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94:菜农逆袭 > 第432章 匆忙的元谋行

第432章 匆忙的元谋行

    “老陈啊,还是你们花城好,随便找一个民营企业都能挑起大任。”

    “嘿,你这老姜,我好心和你聊,你却在这儿阴阳怪气。”

    陈观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民营企业挑扶贫大梁,不纯粹是在挖苦人吗?

    “开个玩笑,别生气。”

    市场全面放开还没两年,姜以任知道对方还带有点敏感。

    陈观叶又说:“靠谱鲜生在沪市做得如何,你回去也可查查。”

    “这是自然。”

    吃了饭,回去休息后,姜以任就找人调查了繁荣菜场。

    繁荣的出口创汇金额让他惊讶,一个580亩的菜场,今年创汇金额超过了220万美元。

    秘书告诉他,只这一项数据就超过了沪市所有的蔬菜园艺场。

    为了响应菜篮子工程,沪市在前几年投建了不少国营和集体制园艺场。

    但亩均产值基本在5000元左右,和繁荣菜场的亩产值相比可谓天差地别。

    姜以任忍不住发问:“怎么能差这么远啊!”

    秘书回道:“应该是营业目的不同,国有和集体园艺场主要任务是保供,保证市内蔬菜价格稳定,而繁荣菜场是为了谋利,出口占比高达95%以上。”

    “可也不该差这么远,本地蔬菜企业也有做出口。”姜以任感慨道:“还真是来了条过江龙,不,还不算过江龙,他们还基本很少做本地市场。”

    想到这,姜以任一时还不知道繁荣菜场能在沪滇协作中发挥什么作用。

    帮助云南蔬菜出口,这有点难,不过也给他提供了思路,把云南的农产品卖到沪市来,其中也包括蔬菜。

    不过在蔬菜领域,沪市明显有比繁荣菜场强得多的选择。

    沪市蔬菜公司,成立于1956年,旗下经营有多家蔬菜批发市场,以及300多家国营菜店,蔬菜年经营量常年占全市7成以上。

    相比而言,繁荣菜场只是亩产值惊人,论体量和作用远小于沪市蔬菜公司。

    姜以任喃喃道:“老陈啊老陈,格局还是小了。”

    然而,秘书很快又告诉他一个坏消息,沪市蔬菜公司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

    别说赚钱了,能不亏本就不错了,让他去云南4州地区投资扶贫,可能基地还没投产,企业先不行了。

    姜以任憋了个红脸,想到如今多数国有企业的现状,感觉扶贫工作还真有点没法开展。

    不过繁荣菜场还是进入了他的视线,打算先观察一阵,再做打算。

    呜~

    绿皮火车穿梭在高山峡谷,过了大桥就是隧洞,过了隧洞又是桥,龙川江时隐时现。

    等到了元谋站台,李秀由站台极目向下望,龙川江嵌在深深的红土峡谷里,细瘦得令人意外。

    偶尔有风吹来,吹在脸上竞不显寒凉,反而有些燥热。

    这不是李秀第一次来元谋,但这次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元谋不同。

    “家志,真还和夏天似的,有点热诶。”

    十月中下旬的沪市有点凉,昆明也是如此,但元谋还是热如夏季。

    陈家志道:“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走吧,老辈子估计还等着的。”

    没走多远,陈家志就看到了路边的李明坤,靠在面包车上,皮肤更黑了。

    面包车是今年才配的,李明坤也拿了驾照,学了开车。

    李明坤也看到了两人,拿着烟就要递上来,陈家志却先一步,“抽我的。”

    李明坤也没推脱,接过烟,道:“易定干刚才来了电话,说是有花城的领导找你,让你到了尽快回电话。”

    李明坤把车钥匙递给了陈家志,“你来开吧,我车开得还不行。”

    陈家志道:“没事,你来,慢慢开,也不赶这点时间,我看看你开得怎么样,男人可不能说自己不行,不然小心白燕姐不要你了。”

    “得,让你看看我的技术。”

    事实上李明坤开得很稳,就和他的行事风格一样稳,稳得一批,能开30码就不开40码,摩托车都比他快。

    到了元马镇南繁村后,陈家志就先给易定干回电话,很快便知道了康铭正式通知他11月份和陈观叶一起去百色。

    另外,还称赞了合利农场近期的成绩。

    而且,康铭还说,如果后续带动作用明显,不排除给合利农业配套一个市级甚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

    这些都会有直接的资金支持,同时也有基础设施配套。

    对合利农业来说,这自然是好事,锦上添花也总好过于没有。

    挂了电话,在办公室外等着的李秀、李明坤跟着走了进来。

    李秀问道:“家志,什么事,催得这么急?”

    “好事。”陈家志道:“合利农业的工作得到了花城领导的称赞,后续有可能会配套省级的大项目,有直接资金支持。”

    李秀笑了笑,“难怪易哥会这么急,这是赶着报喜呢。”

    听到省级项目支持,李明坤也有点心神晃动,不过也让他心生不满,他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才急着找老板,路上就差飙车了,结果白担心一场。

    “嘿呀,易定干也是,就这事还藏着掖着,直接让我转达不就行了!”

    陈家志又说:“还有点其他事,领导约我下个月一起去百色,让我早点回花城准备。”

    李明坤道:“才来就催着你回去,可不兴这样,元谋也需要老板的指导,听说繁荣菜场在老板的指导下,今年可是脱胎换骨了。”

    陈家志有些讶然,“你还知道繁荣的情况?”

    李明坤点头道:“互相学习嘛,我时而会和其他基地联系,现在各个基地中,就属元谋的情况最差了。”

    “我觉得你又在谦虚了。”

    天色还早,陈家志起身道:“走,先去巡田,今天把元马看完,明天去黄瓜园镇,跟着就回花城了。”

    “别啊,多呆两天。”李明坤急道:“繁荣菜场的西兰花搞得多好,元谋也需要同样的例子激励激励。”

    说到西兰花,陈家志走得更急了,元谋适合十字花科蔬菜的育繁种,他还和彭谦提过一嘴西兰花制种。

    李明坤跟在后面,不停和李秀吐槽,李秀能感觉到他是真心想让家志给建议。

    毕竟很多次了,家志早证明了自身的魔力。

    云岭农业在元马镇的150亩基地格局整体没变,50亩育苗大棚,100亩露天基地。

    不过细节变化很大。

    100亩露天基地已经不在种菜,而是全变成了制种基地。

    这一茬种的全是菜心,入目所见尽是金黄色的菜花,绿色的叶子反倒成了点缀。

    彭谦也很快走了过来,道:“现在各个菜场用的菜心、芥兰种子今年基本都实现了自给自足,一线反馈的发芽率、生长表现也都还可以。”

    陈家志颔首道:“我经常巡田,种子纯度也很高,少有杂种。”

    在元谋生产蔬菜种子的确很有优势,除了菜心、芥兰生产制种,彭谦还开展了不少育种尝试。

    不过育种是个漫长过程,陈家志虽然有兴趣,但也很难再抽出太多精力放在育种上。

    只能提出一些育种方向,让彭谦带着人尝试。

    陈家志也看到了西兰花育种,现阶段还停留在筛选收集资源上。

    也有拿日本的西兰花种子进行留种生产,然后再筛选提纯,但后代遗传性能表现并不好。

    陈家志也不急,有人在做这事就好。

    了解完种子工作,陈家志才去了育苗圃。

    到这个时间段,元谋冬早蔬菜基本已全部完成了栽苗工作。

    育苗场今年一共卖出了一千万株种苗,种苗销售收入近100万元。

    其中嫁接苗数量过半,比去年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砧木资源的筛选利用中,也找到了一些更能适应某些情况的嫁接组合。

    等了解完工作,也到了傍晚,李明坤也让食堂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陈家志也借着这个时间简单谈了工作。

    他也确实没啥好建议,种子种苗工作又不是种菜,更需要的是耐心。

    想让他点石成金,基本不可能实现。

    翌日一早,陈家志就让李明坤开上面包车去黄瓜园镇。

    车才开了片刻,陈家志就换下了开车的李明坤,自己坐上了驾驶位置。

    李明坤开得太慢太稳了。

    做种子种苗工作需要慢下来稳住,但种菜除了稳,也需要一股心气。

    所有菜场管理层里,可能就李明坤还没有赌行情,搏一搏的心态。

    沿着国道往北,很快便到了黄瓜园镇的基地。

    塑料大棚连绵成片,是平坦的坝区上唯一的异类,大棚内分别种植着黄瓜、番茄、茄子等云岭农业代表性的蔬菜。

    陈家志逐一看过去,已是收获的季节、

    黄瓜藤蔓爬的最快、最疯;番茄苗挤挤挨挨排列着,像一堵绿墙;茄子的叶片最大,最显沉重,接穗与砧木的嫁接点也最为明显,很是粗壮,可能也是其后劲十足的证明之一。

    看完最后的茄子,陈家志站在龙川江河畔,旁边站着李明坤、王永祥、起兴怀等人。

    一筐筐的菜蔬也正不断从棚里运出,李秀拿着相机追着就是咔咔咔的拍。

    陈家志给李明坤几人递了烟,道:“老李,你太谦虚了,这不比繁荣的西兰花差嘛。”

    李明坤问:“是不是下午就准备回去了?”

    陈家志抽了一口烟,道:“你看,这事你都能判断准,制定种植规划不也手拿把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