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94:菜农逆袭 > 第431章 巧合

第431章 巧合

    穿行在菜田里,陈家志和敖德海沟通了许多。

    可能是很久没亲身种菜,他现在变得喜欢听各个场长絮絮叨叨的说菜场情况。

    小到丢失了几个菜筐,或菜工之间激烈的骂架,或价格的涨跌,或小日本方面的反应,或有哪些领导来视察,又或者今天要播种什么菜,播多少,要做哪些工作等等。

    不一而足,他都喜欢听。

    当然,也知道了敖德海的规划。

    繁荣菜场现在很有钱,这是一切规划的前提。

    除却支出的各种成本,这5个月繁荣菜场的利润有近700万元。

    敖德海已经看好了新的地,想将基地面积也扩大到一千亩,来年再种植一季西兰花。

    因为向日本出口西兰花的季节性关税还在,完全可以复刻今年的经验,在明年5月初上市,再赚一笔。

    陈家志没理由不同意。

    某种程度上,蔬菜也是餐桌上的必需品,即使外部可能出现经济危机,像日本这种发达国家,也少不了蔬菜需求。

    何况还是错位竞争。

    沪市的叶菜出口也没有珠三角那么内卷,这里就像一片处女地,只有繁荣菜场等少数人在开垦。

    这个钱得投。

    不过他也提了自己的要求,要逐步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

    明年种了西兰花后的土地,跟着也能种植各种叶菜,这时就需要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拓,以沪市为中心,逐步向苏州、杭州、宁波、南通、无锡等市场扩散。

    这是一个很长远的计划。

    需要数年乃至十年时间的耕耘。

    敖德海走在碎石路上,无意识的会踢走一两颗石子,石子沿着路滚动,等他再走近时,又会再次踢到那颗石子。

    他以为他已经想得够长远,但没想到老板比他想得更远,更有大局观。

    他甚至不知道老板说的几个城市在哪个位置。

    但那又何妨。

    就像他此前从没接触过出口,如今也能做得极为熟稔。

    敖德海很干脆的接受了老板的所有建议,在他的印象里,老板所做的决策几乎就没有出过错,他只需按照老板的想法把事情做好,目标就会达成,然后就是享受胜利的果实。

    很多次都是如此。

    咔嚓~

    不知何时,李秀出现在了前方不远处,手中的相机才按下快门。

    李秀喊道:“给你俩拍几张照。”

    陈家志挥了挥手,回道:“我长得帅,随便你拍,要不要摆几个poss?”

    李秀又喊:“正经点。”

    胡春梅正在旁边菜地指挥干活,接话道:“陈老板虽然现在黑了点,但也确实长得帅。”

    陈家志得意的说:“胡姐这话中肯,我爱听。”

    咔嚓咔嚓,又是接连几张照片拍下,李秀随意拍了几张,然后又去菜地里给工人拍。

    被她这么打岔,陈家志一时也忘了刚才聊到哪了,只好眺望着菜田里的景色。

    刚好看到房少华在往这边走来,很快就到了近前。

    “老板,敖场长。”

    “也是出来走走,还是有事?”

    “有点事和老板聊聊。”

    敖德海便找了个理由,去看工人干活去了。

    房少华这才谈及昨天刘云帆给他打的电话,他没有隐瞒,也没有添油加醋,就原原本本的复述了一遍。

    陈家志问道:“你怎么想?”

    房少华沉吟道:“他不应该撬走公司的客户。”

    “这不重要。”陈家志问道:“他邀请你去从玉,你有想法吗?”

    “我觉得繁荣菜场很好,即使将来公司经营方向改变,减少出口,我也不会去从玉。”

    房少华说得斩钉截铁,不带丝毫犹豫。

    他在繁荣菜场体验好,不仅是因为出口业务好做,还因为他喜欢上了种菜的感觉,也认同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

    陈家志沉声道:“这就足够了,刘云帆的事不用再去管他,另外,繁荣菜场对日韩的出口业务也不会停,不过要注意风险。”

    房少华听说了东南亚账期的事,说道:“之前也有日本企业提过蔬菜代卖,不过我们拒绝了。”

    陈家志想起了香菇出口的事,颔首道:“拒绝得很对,对外出口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求人家,付款上绝不能惯着客户。”

    顿了顿,陈家志又问:“福冈太行株式会社现在没有做香菇出口了吗?”

    “没有,他们很久没有从国内进口香菇了。”房少华道:“听说太行原本计划在宁波投资数亿的基地和工厂也快停摆了。”

    陈家志挑了挑眉,“你听谁说的?”

    房少华道:“和太行的工作人员对接时,闲聊时提起过,不像假的。”

    陈家志停在了原地,皱眉想了一会儿,他感觉这件事透着熟悉的味道。

    他在蓉城种菜时,和菇农有过几年接触。

    当时他的菜地旁边就是菇农的大棚,还时不时从菇农那里弄些免费的菌渣和碳酸铵来肥田。

    一来二去就混熟了,偶尔也在一起闲聊,似乎有人曾提起过日本企业来华投资香菇,最后倒闭跑路的故事。

    该不会就是太行株式会社吧?

    陈家志一时很难判断,因为过了很多年了,他记得并不是很清楚。

    但事到如今,不得不防。

    “少华,后续注意下太行株式会社,及时催款,我担心他们跑路。”

    “啊?不会吧,太行挺有实力,也一直很守信。”

    “不要高估日本人的底线,到生死存亡的时候谁还管那么多。”

    “好,我会关注这事。”

    从老板的语气中,房少华也感觉到了老板的重视。

    随即想到太行株式会社在宁波的投资,当时对接的日本业务员语气似乎也很沉重,事情可能真的不一般。

    刘云帆离职又撬走客户的事确实恶心了靠谱鲜生一次。

    被撬走的客户里还包括新加坡的俞红,一名相对较熟的老客户。

    影响不大,但很恶心人。

    这梁子也算是结下了。

    …

    京城,又一天的会议开完,陈观叶从海子里出来后回到了下榻的酒店。

    他给花城的秘书打去了电话。

    “康铭,定下来了,我任扶贫小组组长,负责花城与百色的扶贫协作,后续的事情可以安排了。”

    “好的。”康铭又说:“恭喜,领导。”

    陈观叶叹道:“苦差事,有什么好恭喜的,我只希望真能在这事上做出点成绩。

    对了,上次筹集的教育捐款得赶快准备了,这次和百色的同志也进行了对接。

    当地山区的条件很艰苦,教育、卫生、医疗、交通、产业…每一样的任务都很艰巨。”

    康铭道:“正因为艰巨,所以市里才让领导您来挑大梁,就像教育捐款这事,下面的企业也多次催着说想打款了,应该没人走到我们前面。”

    陈观叶讶然道:“又有人催,谁?”

    “还是靠谱鲜生。”

    “又是那个妙人啊!”

    康铭笑了笑,“他最近做出了些成绩,可能想在领导您面前表现一下。”

    停顿了下,康铭又说:“合利农场在国庆节时就开始出菜了,产出很稳定。

    另外,他们还利用配送、批发市场等渠道协助派潭、小楼、正果三个乡镇的农民销售滞销的柑橘,以及冬瓜等农副产品。”

    陈观叶认真听着,先是惊讶于才两个多月时间就能出菜,效率惊人。

    随后又大感有趣,‘妙人’还时刻记着扶贫。

    但不得不说,这很对他胃口,尤其这还是一个能做实事的人。

    同时,一个农业企业在对百色扶贫协作中也能发挥很关键的作用。

    琢磨片刻,陈观叶说道:“康秘书,研究一下,看看这两年还有没有什么项目能套到增城去,一个能带动农户发展的企业值得鼓励。”

    “好,领导。”

    陈观叶心情大好,扶贫事业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年,但此次海子里的决心很强,还给各省市做了拉郎配。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前几年一直饱受争议,甚至一度很危险。

    如今虽然挺过了难关,但在取得了经济发展成果后,更应该担当起扶贫的表率和先锋。

    所以花城很早就有了相关研究,陈观叶也才会早早就在准备。

    市里也有很多企业在响应。

    但大多数企业除了捐款,对去偏远地区投资却是唯恐避之不及。

    只有这靠谱鲜生一直在他面前展示存在感,就差没直说选我选我。

    陈观叶神清气爽的来了餐厅,嘴里还哼着小曲。

    “老陈,捡钱了,心情这么好?”

    陈观叶偏头看了看,说话的人是沪市的副市长姜以任,两人有过几次接触。

    “捡钱倒没有,就是遇到一家有趣的蔬菜企业。”

    陈观叶回忆了下,“还有点巧,他们在沪市和云南也投资了基地。”

    “嗯?”

    姜以任顿时来了点兴趣,这次可是沪滇协作,沪市13个区县协作扶贫云南4州地区。

    陈观叶问:“怎么样,是不是挺巧?”

    姜以任颔首道:“有点意思,找个地方坐着说。”

    大概几分钟时间,姜以任就了解了靠谱鲜生的前世今生,也知道了繁荣菜场的存在。

    “老陈啊,还是你们花城好,随便找一个民营企业都能挑起大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