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的朝议还在继续。
朱缙振出关,除了江南哗变的事情,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例如:给百官涨俸禄。
“凡我大明官员,无论品级,一律按户部和内阁初拟的俸禄发放,同时,废除折色制,全部发放真金白银。”
当雨化田宣读完朱缙振的旨意后,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
“我没听错吧?真的涨俸禄了?”
“对,而且陛下还要废了折色制,咱们再也不用领那些布匹胡椒了。”
“看住督察院那群御史,谁要是这时候跳出来唱反调,就把他叉下去往死里打。”
“不会有那么蠢的傻子吧?”
“那些个读书读傻的,自诩清流的你是没见过?”
此话一出,百官警醒,纷纷不善的盯着某些自诩清流,或者就喜欢抬杠的,还有那些思想守旧的老古董。
一些老臣尤其是张家的张懋被看得浑身不自在,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底暗暗嘀咕:“虽然陛下废掉了太宗皇帝的祖制,但是于百官都有利,老夫就是脑子进水也不可能跳出来反对啊!”
开玩笑,朱缙振刚才命雨化田宣读的圣旨里,可是明确指出,以后官员俸禄无论品级,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五倍。
五倍的俸禄啊!
而且还全部真金白银和米石足额发放。
谁敢在这时候跳出来,谁就是大明所有官员的敌人。
那不是要预防走路上被敲闷棍套麻袋的。
今天奉天殿上谁要是敢跳出来说一声反对,明天刑部和六扇门、锦衣卫接到的报案,绝对会是背中五十七刀,死于自杀。
督察院虽是谏臣,现在也一个个缄口不言。
他们一样不蠢。
此时,督察院,包括六部五寺、翰林院,五军都督府的所有官员,却都没有更多精力集中在他们身上。
只因刚才那封圣旨的信息量太大了。
“所有官员的俸禄都番了几番,并且陛下开恩,允许我等以秘卫连同内阁六部审查后的政绩,换取秘卫内部流通的各种宝物,这是真的吗?”
“听说秘卫内部流通的宝物如同天上繁星,像是千金难求的千年份的灵药,只要有足够的功勋就能换取,还有各种各样的灵丹妙药。”
“不止,我最近听说,秘卫内部出现了十几种灵丹,其中还有能益寿延年的延寿丹,据说只要一颗就能延寿十年,也不知真假!”
“嘶,换言之,以后我们的政绩,除了吏部考核升迁与否外,还能作为一种货币,每年从户部换取那些宝物?”
“像是那些我们以往可望不可即的血菩提啊,据说乃是以蛟龙血肉辅以无数天材地宝炼制而成的蛟龙大补汤之类的,我们也能换取了?”
“没错,没错。”
朝堂沸腾,百官震颤。
随着朱缙振靖难成功,玄甲秘卫彻底走入世人的视线之中,很多秘卫内部的东西,再也没有可能藏得住,纷纷被挖了出来。
其中尤以玄甲秘卫的待遇和功勋可以兑换的那些宝物最为让朝堂百官心动。
不要说别的,就说百年份的天山雪莲就好。
那东西可以解天下百毒,还能增进功力,白发生黑,甚至有益寿延年的功效,纵观整个大明都找不出几朵。
可在秘卫内部,这东西根本算不得珍贵。
只要有足够多的功勋,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还有什么百年朱果,五百年的人参、灵芝,以及月前才出现在世人眼中的血菩提,无一不是绝世的灵药。
这些,还不需要花钱。
只要大明百官每年考核的政绩对应的政绩点就能换取。
令他们如何不心动,不为之震撼呢?
……
喧闹的声音,持续了大概快半炷香。
朱缙振也安静的听着他们激动的讨论,没有打断,等到他们的情绪都宣泄的差不多了,才示意了雨化田一眼,让百官安静下来。
“此前倭寇侵犯东南沿海,福建浙江等地。”
“虽是与当地世家豪绅勾结,但是区区倭奴也敢犯我大明,屠戮我大明子民,之前朕才登基,需要维稳,未第一时间处置。”
“诸卿以为,那些倭奴?”
“该如何处置?”
朱缙振声音中的不悦和怒意,以及夹杂的杀意,在奉天殿内回荡,清晰的传入百官的耳朵里。
“陛下,微臣以为,倭奴犯我大明,其罪当诛。”
“当发兵讨之,以彰我大明天威。”
“那倭奴不思臣服,妄动刀兵,我泱泱天朝岂能善罢甘休?微臣请战!”
“臣附议。”
“不可,太祖立下祖训,将东瀛列为不征之国,若是冒然起兵讨之,岂不是违背了祖训?”
“放屁。”
“人家都打到家门口,还在沿海干出屠城之事,还遵照祖训?就算是太祖皇帝复生,这一仗也要打,否则还不让周围列国以为我大明软弱可欺。”
奉天殿内瞬间吵成一片。
有赞成兴兵讨之,甚至是行灭国之举的。
也有反对的。
拿朱元璋的皇明祖训说事,或者不认可多造杀戮,不能动辄灭国,否则对大明后续征讨其他诸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等等。
唯有部分人发现,朝堂虽然吵得不可开交,唾沫星子乱飞。
但是无论是兵部还是五军都督府,甚至是东厂、锦衣卫和西厂都没有半点动静,仿佛完全置身事外一样。
也不对。
无论是东厂,还是西厂,锦衣卫,目光都幽幽的落在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身上。
那些站在大明立场上考虑,反对将东瀛灭国,觉得后续战争可能会有负面影响的官员受到的关注不多。
可那些拿着皇明祖训说事,口口声声东瀛乃是不征之国,冒然兴兵就是违背祖训芸芸的官员,却都被东厂、西厂、锦衣卫和护龙山庄记住了。
“好了。”
朱缙振冷声打断,眸光扫了眼刚才那些反对跳得最欢的几个官员,一挥手:“将他们叉下去,朕不问过程,只要一个结果,看看他们和那些倭奴有什么利益往来。”
“是,陛下。”
几个天策将士瞬间鱼贯而入,将他们拖了下去。
不管他们如何叫冤,朱缙振都置若罔闻。
征讨东瀛的事,在他闭关前就已经吩咐清楚,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这段时日一直在准备,只等着朱缙振最后定夺而已。
今日朝堂上说出来,也是朱缙振临时起意,想要试一试,没想到还真跳出来几个不知死活的。
刚才一样持反对意见的,和不少官员冷汗也瞬间滑落了下来。
他们知道朱缙振那“不问过程”是什么意思。
刚才那几个被叉下去的,全部都死定了,而且绝对不会死的太轻松。
东厂和西厂、锦衣卫办事不利,正是急于想要立功的时候,不把他们抽筋扒皮,从他们嘴里挖出全部有用的东西,他们想死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