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56章 意外结果:试行鞭法

第356章 意外结果:试行鞭法

    顾宪成起身行礼,对众人说道:

    “朝廷工部所列铁路造价,竟不以房山铁路为范本?岂是厚北薄南乎?”

    “吾等昨日盘查京郊钢铁市价,工部测算的铁轨价格可要比市价高出数倍!这又是何故?”

    “江南铁路所用钢铁,当以京师市价为准!”

    顾宪成一发言,一改刚刚徐琨的小心模样,直接就指向了南北问题。

    在场的官员全部都皱眉。

    这年轻人气太盛了!

    但是不气盛还能是年轻人吗?

    苏泽看着顾宪成,露出玩味的目光,不愧是东林先生顾宪成,这起手就把节奏带起来了。

    面对顾宪成的问题,主管京郊钢铁厂的万敬站起来说道:

    “顾秀才差矣!铁路造价乃工部与营造司核算,已包揽运输、开采、人工等所有成本。”

    “京师的钢材价格,不代表钢材运到江南的价格!”

    “房山铁路的钢材价格之所以低,那是因为炼钢厂就在京郊,铁路用的钢材可以随产随铺,节约了不少运输费用。”

    “江南路途遥远,运输困难,特别是京师到直沽这一段陆路,运输所耗差不多就是钢材价格的一半!”

    “吴淞铁路初建,成本自高,但朝廷岂敢妄定虚价?户部也参与估算,葛司何不说明?”

    万敬拉上了户部主司葛烨,葛烨自然也翻开账本说道:

    “京中钢材价低廉是因京营炼钢厂产能高涨。铁路钢轨若从京运松江,运费或比钢材本身更费,江南自产就近岂非更省?”

    这个话题又抛回到了江南的协商团这边。

    炼钢厂?

    其实江南也不是没有讨论过这个话题。

    江南附近也有煤铁产区,而且本身交通发达,也不是不能建造炼钢厂。

    原时空的宝钢不就是落户上海的吗?也是新中国第一批的超大型炼钢厂。

    但坏就坏在,建造炼钢厂这件事,江南士绅自己都没谈拢。

    炼钢厂和铁路不一样,这炼钢厂建造在什么地方?要征用哪家的地皮?

    炼钢厂可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产业,一旦建造起来就不能挪地方。

    江南七府都想要将炼钢厂建造在自己的地盘,可单单一府也没有能力建造炼钢厂。

    面对葛烨抛出来的话题,顾宪成冷笑道:

    “葛司此言貌似有理,却忘了我江南纳粮之例!朝廷征收贡米,我江南粮户解送京师,莫不算二百石方能抵一百石实入仓。今日修路,钢材价格自应如纳粮之法:按京师钢材核算,方显公道!”

    这句话说完,就连司礼监的太监都皱起眉头。

    这江南读书人怎么和疯狗一样,连朝廷贡税都要扯进来?

    但是这句话说完,在场的官员也都沉默了。

    顾宪成这句话倒是说的没错。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开口说道:

    “本官以为,顾秀才所言有理。”

    “?”

    在场众人看向苏泽,大家没想到苏泽竟然会帮协商团说话?

    苏泽说道:“江南贡税要解送到京师,白白虚耗人力物力。而很多贡物送入内承运库,却没有使用的时候,最后白白空耗在库房中,实在是不便。”

    “所以本官以为,江南的各实物税收,无论是入国库的还是入内帑的,都以当年年初京师物价核定折银,以后各地只需要将银元交送官府,再由官府同意运送入京即可。”

    “一可缓解漕运壅塞之困,二可以免去百姓道路困乏之苦,三是陛下内帑需要什么可以直接用银元购买,开支灵活。”

    在场众人都傻眼了。

    司礼监派来记录的胡公公脸都白了,他连忙说道:

    “苏翰林,今日商议的是吴淞铁路的事情,和税法何干?”

    苏泽却说道:

    “陛下圣旨中只是说和江南协商团商议诸事,又没说不能商议税赋的事情?”

    “反正我们只是议一议,最后结果还是要承报陛下和内阁的,有什么不能说的?”

    听到苏泽这么说,这名司礼监的太监不敢再说话。

    作为内廷官员,他自然反对苏泽的建议。

    众所周知,越是复杂越是容易动手脚。

    内承运库的太监都肥得流油,这实物税征收就是重要的权力。

    你千里迢迢送到京师的贡物,万一负责验收的太监说一句不合格,这时候难道还要从老家再运?

    这时候只能重金贿赂验收的太监了。

    此外这些存放在内承运库中的实物税收,比如丝绸、织锦、茶叶、贡米、漆器,这些东西都是有日常损耗的。

    每年内承运库都会“报损”一些器物,至于这些东西是真的损耗了,还是被管事太监偷偷拿出去卖了,就只有天知道了。

    此外内承运库的东西这么多,每年被偷盗的也不少,可以说是这就是一笔糊涂账。

    如果全部折银,那银元可没有损耗,清点起来也非常方便,这极大的损害了内承运库的利益。

    但这位司礼监派来的小太监本身就级别不高,根本不敢和苏泽对视。

    苏泽看向工部负责记录的官员说道:

    “刚刚这段也记录下来,请陛下和阁老们裁断。”

    工部官员连忙写起来,这下子司礼监的公公也只能跟着写起来。

    今日的协商结果,工部和司礼监都要汇报,总不能司礼监少了一段吧?

    苏泽看向江南协商团的代表,接着说道:

    “同样的,朝廷也不能亏本。”

    “吴淞铁路的钢材价格,要以吴淞当地的钢材价格为准,岂能以京师钢材价格为准?”

    苏泽一番话,让顾宪成也只能颓然低头。

    现在苏泽承认江南的实物税收征收的问题,提出要折银征收。

    刚刚顾宪成的观点就失去了根本。

    顾宪成思考着,是不是苏泽早有打算?

    折银征税,这也是应天巡抚海瑞一直支持的事情。

    早就听说苏泽和海瑞关系不一般,苏泽这是借机将这个话题抛出来?

    顾宪成既然是键政爱好者,自然经常研究苏泽的奏疏。

    这还真是苏泽的风格!

    想到自己赶来京师,竟然成了苏泽推动折银征税的由头,顾宪成更是产生了尽在苏泽掌握的无力感。

    江南协商团本就底气不足,如今被苏泽一番话说的无言。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实物税收折银被拿上台面讨论,如果所有的江南贡税都能折银,那对于江南士绅百姓也是一件大好事。

    这时候,苏泽又说道:

    “其实本官也有一法,朝廷和江南士绅可以各退一步。”

    “刚刚万郎中和葛郎中也已经说了,钢材运输成本最大的一段,是从京师到直沽。”

    “到了直沽就可以装上海船,直接抵达吴淞口,而江南的铁路从吴淞口开始修造,就只剩下码头的装卸成本了。”

    “而京师到直沽这条路,漕运淤塞,陆路也非常拥堵。”

    “所以。”

    苏泽看向江南协商团,提出了一个建议:

    “如果江南出资,建造从京师到直沽的铁路,朝廷也可以在吴淞铁路的修造价格上给点让步。”

    苏泽说完,在场众人尽皆哗然。

    怎么讨论吴淞铁路造价问题,先变成了江南实物贡税折银问题,现在又变成了让江南出资修建直沽铁路了?

    但是顾宪成的反应很快,他瞬间就抓住了问题关键,立刻反问道:

    “直沽铁路如何出资?谁来营建?建成后的运营权归谁?”

    苏泽笑着说道:

    “顾秀才刚刚还说朝堂诸公锱铢必较在,怎么事关自己也计较起来?”

    厅堂内发出笑声,但是顾宪成不顾笑声刺耳,而是盯着苏泽,等待他的回答。

    苏泽淡淡说道:

    “自然是在京师大宗交易市场募股,但是江南的士绅商贾也可以认购。”

    “直沽铁路也比照房山铁路旧例,成立董事会来运营,其收益除了抵掉工部的投资之外,由股东共同商议支配。”

    顾宪成的反应很快,他立刻问道:

    “苏翰林的意思,日后吴淞铁路,也是同例,也要在京师的大宗交易市场募股?允许京畿地区的士绅富商入股?”

    苏泽点头说道:

    “民间私募真假难辨,若是有人借着铁路募资招摇撞骗如何?岂不是损伤朝廷和铁路董事局的信誉?”

    “京师大宗交易市场发行过房山铁路和倭银公司的股票,只要在报纸上做一下宣传,那就不会有人上当了。”

    众人纷纷点头,目光又落在了顾宪成的身上。

    苏泽也看向顾宪成。

    这东林先生果然厉害,在政治斗争上的天赋是点满的。

    他一下子就听出了自己的意图。

    提议募股直沽铁路,正是为了日后的“照例”,吴淞铁路不能只掌握在江南士绅豪商手里。

    苏泽本身就是要打破江南的利益集团,总不能让他们用铁路继续抱团吧?

    当然,苏泽也不喜欢北方形成同样封闭的利益团体,引入南方的资金来稀释,也是为了日后的融合。

    顾宪成一眼看出了关键。

    苏泽点头称是,但是顾宪成没有继续说话,而是低下头坐下了。

    事已至此,江南协商团也提不出比苏泽更完备的意见了,这次协商也就到了尾声。

    就这样,这场有关吴淞铁路的协商会议,最后扯到了江南实物贡税和直沽铁路上,然后就莫名其妙的结束了会议。

    最后,众人在会议记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苏泽看完后,对着司礼监负责记录的胡太监问道:

    “胡公公,能否让苏某誊抄一份,收入奏疏集?”

    胡太监连忙说道:

    “这个自然,请苏翰林现场誊抄吧。”

    工部识趣的送上了纸笔,苏泽迅速誊抄完毕,这次吴淞铁路之议就此结束。

    ——

    等苏泽回到詹事府的公房,他将自己誊抄的协商会议记录拿出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份协商同样也是上呈皇帝和内阁,本质上和奏疏一样的。

    【手提式大明朝廷】的功能是生效国策提案,那这个能不能算是国策提案呢?

    这也是苏泽要参加协商会议的原因。

    如果这也能算国策提案,那协商会议的提案,肯定要比单独上疏容易通过的多。

    这就是苏泽想要分摊威望消耗的办法。

    将誊抄好的协商会议记录塞进【手提式大明朝廷】,果然系统运转起来了。

    果然行!

    《吴淞铁路协商记录》

    ——【模拟开始】——

    《吴淞铁路协商记录》递送到皇宫和内阁。

    内阁次辅张居正高度赞同你关于在江南进行实物税收折银征收的提议。

    铁路和水务大臣雷礼,则非常赞同你修建直沽铁路的建议,建议皇帝同意苏泽的提议,如果江南士绅豪商愿意出资助建直沽铁路,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支持吴淞铁路的建设。

    隆庆皇帝同意了你直沽铁路的建议,却在内廷的干扰下,搁置了有关江南实物税收折银的提议。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23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协商提案,需要支付4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可以!

    也就是说,系统不仅仅可以收奏疏,只要是自己参与的协商提案也可以?

    那若是自己能执掌一个部门,以部门名义上的公文呢?

    那岂不是可以将整个部门的威望,都加在自己是身上?

    苏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830点,协商提案已经送到宫中,等待奏疏生效。】

    某种程度上,江南实物税收折银,才是苏泽的最大目的。

    这其实就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加上这些年银元和黄铜币的流通,已经具有了执行一条鞭法的条件。

    而且江南地区本身就有一部分的赋税,是折银征收的金花银,所以在这里推行一条鞭法,对百姓是有利无害的事情。

    这件事主要还是内廷的反对。

    不过只需要四百威望点,说明这些反对都是来自于中低级的太监。

    司礼监的三巨头估计也看不上这点小利,他们不会涉入这些小利的贪腐案件,影响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印象。

    苏泽关闭上【手提式大明朝廷】,那就等着系统发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