堕了我扶桑的士气。”
“其二,赵朔海军,最可能的进攻地点,是九州。从今日开始,九州各国的御家人停止‘大番役’,改为‘异国警固番役’,轮流去北九州沿岸的筑前、肥前等要害地区进行警戒。”
“其二,扶桑全境各个地区,制作并呈报“大田文”,普查整个扶桑的人口和物资潜力,准备集合全部力量,和赵朔的大军决一死战。”
“总而言之,我们扶桑人,是绝不可能投降赵朔的。哪怕六百万玉碎,也在所不惜!”
“嗨!”
北条泰时决心已下,镰仓幕府重臣们齐声答应,准备作战。
扶桑的命运,也就此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